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学孟子-仁者无敌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生智慧学孟子-仁者无敌

ID:1181936

大小:38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生智慧学孟子-仁者无敌傅佩荣《仁者无敌》 一、引言在金庸小说里面有一篇是《鸳鸯刀》,里面很多武林人物设法追求一个最高的武功秘籍,大家抢了半天,最后得到的人打开一看,就四个字“仁者无敌”。这说明在武侠小说里面他也会想到这种观念是正确的。在西方有一部电影,也是小说,很流行的叫做《魔戒》,电影拍了三集,非常好看。他里面好像到最后的时候,眼看好人都没希望了,坏的势力得胜了,他就会加一句话:不要怕,善的一方终究会胜利的。这也是一种仁者无敌的思想,就是你正义的这一方一定会赢,人类如果不是靠着这样理想来维系的话,谁还有这个恒心继续做好人、做好事呢?历史上一路下来,事实上好人得胜的情况也不见得很多,但是问题在于谁能判断谁是好人。通常一个人成功之后就可以把自己的过去稍微写得好一点,我们叫做“成王败寇”,没办法的事情,但是我们今天要把他还原到孟子思想里面。 二、儒家的“仁政”思想我们讲儒家思想的时候提到仁政,在当时都被认为很迂腐,今天是富国强兵,看谁军队比较武力,各方面壮盛,可以打赢别人,但是你打赢别人,别人更强的时候也打赢你啊,你齐国跟梁国这些国家,后来又都被兼并了,到最后得到天下的是谁?秦始皇啊,但是不要忘记,秦始皇真的赢了吗?也不过十几年啊。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就要了解,在历史上有一个大的问题,很多人就问,说儒家的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因此你能说他是对的吗?那你反过来也可以问,儒家思想没有实现过,你能说他是错的吗?对不对?因此按照法家秦始皇得到天下,然后很快到二世就结束了,他本来称始皇帝,等于是我子孙万代都要来统治,结果第二世就没有了,那后代呢,一代一代也都是类似的情况。我们念《孟子》的时候,有时候念到一些话,确实内心里面佩服孟子的一种见解。他怎么描写孔子?他说孔子这个人他跟很多其他伟大的人一样,他如果负责政治的话,用一句话来描写,这十六个字是我个人了解的古今中外所有政治领袖都应该拿来当座右铭的,古今中外,孟子说让孔子可以负责政治的话,“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意思是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杀一个无辜的人,因此可以得到天下,他也不要。各位想想看,在这里面,每一个人的人权受到完全的尊重,你叫他杀一个无辜的人可以得到天下,他不要,但是多少人不是为得天下,为了得一个小小的职位冤枉别人,造谣生事了,为了得到小小的地方主管的机会,说不定就会害人,更不要说为了一个国家。你看中国历史上一代代下来,这些取得政权的人,随便杀多少人根本不放在心上。像这个就是儒家思想的伟大,孟子能够说这样的话,说一个人从事政治活动,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杀一个无辜的人,把天下给他他也不要,请问古今中外谁做的到?但是这种理想有什么不对,非常正确,哪一个人不向往这样的理想。所以我们今天学习儒家的思想,像孟子,他绝不是随便讲几句口号的,像仁者无敌可以作为一个匾额挂起来,“仁者无敌”,那他所讲的是并非要你跟天下人为敌,说看谁比较厉害,而是让你做好人,那做好人为什么很好呢?因为人性向善,所以做好人我自己首先愉快,并且朋友也多。像在《论语》里面孔子说过一句话“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德行的人不会孤单,一定有很多邻居,邻居代表什么?