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知其不可而为之》导学案

ID:1181757

大小:34.4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知其不可而为之》导学案一、基本要求1.背诵l8.5章和l8.7章中的“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分。2.理解“弑”、“之”、“津”、“为”、“是”、“食”、“见”、“丈人”在文中的意义。3.理解并默写下列文言词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知其不可而为之。4.明确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5.初步了解古代隐士的处世方式和孔子对他们的态度。深刻领会孔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二、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长沮(    )怃然(     )食之(      )击磬(    )夫执舆(    )硁硁(      ) 荷蓧(      )(      )耦而耕(    )弑(     ) 耰(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趋而辟之⑸使子路反见之⑵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⑹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⑶植其杖而芸⑺今之从政者殆而⑷见其二子焉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⑴孔子沐浴而朝⑷杀鸡为黍而食之⑵子路从而后⑸见其二子焉⑶止子路宿⑹欲洁其身,而乱大伦4.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⑴来者犹可追⑶子路从而后⑵道之不行,已知之矣⑷遇丈人 5.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具体类型.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句式    ⑵子路行以告          句式           ⑶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句式           ⑷鸟兽不可与同群      句式       ⑷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句式      ⑸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句式           ⑹子路宿于石门        句式           ⑺而谁以易之          句式           ⑻莫己知也            句式           ⑼末之难矣            句式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⑴过                                 ⑵以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以吾从大夫之后无乃尔是过与                         子路行,以告⑶鄙                                 ⑷见鄙哉,硁硁乎              子见夫子乎蜀之鄙有二僧                         见其二子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使子路反见之⑸殆                                 ⑹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沐浴而朝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子路拱而立思而不学则殆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⑺于                                 ⑻之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             君子之仕也子路宿于石门                         陈恒弑其君,请讨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之三子告青,取之于蓝⑼使子路问津焉         往者不可谏          陈成子弑简公7.成语解释 知其不可而为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三、思考探究1.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2.(18.5中)“接舆”要表达什么意思?孔子想跟“接舆”说什么?我们应如何看待“接舆”这类隐者?3.阅读18.7章,回答下列问题⑴“长幼之节”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⑵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4.阅读14.39章,回答下列问题⑴“深则厉,浅则揭”是什么意思?“荷蒉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⑵孔子是如何看待“荷蒉者”的观点的?5.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不少隐者对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连他的弟子也颇有微词。当他与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没有粮吃的时候,他曾经征求三位弟子对行道的意见和看法。子路持怀疑态度,认为孔子也许还没有达到仁、智,子贡肯定孔子之道极大,但因天下不能容,希望孔子修改一下。孔子为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你怎么看孔子的这种行为?请简述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学案参考答案一、基本要求1.背诵l8.5章和l8.7章中的“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分。2.理解“弑”、“之”、“津”、“为”、“是”、“食”、“见”、“丈人”在文中的意义。3.理解并默写下列文言词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知其不可而为之。4.明确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5.初步了解古代隐士的处世方式和孔子对他们的态度。深刻领会孔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二、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长沮(jū )怃然(wǔ  )食之( sì)击磬(qìng)  夫执舆(fú )          硁硁(kēng )荷蓧(hè    )(diào)耦而耕( ǒu )弑(shì ) 耰( yōu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趋而辟之辟避⑸使子路反见之反返⑵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而 辟尔 避⑹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与欤⑶植其杖而芸芸耘⑺今之从政者殆而而尔⑷见其二子焉见现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⑴孔子沐浴而朝名作动⑷杀鸡为黍而食之动词作使动⑵子路从而后名作动⑸见其二子焉动词作使动⑶止子路宿动词作使动⑹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形容词作使动4.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⑴来者犹可追未来的岁月来的人⑶子路从而后跟着……却然后,接着⑵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不被推行不好,不允许⑷遇丈人老人妻子的父亲5.