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成仁之路克己复礼
依仁成礼以礼成仁本诸自然根之于心的真性情仁礼仁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礼节仪式在社会生活中实现了的完美人格人最为原始的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本我自我超我个人有意识的部分,人格的执行者由完美原则支配的道德人格部分
为何提出“克己复礼”?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称赞?天人合一,天下归入你的仁心之中。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苏轼)
怎样做到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礼记·曲礼》这样做:思想上要重视,行动上要践行。
复怎样的礼?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如用我,其为东周乎!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周礼:借鉴了夏商两代之文明精华,集完备的典章制度和有效的人文文化于一体。复礼:发扬承前启后的精神,回归和践行周礼。
礼崩乐坏的表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八佾舞于庭。觚不觚。《春秋》:齐自齐桓公称霸,历十世至简公被陈恒所弑;晋从文公称霸,历九世而顷公六卿专权。鲁自季友专政,历文子、武子、平子,至桓子被阳虎所执,正历五世。至于鲁季氏家臣南蒯、公山弗扰、阳虎等,均当身而败,未曾三世。忍:容忍?忍心!
从“孝”看仁与礼的关系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不违礼将道德教化作为实施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将家庭价值放在人性情感的基本层次。孝弟:不犯上作乱。犯上作乱:违礼。可求仁讲孝弟
怎样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儒家给出的答案——重人轻法。个人权利自由主义优胜劣败强凌弱公平竞争公众意志民主主义社会福利众欺寡人民民主
何为孝?难在承望父母之颜色,于无形无声中体会父母之意。色难。《礼记·曲礼》:视于无形,听于无声。难在奉侍父母而能和颜悦色。《礼记·祭衣》: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为何孝?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孔子“孝”的核心情感并非“畏”、“敬”、“庄”等,而是以亲子关系为核心的“孝——慈”。
礼与仁的关系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钱穆:遗其本,专事其末;无其内,徒求其外,则玉帛钟鼓不得为礼乐。归礼于仁,礼乐在于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
本章小结礼与仁的关系:1.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2.孔子的礼以仁为基础,不仅讲制度讲规范,而且讲带着仁心去实践。3.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臣父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目的的兼爱博爱。
本章小结礼崩乐坏的具体表现:1.八佾舞于庭:对天子礼的僭越。2.觚不觚:名实不符的现象。3.天下无道:政治秩序混乱。君臣父子关系的正确理解:1.孔子讲君臣父子的关系有其两面性:对臣子和君父双方都有制约。所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父慈子孝”。2.后世多将其关系片面化,把君权父权绝对化,将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