很多人挺他,这是儒家基本的观念。他的基础都在于人性向善,所以你行善的话,别人自然而然就会支持你,也就是因为这样一种背景,这样的一种基本的理想,孟子才可以大声疾呼的说“仁者无敌”,并且他让这些国君“王请勿疑”,请你们这些大王不要怀疑。我们现在人也很向往他所说的仁政,统治者跟老百姓大家像一家人一样,这样多好。 三、 实行“仁政”的原则孔子只说到仁义的“仁”,孟子把他延伸到仁政,就是合乎仁德的政治,这一来就把要求的焦点放在统治者身上,因为古代封建社会一般老百姓他也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也没有什么组织或者发展的能力,上面一个政策,底下就跟着走,“风行草偃”,所以你要改变一个社会,当然从上面开始,因为上面一个人正的话,天下就正了,国家就正了。 1.减少赋税实行仁政首先就是不要增加税收,税收太重的话,老百姓赚了钱,好不容易收成了谷物,一大半都缴出去了,所以《孟子》里面描写当时老百姓,你要现在看了还是很难过,说这些老百姓,往上无法奉养父母亲,往下太太、孩子吃不饱,收成好的时候,一年到头还是很苦,收成不好的时候,就只有死亡了。“老弱转乎沟壑之中”,年老的、年轻的在山上的水沟里面死掉了。为什么在山上水沟里死呢?别的地方不好去吗?是因为到山上找一些树根吃,找不到只好就死了,就尸体堆在山沟里面,野外有饿死的尸体。孟子当时经常用这样的话,是可以了解的,战国时代中期老百姓的经济生活是非常苦的,但是上面的领导者却是享受不完,孟子把他称作“率兽食人” ,带着野兽来吃人。因为你统治者厨房里有肥肉,代表猪羊很肥,待杀的,马厩里有肥马,养得很肥的马,为什么?要侍候统治者。但是老百姓脸上都是菜色,我们说一个人面有菜色,就是营养不良,野外就有饿死尸体,当时是这样的情况。孟子对于税收秉持的是一个中庸之道。 【故事1】有一个人他知道孟子主张税收是收十分之一,我们都知道你赚十块钱政府抽一块,这个还算合理,因为他是公共建设。好了,这个人说我要比你们好,我抽二十分之一,这样对老百姓很好啊,你赚二十块才收一块,但是孟子说这样也不对,他说你这样的话,就跟北方有一个貉国,这个国家根本就没有什么社会组织,每个人都过着很原始的生活,你二十分之一的话,这个税收不能从事公共建设,那国家永远是落后一个阶段,不能够发展所谓国家的力量,就是他说你收税比百分之十要少的,不代表你对,这是大貉、小貉,你收税超过百分之十的,叫做大桀小桀,桀就是夏桀,坏的君子,孟子很喜欢发明名词,一下子就说这是大貉小貉,那是大桀小桀,一听就知道都不好。他有一次跟一个地方官员是县长,跟他说,你在这里税收太高了吧,老百姓吃不消。这个县长一听,很有道理,他说好吧,你说得很对。但是来不及了,明年我们再减轻税收。孟子怎么说?他说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一只鸡,别人跟他说你偷别人的鸡是不对的,他说好,我少偷一点,每个月偷一只,到明年再全部不偷。你看孟子讲的比喻我们一听就觉得咄咄逼人,人家已经说今年来不及,明年我就少收点税,你就放他一马吧,就说好吧,希望你明年做到,他不是,他说你如果觉得对,立刻就做,这是孟子的个性。所以这边说明什么,他也不会要求你税收得特别少,当然反对你税收得特别多,所以孟子对于一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他个人的主张。 2.减轻刑罚古代的法律有个特色,动不动就把你手砍掉,脚砍掉。孔子的学生曾参过世之前,生病很严重,就把学生找来说,各位同学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都还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代表我曾参这一辈子没有被处罚过,所以手脚健全。你看的时候觉得说以前的人到老的时候手脚健全是不简单的事情,那到战国时代更严重了。所以孟子就说,你要避免随便杀人。