《生命生命》教学反思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江梅按照学校的要求,本学期我校老师都要参加优质课堂评比活动,评价者为同科组(小科组)、同年级(大科组)老师。所以,上周五我执教了公开课《生命生命》(第二课时),坐在教室后面听课、评价的是四年级的另七位语文老师。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种同行互评教学竞赛方式,着实叫人马虎不得。于是乎,三年级的语文老师纷纷试教,我们四年级也有两位加入试教行列。我是一贯反对试教之风的(不管上什么类型的公开课,除非领导硬性规定,否则我都不愿试教),自然不为所动。但是,这不意味着自己可以倚老卖老、掉以轻心。我们级的老师报课题时,基本不敢选择《生命生命》,一是怕自己激情不起来,“煽”不了学生的情(说白了,这种课文确实需要一点教师的“表演”功底);二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四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积累较少,要让学生从文中普通的事物中感悟生命的含义,体会杏林子对命运的不屈,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实在不易;三是教师个人尚无头绪,不知如何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一些年轻老师在如何准确制定目标、怎样突破重难点等方面经验颇缺)。所以,我挑选《生命生命》,一是为老师(服务意识),二是为自己(挑战意念)。前者使得我备齐了两个课时,后者促使我钻研教材,老课新教。有的老师用了我的设计、课件先上《生命生命》之后,才感叹:“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上!”(《生命生命》公开课两课时设计、课件(龙口小学江梅))一直认为,教学目标的准确制定是备课的灵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是课堂的灵魂。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我顺利引导学生完成了以下目标: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等16
个词语(“动弹”、“砖缝”含多音字);准确、流利地朗读全课,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交流读文感受,分享有关生命的名言。第二课时的目标加大了难度(基于赛课要求:上出深度,学有所得):借助重点词语的理解深入学习三个事例,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准;运用学过的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比较深刻地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总结段;抒写自我的生命思考。总设计中,最关键、重要的两点为:不管是用词精准的理解,还是含义深刻句子的感悟,都扣住“方法”,利用“方法”突破难点;思维的提升、背诵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总结段,则采用支架策略。自己颇为得意的环节,首先是抓住了作者开头的思索三次训练学生的思维,让“生命”鲜活于学生的心田。其次是三次回扣“生命生命”,不止提高课的观赏性,更重要的是在一环一环的课题朗读中呼唤生命、升华情感。然而,开课伊始,意想不到的情况就出现了。当我请学生复习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时,全班静默,两秒钟之内竟无人举手。我暗叫不妙,正想“钦点”一个时,“调皮大王”(也是成绩后进生)冯++举手了!我不得不请他。不出所料,冯++表述得磕磕绊绊,五六个孩子着急地小声提醒他——原来,会的人不少,死不举手呢!自然,我没有把不快表露出来,而是高调表扬了冯++,说他勇气可嘉。学生默读完自己喜欢的事例后该交流了,又给我一个“下马威”!唯一举手并用小眼睛亮晶晶看着我的竟是饶++(成绩后进生),我自然得请他。果不其然,饶++一张口说感悟就跑偏了,我只好引导……课后细细回忆整节课的情形,开课至“飞蛾求生”事例的完成,足足花了15分钟,原本预设不超过12分钟,“循循善诱”让我起码多花了3分钟(导致最后“抒写自我的生命思考”少了3分来钟)。如果像平时那样师生热烈互动,成绩好的同学纷纷起来发言,定是“行云流水”,按计划顺畅而过。看来,公开的课堂真有几分不可捉摸。没有定力和智慧,还真会让上课老师乱套。
还好,我没连套。不但没乱,居然产生了颇多的灵感,时而妙语连珠,时而调侃一下这班“坏蛋”。后20分钟里,感觉学生才像“睡醒”过来,越来越精神。当袁++铿锵有力地背出总结段时,全班情不自禁地鼓掌表扬他。一位年轻女老师课后这样调侃我:“老江今天上得真是憋气。不过,憋气还是憋得很好。”科组长也坦诚相告听课感受:“开头有点闷,后面越上越好。真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三!”年级备课组长人美嘴甜,夸得直爽:“你上得非常好!”回班内对着学生小结上课情况时,我有些恨铁不成钢:“不是经常告诉你们吗?不要怕说错,错误答案其实也是一种资源。为什么你们都忘了?!把我的话抛到爪哇国去了?!我轻轻松松地上课,你们却像心事重重的小老头一样。要么就是一副副于己无干、呆若木鸡的表情,想把我气死吗?!今天给我印象深刻、勇于打破沉闷的冯++、饶++、胡++、陈++,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我已在校讯通上发短信给他们的家长报喜,还要发奖品……”询问学生不举手的原因,很多直说不敢。陈++分析得蛮有道理:我觉得那些平时活跃的同学可能有的怕说错,有的在思考更好的答案,迟迟不举手。回过神来,觉得可能是我课前给学生透露过《生命生命》不仅是公开课,也是课堂评优课,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以后可得长经验了,凡事三思而行:学生尚小,还不会变压力为动力。在办公室提起“发奖”一事,有老师笑着暗示:“你上课前应该说积极举手的有奖品嘛!”靠外界的物质刺激激发内在动机,这一招无异于饮鸩止渴,我是不会用的,哈哈!一位体育老师听说我开课后只有个别后进生敢举手,便旧话重提:“学生成人后到了社会上,还记得老师的可都是当初的“差生”。”没错,淘气孩子有时气得你头晕,有时还真是块宝。如果说课前挖掘文本,精心设计让老师们体会到了备课能力的重要,那么,在课堂上实施设计时应对“风云变幻”,又能让听课者领悟教学智慧的可贵。《生命生命》课堂上,我遭遇“埋伏”后还有一股力量引导学生由沉闷走向活跃,甚感庆幸和欣慰。
是以,课堂需要熔铸教师生命的韧劲与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