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公开课)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周而不比(公开课)课件

ID:1182026

大小:356.5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朋友 交怎样的朋友?怎样选择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 周而不比论·语·选·读——儒家的交往观 你会与什么人结为朋友?“匹夫不可不慎取友也。”——(荀子)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6.4)谅:信也,诚信。便辟:谄媚逢迎。善柔:假装和善。便佞:巧言善辩。 交益友(直、谅、多闻)绝损友交友标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何判断“益友”与“损友”? 如何判断“益友”与“损友”?(2.10)(4.7)(15.17)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10) 一个人生命的范围,就是他所走过的路、遇过的人、见过的风景、发生的故事和收获的回忆。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10)视、观、察,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 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三个要点来观察人,就没什么可逃避的了。看任何一个人作人处世,他的目的何在?他的做法怎样?另外,再看他平常的涵养,他安于什么?有的安于逸乐,有的安于贫困,有的安于平淡。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因为他不会被事业所困扰,这个话怎么说呢?安于平淡的人,今天发了财,他不会觉得自己钱多了而弄得睡不着觉;如果穷了,也不会觉得穷,不会感到钱对他的威胁。所以安心是最难。以这三点观人,……——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15.17)无所事事并且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难有所成。即观察一个人群居的方式(习惯兴趣的一种)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和成就。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4.7)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当恕而勿责之。观过使愚贤各当其所,则为仁矣。——《正义》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常过于爱,小人常过于忍。——《集注》 如何理解孔子的“观过,知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过错因人而异,各从其类,集中反映了犯错者的个人特点。一个人的过错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性。对所犯过错进行分析就往往能知道犯错者是哪一类人,如君子常因过于厚道而犯错,小人则常过于刻薄而犯错。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例子:观过:知品行(视其所以)观群居:知能力成就(察其所安)择友方法 如何与朋友相处?(15.15)(14.34)(15.23)(4.26)(12.23) 子曰:“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5.15)宾前状后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做得要比自己多,这就是自私,多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埋怨,就会远离怨恨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4.34)“儒家思想有一点侠义的精神,你打我一拳,我踢回你一脚;你对我不好,我不理你,这很直嘛!……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对我好的当然对他好,对我不好的当然不理他,这是孔子的思想。他是主张明辨是非的。”——南怀瑾《论语别裁》 老子提倡“以德报怨”,孔子主张“以直报怨”,是否有违儒家仁者爱人的忠恕之道?重点问题 不矛盾。“以直报怨”是以正直、公平之道回报仇怨。儒家的爱不是无差等的兼爱,儒家的恕道也不是没有底线、不讲原则的宽容。儒家忠恕的底线是不在根本上违背仁道,不突破“礼”的底线。对突破仁、礼的底线的思想和行为,孔子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求也聚敛而附益之,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儒家以自身的公正、正直来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尊严,以正直的心态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的仇怨,这表现了儒家有仁爱忠厚的宽容之心,同时还有坚守底线的原则性。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4.26)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12.23)交往要适当、适中 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无论父子母女之间,还是多年夫妻之间,一旦没有了这种距离、这种尊重,越过了这个尺度,到了《论语》中说的“数”这个阶段,彼此已经不独立了,就产生了隐患,离疏远甚至崩溃就不远了。《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 子曰:“晏平仲善于人交,久而敬之。”“敬”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昵。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5.23)要客观公正地待人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3) 孔子说:“仁者爱人”,孔子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即仁者不仅能喜爱人而且能厌恶人,这又该如何理解呢?在现实中确实有些人不值得我们去“爱”,对死不悔改且危害甚大的人要深恶痛绝,真正的仁者是“爱憎分明”的,爱人,才能使人们敬佩你、归顺你;憎人,才能使小人敬畏你、远离你。孔子的“爱人”并不是不讲原则的爱。重点问题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