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知其不可而为之》 教案

ID:1181799

大小:59.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教学目标:一、理解并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分析理解特殊句式,《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二、了解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思想,理解孔子的积极入世。三、联系现实,通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积极入世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从隐士与孔子的言行差异中体会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认识孤独、寂寞于乱世,却锲而不舍地追求道的品德。教学难点:如何在翻译、注解的情况下落实文言词句。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夸父逐日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文中说夸父“不量力”,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就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二、熟悉课文,概括每章内容,落实文言词句1.说明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止子路宿:止,使……留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食,给……吃(饲)见其二子焉:见,使……拜见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洁,使……保持纯洁怀其宝而迷其邦:迷,使…… 迷乱2.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部分(子)之三子告,(三子)不可(接舆)趋而辟之,(子)不得与之言子路行以(之)告(子)鸟兽不可与(之)同群丘不与(之)易也3、翻译下面的语句,指出句式特点: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即“谁与”,与谁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吾非与斯人之徒而与谁晨门曰:“奚自?”:自奚莫己知也:莫知己也果哉,末之难矣:末难之矣固定结构: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之士哉:与其……哪比得上……二.理解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和他苍凉、无奈的行道生活。(一)参看孔子简历:艰难的童年公元前550年前,孔子的父母(66岁的著名勇士“叔梁纥”和16岁的纯情少女“颜征在”)相爱,他们冲破礼法的种种制约勇敢地结合在一起。由于他们的结合不符合礼法,故称“野合”。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孔子诞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内“尼丘”山的一个山洞中(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孔子因“尼丘”而名“丘”,字“仲尼”(“仲” 表示排行老二)。3岁时,父亲叔粱纥去世,享年69岁。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孔父之妾施氏被虐待至死,其子孟皮因患小儿麻痹症而残疾,备受歧视。19岁的孔母颜征在无法在孔家立足,带着孔子和孟皮,孔母颜征带着孔子回到了娘家曲阜城内阙里,过上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17岁时,孔母颜征在因生活的折磨和社会的歧视心力交瘁而死。政治上的起落公元前501年,孔子51岁,开始走上仕途,后因政绩卓著,升大司寇,并代理宰相。在孔子的治理下,鲁国大治。第五年春季,孔子55岁,齐国害怕鲁国强盛,采用反间计离间鲁国君臣关系。孔子只好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开始周游列国。从55岁到68岁,共计13年,孔子转辗卫、陈、鲁、宋、蔡、齐、楚等诸侯国推行自己的仁政、礼治思想,多次险遭不测,深陷囫囵,其间因兵、因饿等备受磨砺,尤其使孔子感到难过的是他的为政思想,做人理念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甚至得到贤哲隐士的嘲讽,更不要说推行了。公元前484年,时孔子68岁,他终于在多次碰壁的情况下,带着万般无奈和遗憾,孤独地回到鲁国。开始修诗书礼乐。公元前479年,73岁的孔子去世。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子贡守墓六年。以墓为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故居改名为孔庙。今天我们就来解读孔子内心万般寂寞、孤独的内心世界,体味他锲而不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二)梳理文意。1、“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子想做什么?为什么不可为?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还要去做?1)孔子想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出仕,从政。2)礼崩乐坏的现实。从文中找出依据:弑;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今之从政者殆矣司马迁:弑君36,亡国52,诸侯奔走不保其位者,不可胜数,教案《《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孔子的经历:游历十四年,遇上八十多位君主,没有得到重用,春秋重霸道,而非王道。3)这几则文字围绕“知其不可而为之”编撰在一起,短文怎样体现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请摘录有关语句来回答。A孔子沐浴而朝: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诉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内心世界?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表现了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重在“为”在陈成子弑君后,孔子反复申诉报告,要求出兵讨伐无道。“沐浴而朝”说明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孔子虽然离职还乡,但是仍然以大夫身份关心政事,表现了孔子“知其不为而为之”的精神,两个“不敢不告”,写出了孔子心中无限的感叹和无奈。反复申诉,说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夫的责任来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知道自己的报告不能为鲁国君臣的认可,突出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反复申诉反映了孔子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无奈。B孔子下,欲与之言:孔子明知接舆不会与自己一道入世济时,但是他充满幻想,多么希望得到接舆的理解和认可。