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为政以德》word版

ID:1181546

大小:6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为政以德【教学目标】一、了解孔子的德政主张。二、落实本课的字词句。三、掌握课文中的词类活用。四、掌握本文的文言句式特点、相关成语。【教学重点】诵读原文,感受孔子思想;细析“季氏将伐颛臾”一节;整理活用现象、句式特点和相关成语。【教学难点】孔子德政观点【教学建议】诵读为主,归纳为辅。让学生充分诵读,试着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落实字词句,一起归纳课文中文言特点。【课前预习要求】一、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二、查阅资料,了解孔子有关思想。三、研讨课后练习。【教学方式】诵读式、整理式。【教学手段】PPT【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上个星期,我们花了三节课的时间来走近孔子,今天,我们通过看古人对孔子的评价,来稍加回忆。A、天下君主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 B、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汲取智慧。——199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黎会议宣言。C、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柳诒徴《中国文化史》二、孔子的思想集中在《论语》,联系前言,了解有关内容及编排体例。【教师】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政治家的孔子,看他对治理国家有何高见!三、教学过程1、请找出本文所涉及的孔子的弟子。【明确】冉有、子贡、季路、有若、南宫适2、介绍孔子的这几个弟子(1)冉有:春秋时儒者。冉氏,名求,字子有。鲁国人。孔丘弟子。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家臣。孔子称其“可使治赋”。冉有帮助季氏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孔子对此极为不满,声称冉求不再是他的学生,要弟子“鸣鼓而攻之”。实际上,孔子也是很欣赏冉有的。。《论语· 雍也》曾记载季康子问孔子,子路、子贡、冉求是否可以从政,孔子回答说三人皆可从政,但孔于却分别道出三人之优点各不相同:“由(子路)也果”、“赐(子贡)也达”、“求(冉求)也艺”。《论语·先进》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2)子贡:端木赐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3)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眦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4)有若姓有名若,字子有,亦称有子,比孔子小四十三岁,鲁国人。他尊奉孔子,认为孔子是出类拔萃的天下第一圣人。他刻苦学习孔子的思想,发扬“学而不厌”的精神,以火烙手,以防瞌睡,日夜攻读。对孔子的思想往往做出符合原意的解释和理解.因为有若的相貌和孔子长得非常相像,所以当孔子去世以后,弟子们思念老师,就把有若当作老师一样的对待。唐玄宗开元二十七(739年)封“汴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平阴侯”;度宗咸谆三年(1267年)以“平阴侯”从祀孔子。清乾隆三年(1738年)升为十二哲。(5)南宫适:春秋末年鲁国人。姓南宫,名适,又名韬,字子容,亦称南宫括、南容。他言语谨慎,崇尚德,能做到“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公冶长》)。孔子称赞他是“君子”、“尚德”之人,并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科”郑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龚丘侯”,政和六年(1116年)改称“汝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南宫子”。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3、文中相关人物介绍(1)鲁哀公,即姬将,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六任君主。他为鲁定公儿子,承袭鲁定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27年.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叶公好龙(2)季康子(?—前468)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季孙氏,名胞。鲁哀公七年(前488),鲁吴会于曾(今山东苍山西北),吴令鲁用百牢(牺牲,周礼最多十二),鲁被迫遵行,他不赴会。吴太宰伯(喜否)召之。他使子贡拒之。又伐邾,纵师虏掠,十一年,齐攻鲁,他使冉求率师却之。迎孔丘返鲁。后与孟武伯共迎鲁哀公归国。四、字词梳理学生预习,老师讲解、学生讨论结合。五、作业布置(1)你认为“足食、足兵、民信”哪一个更为重要?(2)本文“为政以德”,文中哪些地方描述了孔子的德政主张。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孔子的“德政”思想。2、能在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学设想】是否可以让学生来讨论确定想在课堂上讨论的话题?一、导入昨天留下来两个问题给大家思考,今天,我们首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二、教学过程1、“足食、足兵、民信”何者更重要?——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的体会】足食:要有足够的粮食,要让人民大众吃饱饭,要让他们安居乐业。(仓廪实而知礼节)足兵:军备充足,国家机器要强大,必须有足够的兵力做保障。(害人之心不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民信:信,信任。(于丹的理解为“信仰”,民众要相信这个政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信向背)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想到孔子的一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说时髦点,如果出现很大的阶级差别,当然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阶级斗争了,现下的中国,有没有问题呢?“足食”做到了么?“足兵”做到了么?“民信”呢?(或许是每一个阶段有不同需求,如何理解)2、本课记载的是孔子及部分弟子从政方面的言论。以德从政,以礼从政是其主要思想。2.1章:主张为政以德,即以德从政(为政)出示板书。2.3章:以德从政,以礼从政出示板书。并且说出了“以德从政、以礼从政”的手段是教民。13.9章:富民、教民12.7章:富民、正己1.5章:正己16.1章:正己11.17章:举贤(去恶)12.9章:富民13.6章:正己12.19章:正己、教民2.20章:正己、教民、举贤14.5章:正己【总结】“为政以德”的基本手段为:富民、教民、举贤、正己。3、【探讨】孔子德政思想的现代意义。——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提供意见参考】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仁"为核心,建构了以轻徭薄赋、惠民富民、宽猛相济、导之以德、尊贤使能、礼治德教等为主要内容的德政学说.孔子的德政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今天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及安邦治国仍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着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民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