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思想智慧的源泉中华传统文化的先师至圣孔子1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简介2
“论语”命名的意义和来由《论语》是学生记下来的课堂笔记。孔子死后,孔子的学生把孔子的话编纂起来而成为一部体现孔子思想的语录体著作。《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章与章之间、篇与篇之间并无严密联系,只是大致以类相从,并且有重复的章节出现。《论语》的“论”读lún,意为按一定顺序编排。3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4
为政以德5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注释】1、为政以德:为,治理;以,“用”的意思。正常语序应为:以德为政,即统治者应该运用道德来治理国政。状语后置2、共:通“拱”,环绕。6
儒家的政治理念认为只要对天下百姓推行德政,就能治理好国家,得到百姓拥戴。【评析】7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注释】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几句均为状语后置8
无耻:没有羞耻心。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现代汉语中意思是道德水平低下,含义较窄。9
(以法治国;以德治国)【评析】德政10
【13·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1
孔子提出“先富后教”之见,是颇合唯物主义思想的。治国的最高境界应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评析】12
【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注释】民无信不立:“民无信则国不立”的省略说法。信,信任。立,存在,生存。13
【评析】“去兵”“去食”可以,“无信”则“不立”。即执政者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让百姓信任自己,否则国“不立”。14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
春秋战车16
这一则从2个方面提出了对统治者的要求:对己对人。对己要克勤克俭,对百姓要爱民,体恤百姓,不误农时。【评析】17
【16·1】季氏将伐颛臾1、颛(zhuān)臾(yú)2、彼相(xiàng)3、相(xiàng)夫子4、虎兕:音sì5、柙:音xiá6、毁于椟:音dú7、近于费:音bì无乃尔是过与?:“尔是过”,即过尔,责备你们。“是字句”宾语前置,即用“是”字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1、有事:2、以为:3、社稷:4、颠:5、相:相:6、椟:7、疾:8、国:家:9、来:安:18
思考对于攻伐颛臾,孔子列举了哪几条反对的理由?颛臾乃先王封国,不可伐;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孔子反对攻伐颛臾,证明了他什么思想?以德为政19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冉有说这话想干什么?推卸责任(开脱自己)。思考20
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引用名言——既在其位,须谋其政。巧设比喻——既为辅助,难辞其咎。思考21
对于攻伐颛臾,冉有真的“不欲”吗?如果不是真的,课文中能找到确凿的证据吗?这说明冉有是个什么样的人?思考并非真的“不欲”。证据是冉有的第三句话:“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说明冉有口是心非。22
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内对外各应当怎样做?对内要:均和安。对外要:修文德以来之。思考23
文中哪一句表现了孔子的远见卓识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指出真正目的)后代形成成语“祸起萧墙”。思考24
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以德为政思想。【评析】25
【11·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季氏富于周公:语序应为“季氏于周公富”,介词结构后置。2、聚敛:用重税等收刮(民财)。3、徒:同一类的人4、攻:批判,指责26
【评析】孔子对季氏“聚敛”,极为痛恶,何也?一则“季氏富于周公”与礼有违;二则聚敛必剥削百姓,极不人道。皆不符合孔子的思想主张,可见孔子爱学生,但更爱礼义。27
【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哀公问于有若:介词结构后置。2、孰与:,语序应为“与孰”,即跟谁,和谁,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8
【评析】这一章反映了儒家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29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其身正:他(在位者、执政者)自身品行端正。2、虽令不从:虽,即使,表假设。即使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服从。30
上梁不正下梁弯上行而下效评析:告诫统治者要“正己”。言传不如身教,自古而然。我们须以身作则,从自我做起。31
【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yǎn)。”1、如杀无道,以就有道。“无道”指不守道义的人,形作名“有道”,指道德高尚的人,形作名2、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好比风,“草”,好比草。名作动32
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评析】33
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国的商纣王,德国的希特勒,均以杀戮为手段推行其政治,最终都留下了千古骂名。统治者当以此为鉴。34
【2·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1)临之以庄: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介词结构后置(2)举善而教不能。“善”指优秀者;“不能”指能力差的人。形容词做名词35
【评析】本章内容还是在谈如何从政的问题。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36
14·5南宫适(kuò)问于孔子曰:“羿(yì)善射,奡(à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jì)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君子哉若人:这个人真是君子啊!尚德哉若人: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主谓倒装37
【评析】孔子鄙视武力和权术,崇尚朴素和道德。38
思考归纳: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治国原则是怎样的?为政以德,实行德治:1、重教化,轻刑法。2、重民,爱民,富民。3、正己,以身作则。4、举贤。39
成语积累:众星拱辰节用爱民社稷之臣陈力就列虎兕出匣分崩离析大动干戈祸起萧墙鸣鼓而攻既来之则安之40
一、通假字: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道之以政3、道千乘之国4、无乃尔是过与?共:通“拱”,环抱,环绕道:通“导”,训导道:通“导”,治理与:同“欤”,句末语气词41
二、古今异义:1、民免而无耻。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3、先王以为东蒙主无耻:没有羞耻心。有事: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以为:以之为。4、有国有家者国:诸侯的封地;家:大夫的封地。42
三、词类活用:1、如杀无道,以就有道2、举善而教不能“无道”指不守道义的人。“有道”,指道德高尚的人。“善”指优秀者;“不能”指能力差的人。形容词作名词43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好比风,“草”,好比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4、草上之风“上”,施加。词类活用:形容词词作动词5、于斯三者何先“先”,把…放在前面。6、齐之以刑“齐”,整治、整顿。44
词类活用:7、富之:8、足食,足兵:9、既来之则安之:使他们富起来。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使他们来,使他们安。使动用法45
四、特殊句式:1、君子哉若人!2、尚德哉若人!主谓倒装46
特殊句式: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使民以时临之以庄状语后置这七个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其中六个的意思是“用”。“使民以时”中的“以”意思是按照。47
特殊句式:①“既富矣,又何加焉?”②“百姓足,君孰与不足?”③“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