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同学们欣赏以下几幅美术作品导入新课
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自拔廖静文
1、了解景物描写在传记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2、体会徐悲鸿在求职挫折中的进取精神。3、体会徐悲鸿成功的多种因素。明确学习目标
1、传主---徐悲鸿简介。2、该传记的创作背景。了解相关知识
整体感知课文1、课文节选部分写了徐悲鸿什么时候的什么经历?明确:记叙了20岁的徐悲鸿两次到上海的曲折经历。
2、理清文章结构脉络第一部分:徐悲鸿第一次到上海寻求半工半读的机会,以失败告终。第二部分:徐悲鸿在乡亲们的资助下,再次前往上海,最终实现半工半读的生活。
3、题目“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有何妙处?明确:既是徐悲鸿在困境中借以自勉的话,同时也是他不屈一生的概括。
4.徐悲鸿是如何对待几次求职失败的?明确:第一次求职失败他跑到黄浦江边想轻生。想起父亲临终的教导,想起母亲和妹妹,便返回旅店。第二次到上海先后得到二黄照顾,后来考上震旦大学法学系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他在失败时能想起自己的责任,继续奋斗。
5.这篇传记中有不少景物描写,请找出来,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明确:(1)如第四段,写秋风、落叶、街景。——使他“感到人生的道路是多么艰难和狭窄”。(2)第五段,写秋雨绵绵,“仿佛给大地织起一个阴冷的密网。”——为写他下面求职失败烘托了艰难、阴冷的气氛。
(3)第13段描写了黄浦江边的景。——衬托出徐悲鸿此时的极度压抑和内心的痛楚(心理)。(4)第20段21段写故乡小屋,路边的小草。——烘托了悲鸿那颗年轻的心没有屈服(精神)。(5)第26段的雪景描写。——烘托悲鸿在旅店里一人孤单的心情,而所画的雪景也“给人一种真情实景的感受”。
徐悲鸿的人物形象善良朴质、勤勉好学、正直诚实、坚忍不拔、志向远大、才华横溢,血肉丰满,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