“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可以想象孔子在碰壁之后多么的无奈和孤独!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这句话写出了孔子悲苦的内心世界,也是孔子大智慧的集中表现。鸟兽都不会同群,假如天下有道,我是不会与这些人一起的,正是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我必须积极入世,团结更多的人,争取更多的人。孔子明白自己的形势,所以一个“怃然”写尽了他内心的苍凉。C使子路反见之:“荷条者”本身是一个懂得“礼”的人,他“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对于社会上这样的贤人,孔子是十分尊重和景仰的,他使子路反见之,目的也想博得丈人的理解和支持,体现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子路最后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说明孔子及其弟子都知道了自己的主张是无法实行了。请问,子路是从哪里知道的?丈人懂得礼——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他懂得长幼有节,但是他不仕,废“君臣之义”,甚至反讽孔子——说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由此子路知道。2、结果怎样?内心有何感受?别人怎么看待他?1)孤独,失落。2)隐士对孔子的态度:朗读相关语句,体会感情赞美,尊重,劝说,讥讽,否定,批评,不愿与之交流,理解,但道不同不相与谋3)说说这些隐士有什么特点,说明理由。都是一些非同寻常、不等闲的人,或者说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他们都是忧国忧民,担忧这个时代,对社会有深刻的理解,知道无法改变社会,所以选择避世,他们理解孔子,同情孔子,同时也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表达了深深的遗憾、惋惜。接舆: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接舆把孔子比作凤,表达了自己的孔子的理解和肯定;又“何德之衰”“已而已而”,表达了对孔子做法的批评和遗憾,写出了接舆对当时社会的极端失望。长沮、桀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避世之士哉?他们对社会形势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同时委婉地劝告孔子放弃无谓的努力。丈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表明了丈人对孔子不干实事,尽做那些无法做到的事而厌恶,同时也含蓄地劝戒孔子停止自己无谓的奔走。晨门、荷蒉者都一样。3、孔子与那些隐士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同:忧国忧民;孔子和隐者都是不俗之人,在世间,二者可称为同一种人,都是一些非同寻常、不等闲的人,或者说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他们都是忧国忧民,担忧这个时代,对社会有深刻的理解,知道无法改变社会。虽然取道不同,但其不趋俗从众是一样的,双方都有惺惺相惜之意。异:孔子济世;隐士避世。二者的处世态度却明显不同,孔子主张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以天下为己任。“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而诸隐士则劝孔子“知其不可而勿为” 。他们理解孔子,同情孔子,同时也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表达了深深的遗憾、惋惜。总结:文章把这些隐士和孔子放在一起,并不是要否定谁或者肯定谁,其实无论是孔子还是隐士,他们都是社会的精英,他们忧国忧民的思想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做法两样。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衬托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4、“知其不可而为之”体现了什么精神,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孔子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即使生不逢时,也是可以努力有所作为的,不能只求明哲保身。孔子的这种思想后来成了历代儒家的理想和抱负,他们不管世界变得怎样,总认为人应当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管结果怎样,我活着就要实现我的理想:我心系天下,我要为万民造福。隐士就像生活中的那些智者,而孔子就是生活中的那些仁者。一代圣人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但是他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却流传了下来,传过战国的屈原,传过宋代的范仲淹,传过明代的文天祥,一直传过“戊戌六君子”,传过许许多多抗《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2  第2篇师德师风演讲稿《知足、感恩、奉献》   〖预览〗师德师风演讲稿《知足、感恩、奉献》知足、感恩、奉献····柯金丽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晚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知足、感恩、奉献》。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平凡的人生,壮丽的事业;有一首歌谣最为动听,那就是奉献,无私的奉献,播撒着未来的希望。三尺讲台,是我们默默耕耘的土地,扎根这片土地,是我们的光荣和自豪!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把自己的青春,理想,信念,智慧毫不保留的奉献给他而无怨无悔!作为一名教师,我很知足,知足于拥有这份高尚的职业;知足于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知足于清新而富有生机的校园氛围;知足于人生的平淡,平淡的人生也可点缀纷繁!人应该学会知足,知足者常乐。有了工作本身就是快乐,幸福的。我们应该享受这份快乐,珍惜这份幸福。用感恩的心快乐的去工作去奉献。即使多舛的命运给你带来苦难,带来绝望,但我们仍要心怀感恩。一个人学会了感恩,才能托起世界的脊梁。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世界的主宰―――人,更要充满感恩之情。一颗感恩的心,化干戈为玉帛,一颗感恩的心,化腐朽为神奇;一颗感恩的心,化冰峰为春暖。人生路上,缺少了感恩,就缺少了阳光雨露。心怀感恩,就能回报社会……《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3  第3篇师德师风演讲稿《知足、感恩、奉献》   〖预览〗师德师风演讲稿《知足、感恩、奉献》知足、感恩、奉献····柯金丽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晚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知足、感恩、奉献》。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平凡的人生,壮丽的事业;有一首歌谣最为动听,那就是奉献,无私的奉献,播撒着未来的希望。三尺讲台,是我们默默耕耘的土地,扎根这片土地,是我们的光荣和自豪!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把自己的青春,理想,信念,智慧毫不保留的奉献给他而无怨无悔!