梁惠王有一个儿子后来变成梁襄王,梁襄王上台之后很年轻,他知道孟子很有学问,他就直接问他问题,孟子出来之后怎么说他,底下这句话我们到现在还用,孟子说“望之不似人君”,所讲的就是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说这个人远远看过去,不像一个领导的样子,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样子实在是不够大方,好,看起来不像人君,接近他一提问题,看他样子好像是天不怕地不怕,一下就问,谁能统一天下,孟子就回答了,不喜欢杀人就可以统一天下,我们今天听这个问题,这个答案,都觉得那么简单吗?一个国家领导只要不喜欢杀人就可以统一天下,代表当时各国国君都喜欢杀人呢?动不动就杀,如果有个国君不喜欢杀人就会统一天下,因为各国老百姓听说,这个梁国的国君不喜欢杀人,我们去投靠他,因为可以知道活久一点,别的国家的国君还是随便乱杀人的话,他就没有百姓了。所以孟子就透过这种方式让他们知道说,你对百姓要好一点。在消极方面就是你不要做这些伤害欺压、委屈百姓的事,在积极方面,很简单让老百姓活下去。所以孟子说“仁政必自经界始” ,经界什么意思呢?把田,田界划分清楚。因为古代的社会,老百姓都会分到田,因为人口少,国家那么大,你只要到这里来,一个壮丁分你多少亩地,多的时候一夫百亩,一百亩地分给你,不需要你买,让你耕田来交税。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把那个田界给混乱的话,老百姓田越来越小,到最后根本是耕的田收获不够用,不够吃,才会有这些穷困的情况,所以孟子说你要让国家推行仁政,就要从田界开始划分,因为老百姓的田界,在平原当然没有问题了,你靠近山边的话,你说这个山给你,给我有什么用?我不能耕田呢。 3.井田制度孟子有一个好朋友叫腾文公,腾文公当太子的时候跟孟子就认识了,他后来就位了,当了腾文公,他就派人去请教孟子,该怎么治理国家,孟子就跟他说你要搞井田制度,井田制度就是把一块地用井字来划分,周围是八块,中间有一块,这叫做井,八家共耕一整块地,中间那一块叫公田,旁边的叫私田。你不能说这是我的田,我尽量耕,那公田不要管他,公家的田,不行,将来收成的时候,按照比例,如果公田的比例太低,要罚款的。所以他们当时有一些诗,所写的都令人感动,说下雨的时候最好先把雨下在公田,让公田的稻米、麦子长得好一点,然后再来下到我的私田,要不然将来收成的时候说公田收得太少,政府要罚的,等于是说我们八家人耕完地之后一起来耕公田,希望公田收成给国家当税,这样等于什么样的税收呢?九分之一,对国家比较有利,因为分成九分,八家耕各自的私田,中间那一块是公田,耕了之后收成归国家。孟子把这套老的观念,周朝开始的时候这套井田制度还搬一到那时候来,说你做这个试试看,但是你看的时候就会很感动,他思考的不是你收成多少,而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社区的观念。我们今天很流行讲社区,但是孟子的时候就说你这个八家人,因为一起耕公田,就变成一个社区了,他用一句话来描述,叫做“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这句话讲得真好,就是我们出去跟回来大家结伴做朋友,平常守望相助,你家里没有人在,我帮你看一看,有生病的时候,互相扶持,因为年轻人恐怕都去工作了,老人家你今天病了,我们带你去,下次我病了,你能带我去。这种画面看起来就令人感动,不像后来,我记得罗家伦先生写“新人升官”,大概是将近70年前的事了。他这个书出来里面写到一段,他说你家里面如果来了小偷,千万不要喊小偷来了,你要喊火灾了,邻居就来救火,就把小偷赶走,如果小偷来了,你说小偷来了,邻居就把门锁起来,偷完你家不要偷我家就好,所以你要喊火灾。这个在当时的情况看起来,有他的理由。但是整个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所以孟子所描写的这种井田制度,就实际生活来说是蛮好的,今天也在提倡社区的团体的观念。