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二)克己复礼(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二)克己复礼(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ID:1181611

大小: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课时跟踪检测(二)克己复礼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赞许B.旧谷既没没:尽C.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中:中间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动词,行君道解析:选C C项,“中”当“得当”讲。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周监于二代      B.甚矣吾衰也C.盖十世希不失矣D.则民无所错手足解析:选B A项,“监”通“鉴”,借鉴;C项,“希”通“稀”,少;D项,“错”通“措”,放置。3.下列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有是哉,子之迂也B.曾是以为孝乎C.无乃尔是过与D.是可忍,孰不可忍解析:选C A、B、D三项的“是”均为代词,这。分别为:A项,“有是”,到了这种地步;B项,“曾是”,竟然把这;D项,“是可忍”,这可以容忍。C项,“是”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尔是过”,指责(动词)你们(宾语)。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选C A项,表推测语气,大概/代词,他的;B项,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C项,同为助词,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D项,指示代词,那/句首语气词,引出后面的议论,不译。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甚矣吾衰也A.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B.有是哉,子之迂也C.野哉,由也D.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解析:选D 例句为主谓倒装句,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吾衰也甚矣”。A、B、C三项均为主谓倒装句,与例句相同。其中,A项,应为“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B项,应为“子之迂也,有是哉”;C项,应为“由也,野哉”;D项,为一般陈述句。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不顺,则事不成。(3)君子务本,____________________。(4)人而不仁,______________?人而不仁,______________?答案:(1)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2)名不正 则言不顺(3)本立而道生 (4)如礼何 如乐何二、《论语》阅读(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7~8题。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论语》)材料二 孔子所处的年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已崩坏,政权已下移,已到了陪臣执国命的地步。所以孔子一直主张“克己复礼”,“礼”即周礼,讲求“忠臣不二君,贤女不二夫”。7.结合材料一,“克己复礼”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语行动都合乎礼仪。8.材料二对孔子“克己复礼”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正确。孔子所提倡的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忠臣不二君,贤女不二夫”是后世人把这种关系片面化、绝对化了,这种极端的主张,违背了孔子所倡导的“周礼”。(二)阅读下面三则文字,完成9~10题。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②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论语》)③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9.儒家提倡的“孝”,其立足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孝”的立足点,可从材料中提取关键句概括。关键句是材料③中“孝之始也”与“始于事亲”。“身体发肤”是对“孝之始”的落实,材料①是对“始于事亲”的切实阐发。答案:爱惜自己的身体,尊敬父母长辈。10.综合以上材料并联系现实,简析孝道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个人在家庭、社会当中都有一个称谓、一个身份。如何看待自己、家人,儒家提倡的“孝”从情理两方面都予以阐释;如何立足于世,既有时代与社会对个体的评价,也包括个体对时代社会的影响力。解题既要分角度阐释道理,找准切入点;又须有必要的总结提升。答案:使人懂得自爱,珍惜生命;能够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一个人拥有自重敬人的品格,那么他在立身处世时就是一个优秀公民。如果是一个为政者拥有这样的品质,那么他不仅能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美名和荣耀,还能移风易俗,并能垂范于世,改善社会整体风貌。