作为一名教师,我很知足,知足于拥有这份高尚的职业;知足于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知足于清新而富有生机的校园氛围;知足于人生的平淡,平淡的人生也可点缀纷繁!人应该学会知足,知足者常乐。有了工作本身就是快乐,幸福的。我们应该享受这份快乐,珍惜这份幸福。用感恩的心快乐的去工作去奉献。即使多舛的命运给你带来苦难,带来绝望,但我们仍要心怀感恩。一个人学会了感恩,才能托起世界的脊梁。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世界的主宰―――人,更要充满感恩之情。一颗感恩的心,化干戈为玉帛,一颗感恩的心,化腐朽为神奇;一颗感恩的心,化冰峰为春暖。人生路上,缺少了感恩,就缺少了阳光雨露。心怀感恩,就能回报社会……《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4  第4篇美术——《知了和青蛙》教案大二郑海英   〖预览〗活动名称:美术活动内容:《知了和青蛙》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巩固对边折、对角折的基础上学习双角折的折法;2、让幼儿对折感兴趣;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巩固对边折的方法活动难点:让幼儿对折感兴趣活动准备:正方型纸,彩笔活动过程:一、出示折好的知了和青蛙,引导幼儿观察;教师:你们快来看看它们是怎么折出来的?让我们也来折一折吧;二、教师演示折纸的方法1、重点指导幼儿掌握双三角的折法;2、请个别幼儿来示范折纸;3、发纸请幼儿来折青蛙和知了;4、引导幼儿把折好的知了,青蛙用彩笔画上;三、幼儿欣赏作品引导幼儿运用已折好的作品进行游戏。中二:郑海英2010年6月10日……《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5  第5篇苏人版思想品德七上第3课《知耻近乎勇》教案  〖预览〗第三课 知耻近乎勇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和社会履行应尽义务的态度。2.树立在个人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讲道德、负责任的价值观。3.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把个人的荣辱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结合起来,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理想。[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自尊、知耻,了解自尊与自傲、虚荣的不同。2.知道自尊知耻是个人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3.培养个人的知耻之心,提高辨别善恶、荣辱、是非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羞耻之心,义之端也”,“什么是自尊”,“自尊与自傲、虚荣的区别”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羞耻之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改变陋习,培养良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做人从知耻开始导入新课1:生活在线(教材P22)讨论:(1)小明和小刚到底谁赢了这场“比赛”?为什么?(2)如果你是小……《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6  第6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预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要点:学习表现孔子生存智慧的选文,讨论并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1、重点:学习有关语言知识,除第6、10、11、12则选文以外,其它选文都应精讲。2、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等等。这些成语,其实都出自孔子之口,都包含了孔子的人生智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则表现孔子人生智慧的语录。二、疏通12则语录(1)指明学生集体朗读12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2)探讨重点字词。学生提出问题,互动解决,教师加以点拨。知:通智末:无食:通蚀文:掩饰(文过饰非)弘:扩大、发扬躬:自己宰:城邑的长官无:通毋,不要而:连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7  第7篇《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  〖预览〗一、知识与技能:从隐士和孔子的言行中发现当时的社会状况、体会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二、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朗读体会,分析研讨,史料求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孔子孤独、寂寞于乱世,却锲而不舍地去追求理想的品德。课前预习一、读课文、注解、译文两遍1、理解重点字、词、句式(省略句、倒装句)每一章都先将课文、注解、译文读一遍、再完成第1点内容,最后再读一遍课文。二、第三次读课文1、划出文中他人对孔子的评价和劝告(用横线)2、划出文中孔子及其学生的的相应看法(用波浪线)(注意:抓住每个对话语段中最关键的词语或句子)三、字词巩固练习做好,带着疑问上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近几年,《论语》很火。孔子很热,我们在读《论语》,北大也在开《论语》课,北大的李零教授将自己的讲稿整理成书,其中有这么一段对孔子的评价:“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8  第8篇《知识改变了我》教案设计  〖预览〗教材说明〔解题〕本文是科学家陈章良写的一篇介绍他自己成长历程的文章。学习这篇文章,要使学生理解陈章良的成长经历充分说明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命运的道理。〔结构分析〕全文共12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记叙,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小时候的艰苦生活对“我”后来事业的发展影响很大。  第一层(第1自然段),写“我”的家境。  第二层(第2自然段),写“我”五六岁时的生活。  第三层(第3自然段),写“我”的求学经历。  第四层(第4自然段),写小时候的艰苦生活对“我”的事业影响很大。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写“我”对知识的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第一层(第5自然段),写到美国以后“我”真正意识到了知识的价值。  第二层(第6自然段),写“我”不懈地追求事业并卓有成绩。  第三部分(7~12自然段),介绍生命科学及其意义。  第一层(第7自然段),写“我” 的研究领域。  第二层(第8自然段),写“我们”的研究将揭开人类长寿的密码。  第三层(第9~10自然段),写生命科学对农业的意义十分巨大。  第四层(第11自然段),写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会过上更有质量、更长寿、更健康的生活。  第五层(第12自然段),写“我”感谢家人为……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