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再把孟子的思想说,他强调井田,强调从农业社会里面的收成着手。他说你一家人,你在家里面种一些桑树,养一些蚕,将来就可以,50岁的人就可以有丝棉袄可以穿,你家里面养着鸡,养着猪、养着狗,说实在古代有一个坏处,他们吃狗肉的就不太好,现在我们大家都不太接受这个了,但是古代就把这些鸡跟狗跟猪放在一起。放在一起之后,你不要在它生产、繁衍的时候去骚扰他,让他可以繁衍下一代,70 岁的人就有肉吃了。换句话说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样一来政府你不要去管他,不要去剥削他,老百姓一家人就有有吃有喝,50岁有丝棉袄可以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50岁,我们现在营养比以前好多了,有时候会觉得丝棉袄也不是什么非需要穿不可,恐怕会觉得穿丝棉袄比较保暖吧。70岁要有肉吃,我们现在是几岁都有肉吃了,不是问题了,但是孟子的标准很低,让老百姓不要挨饿,不要受冻,这个是王道,是仁政的开始。所以我们听到说,孟子讲仁政,并不是说在天上,像柏拉图理想国这么远的,那伯拉图理想国还有老子的小国寡民,那个反而不切实际。为什么?你说西方柏拉图他有一个理想国的规划,多少人呢?5040人,你说哪里有这个国家,那么小,只有5040个人,因为柏拉图希望说这个小国家可以规划,为什么要5040呢,一定要被3除尽,因为国家人分三种,领导者、老百姓,中间还有军人、卫士,保卫城邦的,因为古代的雅典人、希腊人,他的想法都非常小,因为雅典都是城邦,一个城邦顶多几万人,有时候几十万人,就这么大了,所以他规划起来就理想国,我们今天会觉得难以想象,老子的小国寡民有一点像了,但是也是不太符合实际的需要,所以在孟子里面讲这种规划的时候,我们觉得还蛮实际的,配合实际的情况。 4.有恒产才有恒心如果没有恒产,你叫他好好做人处世,他做不到啊,“衣食足然后知荣辱”,我现在吃不饱穿不暖,你叫我守规矩我怎么守?我快饿死了,所以西方有些法律很有弹性,他说我快饿死了,去面包店偷一块面包,法官知道你完全是为了自己吃,而不是拿去变卖图利的话,这个罪判得很轻,因为你只是为了活命,你并不是为了享受,这不一样。我努力工作只为了活命,谁能怪我呢?我如果说努力工作不择手段,为了享受,那完全不一样,所以孟子说有恒产才有恒心,一般老百姓没有恒产就没有恒心,就不可能老老实实做人,这话讲得很体贴。他说只有一种例外,读书人。但是读书人在古代看样子标准很高的,没有恒产而有恒心的,唯士唯能,只有念书人能够做得到,所以孟子对念书人的要求标准很高。因为念书人学会儒家的道理之后就懂得说有笔,就是我们后来所讲的,生命会老会死,有比他更重要的事。 【故事2】在当时流传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叫做黔敖,当时很多人没饭吃,在街上流浪,黔敖就煮了一锅粥,让那些快饿死的人来吃,喝一点粥吧,这时候有一个人蒙着脸在街上晃来晃去,钱奥跟他说,“嗟来食” ,用今天的话就是你过来吃稀饭吧。这个人本来手蒙着脸,就把手拿下来,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到今天这种地步,这个人说明什么?我再怎么饿,我都有我的尊严,我不放弃我的原则,黔敖就跟他道歉,很抱歉,没想到您这么有自尊心,我刚刚对您不太礼貌,跟您道歉,请您还是保住命要紧,喝口稀饭吧。这个人说不行,你已经侮辱我了,就这样子饿死了。这说明什么?一方面当时战乱,很多人是很穷困,另一方面说明人的尊严是非常得特别的一个东西,你说他没有,一个人只要不要脸,你毫无办法,不要脸的人只怕一种人,就是不要命的,是不是?所以这个时候你看到这个故事就想说,难道每一个人都这么样的尊贵吗?其实不是。像这样的故事也只听过一次,但是别人做得到,我们这些人也做得到,我们讲人性的时候,你不要把那个最高的标准提出来说,你做得到吗?