参考译文: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③孔子闲居在家,学生曾子侍坐在旁。孔子说:“先代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道德品行,以使天下人心归顺,百姓和睦相处,无论尊贵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曾子站起身离开自己的座席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去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雍里先生少为南都吏曹,历官两司,职务清简,惟以诗文自娱。平居,言若不能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嗟夫!天下之俗,其敝久矣。士大夫以媕婀①雷同,无所可否,为识时达变。其间稍自激励,欲举其职事,世共訾笑之,则先生之见谓不知时务也固宜。予读其应诏陈言,所论天下事。是时天子厉志中兴之治,中官②镇守历世相承不可除之害,竟从罢去。昔人所谓文帝之于贾生,所陈略见施行矣。当强仕之年,进位牧伯,为外台之极品,亦不为不遇。而遂投劾以归。家居十余年,闭门读书,恂恂如儒生。考求六经、孔、孟之旨,潜心大业,凡所著述,多儒先之所未究。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少年精力,耗于无用之地,深自追悔,往往见于文字中,不一而足。暇日以其所为文,名之曰疣赘录。予得而论序之。以为文者,道之所形也。道形而为文,其言适与道称,谓之曰:其旨远,其辞文,曲而中,肆而隐,是虽累千万言,皆非所谓出乎形,而多方骈枝③于五脏之情者也。故文非圣人之所能废也。虽然,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言有枝叶。”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于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然存者不能什一,犹自以为疣赘云。(选自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注] ①媕婀(ānē):犹豫不决,缺乏主见。②中官:宦官。③骈枝:喻多余而无用的东西。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间稍自激励   激励:激发,奋进B.为外台之极品极品:最高级别C.恂恂如儒生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D.然存者不能什一什一:十分之一解析:选C 雍里先生辞去州郡长官,像书生一样闭门读书。“恂恂”应该是形容书生品质的词语,这里解释为“谦恭的样子”较合适。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解析:选B B项,均为代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A项,介词,用,拿/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D项,代词,代作品集/句末语气助词。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与当时官场随波逐流无所作为风气的对比,文章突出了雍里先生不盲目依从,不夸夸其谈,以国家大事为己任的品质。B.辞官回家,雍里先生闭门读书,着力于文字,创作了不少抒发性情的诗文,他将文集命名为“疣赘录”,明确表达其追悔之意。C.作者认为“文”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言语表达应该归于道统,文道相称而不赞同一味追求形式、技巧的文风。D.本文引用、化用古代经典的句子来阐述“文”“道”关系,充分肯定了文章传递的价值,巧妙地评价了雍里先生创作的意义。解析:选B “明确表达其追悔之意”不当。对于年轻时的精力都浪费在没有实际用途的地方(为官),现在深深地感到后悔。但是这种悔“往往见于文字中”,即隐藏在文字之中,并非“明确表达”。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于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解析:①关注虚词。“则”一般用于下半句的开头,句子较长时,此处多断开。“哉”是句末语气词,此处当断。②注意语段中句式整齐,有对仗特点的句子。如“文不期少而自少”“文不期多而自多”,可据此断句。③注意结构复杂的主谓句。“溢于文非道之赘哉”是一个主谓句,主语部分为动词加介宾短语,结构较复杂,需要单独断开。答案: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于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等查考他做官时所承担的各种职务时,了解到他在职时必定把治理之事放在心上,恐怕不是人们认为的平庸无能之辈。(2)他说自己当初刚刚20岁就进入仕途当官,不能讲解阐发切实有用的学问,只是局限于取用魏晋诗人古体诗的形式,模拟并加以雕饰而以为工巧。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参考译文:雍里先生(顾梦圭)年轻时就担任了南京吏部的属官,又先后任两司官职,官务清闲事简,就用写诗文的方式自娱。平素言语不多,给人好像不善言辞的印象,有人就疑心他不懂当世大事。等查考他做官时所承担的各种职务时,了解到他在职时必定把治理之事放在心上,恐怕不是人们认为的平庸无能之辈。哎呀!天下的风气,它的流弊很久了。士大夫们都依违阿曲,毫无主见,没有与众不同的观点,被看作“认清时势,通达权变”的人。其中如果有人稍稍自我激发,将本职事务干得好些,世人就都讥笑他,(这样看的话,)那么先生被称作“不知时务”本来是适合的。我读过他应帝王之命陈述意见的文章,所议论的都是天下大事。当时,天子励志实现国家振兴的治理追求,旧制中有派宦官到各处监管军队的做法,历代相承,这种难以免去的弊端,最终也依从他的建议而免去了。前人所说的文帝对贾生的恩遇,也就是所陈述的建议大都能被施行。