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
人物形象《君子之风》,一个安贫乐道、可敬而又可爱的风度翩翩的君子形象,用君子的风范解读着君子的境界。
《君子之风》,以“重义崇德”为主题,建立了重义尚德、见利思义的价值观,具体理念有:重义尚德,信以成之,杀身成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等为仁理念。
探究一:不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死去,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卑贱的活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生,亦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你认为是“生”重要,还是“仁义”重要?
生命对每个人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但是,我们也决不能看轻生命,在两难的时候,尽自己所能地想办法,既能保全仁义,也能保全宝贵的生命。如果有人以狭隘的集体主义或民族主义为幌子,驱使我们去侵略他国,报复他人,无端地拿生命去冒险,我们应该擦亮眼睛,以严正的态度予以拒绝。儒家是热爱生命的,也是提倡大家心胸要开阔,意志要坚定,不能因一时遭受挫折就放弃仁义或生命。
难点突破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如果一个人的内在质朴多于外在的文采,那么就会粗鄙野蛮,如果外在的文采多于内在的质朴,那么就会虚浮,惟有两者协调,才能称得上君子。
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颜回,字子渊,所以也叫颜渊。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指:颜回,真贤者啊!他住在荒僻的巷道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他乘饭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箪,舀水用的器具是木头做的瓢。这要是落在别人头上,则是不堪忍受的了,但是颜回始终感到满足、快乐。颜回确实是个十分贤德的人啊!孔子十分赞赏颜回的这种品德。然而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德呢?孔安国说,这是“安于贫而乐于道”。还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在你3千多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说;“只有颜回最好学。他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意指,颜回最爱学习。他遇着发怒的时候,能做到随发随化,从不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有了错误就改,决不重犯。颜回29岁头发尽白,32岁就死去了。孔子为他的短命感到非常悲痛。颜回乐什么?当然不应该是乐竹篮子装饭,瓜瓢喝水,也不应该是乐那贫民窟里面的小巷子,而是另有所乐。至于到底乐什么,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在《述而》篇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过手臂当枕头,也自有快乐在其中。不仁义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边飘浮的云一样。”如果不“义”,就是再富贵也没有意思,相反,只要心中有“义”,就是吃粗茶淡饭,睡觉连枕头都没有,那也是快乐的。安贫乐道,为了精神的追求而不在意物质生活的窘迫。
一、浮云的比喻义1、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2、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3、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二、现实生活中患得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是比较了得到之后的付出和收获,认为不合算而患得;还有的是对得到以后的责任有畏难情绪,害怕不能胜任而患得。
三、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题。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也。”(1)你认为孔子“乐亦在其中矣”之“乐”是指什么?(2)孔子的言语体现了什么思想?你怎么看待“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生活?
1、义,即“道义、仁义”2、安贫乐道,视不义富贵如浮云,以追求“仁义”为乐的精神;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对艰苦的生活泰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