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具体类型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句式判断句    ⑵子路行以告          句式省略句    ⑶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句式省略句    ⑷鸟兽不可与同群      句式省略句   ⑸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句式宾语前置  ⑹子路宿于石门        句式状语后置  ⑺而谁以易之          句式宾语前置⑻莫己知也            句式宾语前置  ⑼末之难矣            句式 宾语前置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⑴过                                 ⑵以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经过             以吾从大夫之后 因为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子路行,以告   把⑶鄙                                 ⑷见鄙哉,硁硁乎    偏狭,形容词  子见夫子乎   见到,看见蜀之鄙有二僧       边远的地方,名词见其二子焉     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浅陋,形容词    使子路反见之   拜见⑸殆                                 ⑹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危险            孔子沐浴而朝   表承接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几乎           子路拱而立     表修饰思而不学则殆        精神困倦而无所得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你⑺于                                 ⑻之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 对,向      君子之仕也      助词,取独子路宿于石门            在           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代词,他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到           之三子告           到青,取之于蓝            从⑼使子路问津焉渡口往者不可谏匡正挽回陈成子弑简公杀。用于臣杀君、子杀父,下杀上7.成语解释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顽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三、思考探究1.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沐浴而朝”说明孔子对这件事情的重视。“不敢不告”说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希望,孔子的举动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味。反复申说“不敢不告”,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2.(18.5中)“接舆”要表达什么意思?孔子想跟“接舆”说什么?我们应如何看待“接舆”这类隐 者?接舆要表达的意思:“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古人说麟、凤,有时候代表人中之君子,或者是天下绝对太平,时代有道的时候,就可见到走兽中的麒麟、飞禽中之凤凰,乱世的时候就看不见。现在楚狂是用凤来比孔子,讽刺孔子在天下无道之时都不隐去,这是德行衰败的表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劝孔子不要再做徒劳之事,应避乱隐居。“已而!已而!”——言乱世已甚,不可复治。“今之从政者殆而”——劝孔子不要乱世从政,那样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孔子会说什么?我们撇开《论语》里这节看接下来一节。在长沮、桀溺的两位隐士和孔子的交锋跟这节的内容类似。两位隐士通过孔子弟子子路诘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薇子第十八》)天下都无道成这样了,谁能改变得了呢?孔子答:“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天下有道,我又何必改变它呢?在接下一节里,心直多勇的子路更是明确提出一个思想——不仕无义。“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也。”子路的意思是,天下无道,是谁都知道的事。但是,我们应该积极的去面对它、改变现状。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道义。孔子想要同接舆说的,想必也是这样的话。我们应如何看待“接舆”这类隐者?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的转型时期,也可以说是一个乱世。许多知识分子知道时代不可挽回,不做所谓的“中流砥柱”。他们对孔子很了解,孔子也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很想同他们沟通交流,“欲与之言”。据记载,接舆是楚国的隐士,因为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屈原《涉江》里“接舆髡首兮,桑扈蠃行”一句中提到的接舆就是他。另类的的佯狂与其说是对统治者的失望、厌恶和反抗,不如说是对自己心灵救世的责任感进行的挣扎与逃避。看到衰落,该怎么办呢?接舆是矛盾的。他首先想到要担负起拯救文化的道义和责任,这和孔子的思想作为也不谋而合。他认识到,旧文化衰落成这样,怕是已经无可挽回了:算了吧,算了吧,如今的政治混乱黑暗,推销文化礼仪出力不讨好,有着很大的危险,还是不干这营生,安安生生佯狂避世安全自在。孔子与这些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都忧国忧民,只是做法两样。3.阅读18.7章,回答下列问题⑴“长幼之节”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 “长幼之节”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君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应出仕辅佐君王。⑵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道”指儒家的政治主张,如施行仁义,恢复周礼等。“道之不行”的原因是有才能应该出仕以推行自己的道义,如今,有才能的人却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而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来推行道义。4.阅读14.39章,回答下列问题⑴“深则厉,浅则揭”是什么意思?“荷蒉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深则厉,浅则揭”的意思是说水深就穿着衣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荷蒉者”是在说孔子就是一个不知水深水浅、不顾水深水浅的人,讽刺孔子不知通达权变。⑵孔子是如何看待“荷蒉者”的观点的?孔子认为挑筐人的评说干脆利落,很难辩驳。5.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不少隐者对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连他的弟子也颇有微词。当他与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没有粮吃的时候,他曾经征求三位弟子对行道的意见和看法。子路持怀疑态度,认为孔子也许还没有达到仁、智,子贡肯定孔子之道极大,但因天下不能容,希望孔子修改一下。孔子为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你怎么看孔子的这种行为?请简述之。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坚信自己的事业合于仁道,即使前身不能实现,也要给后人树立一个典范。“不可”不是孔子的错,而是天下不容,只是证明天下见识浅,反而显示孔子的仁人君子的高尚品格。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