正当他盛年的时候,升为州郡的长官,是州郡长官中的最高级别,也不能说是没有得到君王的信任。但最终辞官而归。在家居住十来年,闭门读书,如书生一样谦恭。探求查证《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思想和孔孟之道,潜心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凡所著述,大多是前辈的儒家学者所没有探究过的。他说自己当初刚刚20岁就进入仕途当官,不能讲解阐发切实有用的学问,只是局限于取用魏晋诗人古体诗的形式,模拟并加以雕饰而以为工巧。年轻时的精力,都消耗浪费在没有实际用途的地方,现在深深地感到后悔,这种悔意也常常表现在文字之中,同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完。在空闲的时候他把所写的文章编成集子,取名为“疣赘录”。我于是能够为他写了这篇序。我认为文章是道的表现形式。道表现在外,就成为文章,文章的言语表达与道相称,《易经》就这样说:它的用意是深远的,它的辞藻是有文采的,它的话曲折而中肯,它讲的事直而含蓄,这样,即使累积千万字,都不能说是多余无用的,而且要用多种手段使似乎多余的情感都传达出来。所以,文章不是圣人所能够偏废的。虽然这样,孔子说:“天下社会秩序正常时,人们的行为就细致周到;天下社会秩序混乱时,人们的言辞就华而不实。”如果道胜,那么文辞就会不期望它少,但是会自己很少;道不胜,那么文辞不期望它多,但是还会自己很多。虚美不实之文泛滥,不是因为道的赘余吗?从这就知道先生日有所进的原因了,但我不能妄自揣度。集子所录入的文章总共有若干卷,从先生中进士到辞官回家之后的作品都在集子里了。然而这里所保留的文章不到他所创作文章的十分之一,先生还自己认为有很多多余而无用之文。四、语言表达16.(2020·浙江高考)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用一首小诗设置了一个情境,要求按此情境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一个不少于100字的场景,并且要有人物“他”的心理描写。小诗中提到的场景要素:小路、十八台阶、月光、蚂蚁;人物是“我”,但在描写场景的时候需要转换成“他”;人物的活动是:坐在台阶上数蚂蚁;人物的心理主要是“数回一个童年”。从人物的心理可以推断出人物此时有些迷惘等。结合以上几点,写成一段连贯的话即可。参考答案: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17.古诗词里常用“尺素、彩笺、鸿雁、青鸟”等指代书信或信使。根据语境,从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每词只出现一次。①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________飞。(王安石《明妃曲》)②水底鲤鱼幸无数,愿君别后垂________。(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③自从________不堪使,更得蓬莱消息无。(鲍溶《望麻姑山》)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尺素、彩笺、鸿雁、青鸟都有“书信”或“传递书信”的意思,但也有细微的差别,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用。①最后一个字是“飞”,只有“青鸟”“鸿雁”吻合,且前一句说“塞南事”,符合语境的应是南飞北归的“鸿雁”;“青鸟”典故出自《山海经》,传说蓬莱无路,只有靠青鸟传信,③中有“蓬莱”,因此用“青鸟”;“尺素”是用绢帛书写的,通常长一尺,“彩笺”指小幅彩色纸张,故②中与“垂”字搭配的应是长一尺的“尺素”,且与前一句的“数”押韵。答案:①鸿雁 ②尺素 ③青鸟古礼今谈——重释“克己复礼”2020年“霾锁京城”时,何老师写给学生的两篇文章走红网络。在文章中,何老师提出要重释儒家传统思想,平衡社会利益导向为主的现实。时隔两年,2020年7月21日,他在文化论坛的讲座上将重释“克己复礼”的思考说给了更多人听。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何老师从《论语》原文出发,首先言明“克己复礼”的目的是“求仁”,提出这种思想的社会背景是生产力发展、贵族失势导致的礼崩乐坏、社会失序。孔子为此开出克己、由己的药方。何老师阐释说,这一思想虽在历史长河中稍显悲壮,但其在今天人情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仍有适用价值,我们正需要这种精神武器来约束自己,权衡个人与公共的关系。今天的我们需要回望先贤、反求诸己,独立思考、理性选择,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想境界。最后,何老师衷心希望大家能够超越小我、向往崇高,以文化自信的姿态面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成为自豪、幸福、自主、担当的现代中国人。大家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何老师的赞许和认同。[点评] “克己复礼为仁”,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对个体的修为提出了要求。儒学即“仁学”,论述做人的道理;儒学即“人学”,指示人格塑造之途径,揭示人格理想之真谛。“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把“礼”“乐”与“仁”这一核心概念紧密关联,并将其作为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儒家的文化语境语汇中,礼乐教化成为个人修为提升的主要手段,这也成就了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誉。对于个体来说,千百年来儒家“克己复礼”“修齐治平”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尤其具体到现代社会儒家思想如何指引个体实现价值,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