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应具有如下素养:坚守正道,心怀仁爱之心,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博学多才。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②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③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④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⑤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从这几段文字看,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是什么?2.以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看,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君子?1、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是看他注重道义还是注重利益。2、要成为君子就要有志于追求道义;要以道义去结交朋友,而不结党营私;不讲究吃喝穿着,不争名夺利;做人要谦虚,要有自尊(矜持),要讲信用(诚信)。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你是否赞成孔子的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赞成。读书人既志于学道,而又以恶衣恶食为耻,可见其心仍在名利、物质,志实未立,故不足与之谈道……不赞成。追求正道和追求好的物质生活并不矛盾,现代人在追求正道的同时,有权也应该提高生活的品质……
阅读下面几章文字,回答问题: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
1、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在艰难困苦中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这是一种人间大乐。
周而不比
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提问:什么是“矜”?什么是“群”?答案:“矜”是内心的傲,是傲骨。傲要傲在骨子里,外面对人不必傲。有气节,穷死饿死可以,绝不屈从,这是“矜”。“群”则是敬业乐群,彼此相处融洽,但不营求私利。。
15·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提问:怎样理解“好行小慧,难矣哉”?答案:大家在一起,讲起话来,没什么内容,无正事可谈,只是谈闲话,讲些不相关的话,没有真正的人生观,大家如此,社会精神就趋向萎靡了,文化精神就慢慢消亡了。更严重的是“好行小慧”,喜欢卖弄小聪明,争权夺利,媚上欺下,钩心斗角,邪气横行,孔子只有摇头了:“难矣哉!”(在明末清初,顾炎武就引用这两句话批评明末的社会风气,他说南方的知识分子“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北方的知识分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现在的一般青年,进入社会之后,慢慢就染上这个习性了。不是无所用心,他们所用的心,就是孔子所说的“好行小慧”,耍小聪明,没有从大学问、大聪明上着眼。这是时代的悲哀、社会的病态,同学们须切记。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样的人是好朋友?什么样的人是坏朋友?答案:好朋友:正直,诚实,博学多闻坏朋友:谄媚逢迎,虚情假意,夸夸其谈
15·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提问:“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要说明什么?答案:巧言令色、夸夸其谈的未必有多少才能;沉默寡言、说错了话的也可能是好人。坏人也不一定就坏到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地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对待人要“听其言,观其行”。
4·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提问:为什么和别人过于亲近、过于亲密,反而会招致羞辱?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子游这话的意思是说,要讲仁爱之“行”,也要讲究方法,不能蛮干。对君主尽忠也不容易,君主有了不对,每次见了都劝他,次数多了,硬要做忠臣,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有时命都丢了。对朋友也是一样,朋友不对,你劝多了以后,他不听你的,就会变成冤家了。这是人性的另一面。虽然行仁之道,理所当然,但是要讲究方法,把握分寸,要适可而止。当然,劝谏过头了不好,不劝也不对。如果随时随地把这两句话牢记,做人家的部下也好,朋友也好,凡事都随声附和,就变成滑头,不负责任了,那又不是仁道。所以研究孔孟学说,才知道做人真不容易,的确需要多体会历史,多体会人生。
孔子说:“仁者爱人”;孔子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请你从交友的角度,联系现实,谈你的理解。答案:对一个人的好恶一定要有是非标准,既不能只凭个人的私心得失之见,也不能被舆论左右,人云亦云。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孔子提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其实是要求我们修养以“仁”为核心的内在品格,克服偏私之见,正确对待他人。在现实中确实有些人不值得我们去“爱”,对死不悔改且危害甚大的人要深恶痛绝,真正的仁者是“爱憎分明”的。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①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②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③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④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⑤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从这几段文字看,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是什么?(2)以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看,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君子?
答案:(1)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是看他注重道义还是注重利益。(2)要成为君子就要有志于追求道义;要以道义去结交朋友,而不结党营私;不讲究吃喝穿着,不争名夺利;做人要谦虚,要有自尊(矜持),要讲信用(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