也不要拿那个最低的标准说,你看别人比你差,不要。你要了解人有无限的可能性。我可以往上提升自己,像神一样高尚伟大,我也可以往下堕落,变的跟魔鬼一样,所以孟子了解这种情况,他举这个例子只是说明人有尊严。 四、实行“仁政”的表率尧舜加上禹汤、周文王、周武王,等于是三代跟前面的这些领袖都是仁政的,替老百姓服务,所以这些仁政表现出来的时候天下太平,确实维持长期的安定,夏朝400多年,商朝600多年,到周朝前面是西周,也过了将近500年,后面是东周,到战国时代乱得一塌糊涂。所以说我们讲到仁政,很多人向往说能不能回到从前太平的时代呢?孟子说可以,就靠仁政,但是当时很多政治领袖就说我努力做怎么好像没有效果?因为有些政治领袖他会想办法做得好一点,譬如梁惠王就觉得自己不错。梁惠王怎么说自己呢?代表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点点成绩都牢牢记在心中,梁惠王他跟孟子说,我比别的国家的国君好多了,我的国家里面,譬如说河西发生了水灾,我就把一部分百姓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运一点过来,让老百姓都可以活命,然后看别的国家的国君没那么做,让老百姓随便去求生,我这么努力替老百姓服务,可是我的国家老百姓并没有增加啊,别的国家的老百姓并没有减少啊,这样子我做好事做了半天就没有恒心也没有耐心啊。看到没有?这说明有些诸侯,国家的领袖,他稍微作一点好事就希望人人歌颂,不明白恒心的意义,你偶然做一两件好事来看看没有效果就故态复萌,又回来从前的轨道,他当然不会有什么样的好的收获。孟子就用一个比喻,叫做杯水车薪。一整辆的车装满了柴火,古时候人都要砍柴,才能烧火,一整辆的车装满木材,起火了,你用一杯水去救,为什么?因为古时候讲五行,水克火,这边发生火灾我用水把火给灭掉了,但是差别在什么地方,数量差太远了,一车的木材都烧起来了,一杯水怎么救呢?你不能说水克火,我一点水去克,那个火就应该熄掉,没那个道理,因为他量太大。所以你那个水代表什么,天下都在燃烧,你这个国君做一件好事,有一杯水了,到时候发现怎么火没熄呢?这样我就不要做好事了,我还是跟别人一样吧,反正天下这么乱也不能怪我一个,别的国家做那么差,也不在乎我一个,跟他一样,天下就一直乱下去了。所以孟子有时候劝这些百姓,劝这些国君希望他们可以说是改弦更张,你这个政策是不对的,你就要有仁政的观念,仁政做到最后就是四个字“与民偕乐”,我跟老百姓一块乐。你只要跟老百姓一块乐的话,就没有多少问题。 五、“仁政”的涵义 在《孟子》里面他就跟齐宣王谈到类似的问题,齐宣王就抱怨,齐国很大,齐宣王抱怨,他说听说周文王他有一个观赏跟打猎的大的园子,园林,方七十里,老百姓以为这不算大。今天我齐王,我有一个院子,观赏打猎的一个园林,方四十里,百姓就一直抱怨说这个太大了,他就跟孟子说,这不公平吧,周文王有方七十里的一个园林,百姓认为小,我这个园林才方四十里,百姓为什么认为大呢?这很好的问题啊,一般人就是自己看不清楚啊,当局者迷。孟子怎么说?孟子说,周文王的园林方七十里是百姓都可以来里面玩耍,你可以到里面打猎、射兔子、射鸟,随便你,所以老百姓认为这不算大,等于国君有一个很大的园林,也是我们的,老百姓可以来里面休息,来里面打一点小的猎物,没有问题。你不一样啊,你齐宣王我到你齐国第一件先问,入境问俗,齐国有什么规矩?马上就有人告诉我,小心,在我们的王宫附近有一座园林方四十里,谁敢闯进取就跟闯入王宫一样,谁敢打一只鹿就跟杀人一样,要判死刑,那太可怕了,等于是国家里面有方四十里的地方都是陷井,你到里面走一走,一只鹿忽然老了死掉了,算你的帐,你要赔命的,那老百姓谁敢去呢?到里面去抓一只兔子,等于是偷国家的财产,关起来,这不得了。所以这就是当时当国君的人自己不会想的,他只想到说周文王的园子那么大,我的院子这么小,好像我很委屈,但是他不了解那个道理,周文王的院子是跟老百姓一起用,与民携乐,大家一起来快乐,而你那个是你一个人独享,所以老百姓受不了。真正的仁政是推已及人。