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复习
阅读课文,掌握重点词汇1、出则弟,谨而信2、行有余力,则以学文3、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4、博施于民而能济众5、何事于仁!必也圣乎!6、尧舜其犹病诸!7、己欲立而立人8、己欲达而达人9、能近取譬通“悌”,敬爱兄长用,介词强加兼词,“之于”帮助,接济从事,致力于以……为难兼词,“之乎”使……站得住,使动使……行得通比喻,比方
颜渊、季路侍盍各言尔志敝之而无憾愿无伐善,无施劳老者安之厩焚与师言之道与故相师之道也冕衣裳者与瞽者虽少,必作立侍,在尊长旁边陪着兼词,“何不”使……破旧自夸夸耀,炫示使……安逸马棚规矩帮助,辅助(戴着)礼帽、(穿着)礼服起身
子钓而不纲不能死,又相之一匡天下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大绳,指一种取鱼方式为……而死完全纠正无,如果没有大概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普通男女(讲)诚信上吊水沟
总结一词多义的情况道吾道以一贯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千乘之国与师言之道与?道听而途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行军用兵之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学说,主张通“导”,训导通“导”,治理规矩道路道义,道德方法道理,学识取道
其尧舜其犹病诸!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有事,弟子服其劳君子于其所不知陈恒弑其君恐怕,大概,表猜测语气恐怕,大概,表猜测语气不译,加强反问语气不译,加强反问语气还是,表商量语气是……还是……那(些)自己他(她、它)的
者仁者爱人/往者不可谏于斯三者何先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今者项庄拔剑舞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君曰“告夫三子”者!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代词,……的人(事、物)助词,放于主语后,引出判断,不译放于主语后,引出原因,不译放于时间词后,不译定语后置标志,不译语气词,表疑问代词,用于数词后,方面(东西)语气词,表感叹
(1)于斯三者何先?“何先”,即“先何”,先(去掉)哪一个。(2)晨门曰:“奚自?”“奚自”,即“自奚”,从哪里(来)。(3)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孰与”,即“与孰”,与谁。如“吾孰与徐公美?”。(4)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谁与”,即“与谁”。四、文言句式理解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5)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未之有”即“未有之”。(6)岁不我与。“我与”即“与(等待)我”。(7)莫己知也。“己知”即“知己”。(8)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莫之知”即“莫知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是、之为提宾标志的宾语前置(9)无乃尔是过与。“尔是过”即“过(责备)尔”,“是”为提宾标志(10)何必公山氏之之也。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何陋之有“公山氏之之”,即“之(到)公山氏”,前一“之”为提宾标志,后一之为“到、往”
“以为”结构的宾语前置(11)曾是以为孝乎?“是以”即“以是(指代供给父老酒食)”。(12)吾道一以贯之。“一以贯之”即“以一(忠恕)贯之”。(13)仁以为己任。“仁以”即“以仁”。
《仁者爱人》复习复习目标:1、熟悉文意,朗读、背诵2、理解“仁”的内涵3、理解孔子在具体评价人物时“仁爱观”的特点4、理解儒家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的不同之处
朗读课文,熟悉文意,检查背诵1、弟子,入则孝,,,,,则以学文。2、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探讨一、根据课文内容,“仁”具有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给“仁”下定义。“仁”之根本:“仁”之准则:“仁”的最高境界:实践“仁”的方法:“仁”是儒家所倡导的包括孝悌、忠恕、敬人、爱人等思想在内的内涵丰富的道德观念。孝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忠恕(忠: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博施济众能近取譬(推己及人)“仁”的内涵:
探讨二、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一)“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①,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②,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3.22)注释:①树塞门:建造影壁墙来遮蔽门户。②反坫(diàn):用来放东西的土台。(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14.17)(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仁爱观有什么特点?
答案:(1)一方面认为管仲不知礼,另一方面肯定管仲为仁者。(2)孔子肯定管仲为“仁者”,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了华夏的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即“博施济众”,而不是只讲求小节小信。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通达权变。当然,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说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
探讨三、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答:孔子的仁爱,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首先是爱自已的亲人(如孝悌之情),然后将这种爱一层一层扩展出去,爱周围的人,然后爱所有的人以到万物。这种爱是有等级差别的爱,但也是符合人之常情的。墨子的兼爱,是不分亲疏,无等级的、无差别的普遍之爱。虽然在阶级社会难以实现,但墨子的思想却是崇高的,是值得肯定和人类追求的。
高考题型专练一、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③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1、从上文中摘出孔子的原文,来概括“忠”、“恕”的内涵。(2分)2、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你如何理解孔子的“忠恕”观?试作简要评述。(4分)
2、孔子的“忠恕观”,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应加强理解和沟通。首先要做到“忠”,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对他人关心、友好、和善;还应做到“恕”,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以宽厚善良的心地和包容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孔子的忠恕观对现代人的人际交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参考答案1、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明确:(1)子路豪爽大方,颜渊谦虚谨慎;(2)师生三人各言其志,志有高下之别。子路愿意将东西与朋友共享,与朋友真诚交往,豪爽大方;颜渊待人接物时不自我夸耀,谦虚谨慎。这二人的志向都偏重于在交往中提高个人修养,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孔子的志向是使老者安逸,使朋友得到信任,使年少者得到关怀,全社会老、中、青三代都得到关爱,体现出圣人“博施济众”的特点,因此境界更高,也就更接近“仁”。二、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以上文段可以看出子路、颜渊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2)为何孔子的“志”更接近“仁”?(4分)
“忠”“恕”的含义是怎样的?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明确:“忠”的含义是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的含义是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者是不矛盾的。“忠”是从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的角度讲的;“恕”是从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的角度讲的。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对“推己及人”正反两方面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