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君子之风
子曰:“志①于②道③,据于德④,依⑤于仁⑥,游于艺”(7.6)「注释」①志:立志。②于:介词。③道:正道,也就包括了天道和人道。④德: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⑤依:依据按照。⑥仁:仁爱,爱心。
1.“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至于这立的志能不能实现,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孔子说,作学问要把目标放得高远。2.“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孔子告诉我们,思想是志于道,行为是依据德行。3.“依于仁”:仁的是内心的修养,是内在的。而表现于外用的则是爱人爱物。“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这才是仁的发挥。4.“游于艺”: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就是以六艺为主。凡是人才的培养,生活的充实,都要依六艺修养,艺绝不是狭义的艺术
人生对于道、德、仁、艺这四种文化思想上修养的要点都要懂。这四个重点的前一半“志于道,据于德”包括了精神思想,加上“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处世的准绳,是他全部的原则,同时告诉每个人,具备这些要点,才叫学问。如无高远思想就未免太俗气,太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如果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艺”,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所以这四点统统要,后人对这四个重点都有所偏重,其实讲孔子思想,要从这里均衡发展。
子曰:“志士仁人①,无求生②以③害仁④,有杀身⑤以成⑥仁⑦。”(15.9)①仁人:有德行的人②求生:谋求活命③以:来④仁:仁德。⑥成:成全⑦仁:仁爱⑤杀生:牺牲生命
凡有志气和有道德的人,没有哪个是为了求生而失德的,只有以生命来争取真理的。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字,仁爱、有思想的(也可解释为有信仰的)
子曰:“君子①喻②于③义④,小人喻于利⑤”(4.16)【注释】①君子:泛指才德出众的人。②喻:了解,明白,这里指看重③于:介词,在。④义:义气。⑤利:利益
告诉人们真正高尚的人重视的是正义感,坚持自己的处世原则,而卑贱的人仅仅狭隘地从自身利益出发。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知:古时同“智”,即有智慧的人,聪明的人仁者: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