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孟子的仁政思想基本上在我个人看来是很好的一种观念,但是你要问一个问题,他有什么根据,他的根据就是我们一再强调的四个字“人性向善”。各位想想看,如果不是人性向善的话,你推行仁政别人为什么要支持,你一定是人性向善,仁政就是行善,我当国家领导,我做很多好事,照顾百姓,百姓自然就会喜欢,自然就会支持你。这叫人性向善。所以你行善的话,我们就民心归向,大家支持你,你自然就统一天下了,这就是仁者无敌基本的观念。   当然我们也知道在历史上他的理想并没有真的实现,你不能因为理想没有实现,就说他是空想,而你更应该进一步去了解说他为什么这样想?我们今天介绍孟子思想不可能再恢复古代的情况,但是你要懂得他这个想法背后的根据是什么。 六、学员提问〖提问1〗傅先生您好,刚才我发现您做这个演讲的时候,您讲到这个人性向善,这个理论我觉得您是通过反推的方法来的,您说人性向善是因为什么呢?比如说你做好事的话,那么别人会支持你,所以说大家都支持你,然后得出来的结果就是我们大家的人性都是向善的。那么同样另一方面来讲的话,那同样坏人做坏事的话,他也有很多帮凶,大家也同样支持他,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就说人性也有向恶的这样一方面呢?所以我觉得对于人性它这种本质的考虑,它应该是属于哲学方面的范畴还是仅仅属于心理学上的这样一种范畴?【傅佩荣】这是非常好的问题,我简单说,它当然是一种哲学上的范畴,如果是心理学范畴就跟你讲的一样,从许多事情的表面推到它的后面去,哲学不是如此。 比如一个人早上起来到晚上睡觉,睡觉前他想,我今天做了什么事呢?我今天没有孝顺父母,没有尊敬老师,没有友爱我的同学,我没有做到许多该做的事,我心里很不安。这是第一种人。第一种人很多,今天没有孝顺,晚上睡觉很不安。第二种人不一样,他想,睡觉的时候想,我今天没有打人骂人,没有杀人放火,没有抢别人钱,心里很不安。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有。通常你会把这第二种人称为黑道,黑道代表什么呢?代表已经不太正常了。第一种人是正常的情况,第二种人是不正常的情况,我刚才举的是偏向第一种,你偏向第二种,所以社会上也有很多人他做坏事,他有一帮人就会推崇他、喜欢他、支持他,没有问题,两边都可以举例。但是你接着就要问什么呢?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完全正常,也没有人完全不正常,所以只能就一般人的情况来看,请问哪一种是一般人?我举个例子,台湾以前有一个命案,最严重的命案,有一个凶手绑架一个女孩子,把她杀了。他后来到法院判刑,死刑。执行枪决之前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因为我被人家歧视。这说明什么?他杀人放火杀了好多人,他都不在乎。但是最后他在乎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别人歧视,说他爸爸是杀人凶手。代表什么?他还是一个人,他还有羞耻心,还会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受别人的委屈。这说明什么?人性向善嘛。他是标准黑道,是不是?所以你刚才举的例子我赞成,可以这样举,但是你不要忘记,还是有一种正常人的情况,这种正常的情况是什么?没有人可以说把所有人都还原到最原始的时候,看你是向善还是向恶。没有人可以做到这样的事,所以我们只能就是说照正常情况看的时候,向善是对的,向恶的话,是因为孟子说的用手拍水,让水高过额头;用板子接水,让水流向山去。水本来往下流,那为什么反而往上呢?因为外面的力量太大。那如果你不要管它,它就往下流,就往善走。这是儒家的一种看法,它不是一种心理学的一种按照客观条件,某种情况的一种思考,不是如此而已。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