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人生哲学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十分注重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凸显个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对个人的人生行为规范、生命存在形态加以确认。尽管孔子的人生哲学首先是一种为己之学,它所强调的首先是个人的道德修为与躬行践履,但在孔子那里,人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物,是处在君与臣(或曰上级与下级)、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妇以及友与友的相互对待关系中而存在的。因此,人的自我道德修为事实上又是不能脱离与他人的关系而独立进行的,只有在社会关系的链条中按照礼、乐、仁、义的标准与要求不断地陶冶、塑造自己,才能逐渐成就理想人格,成为合格的君子、仁人乃至圣贤。而理想人格的成就又为社会从“礼崩乐坏”之中向“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以及“大道之行”的大同之世的发展演进奠定了基本的条件。只有当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达到仁人志士之境,乐利安和、其乐融融的太平之世才有可能实现。1.字音字形(1)矜而不争(jīn) (2)人焉廋哉(sōu)(3)便辟(bì)(4)便佞(nìnɡ)(5)事君数(shuò)2.重要词语(1)君子周而不比:周,合群,团结,同周围的人相处很好;比,本义是并列,挨着,这里是贬义,为私情而勾结(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矜,庄重自持;党,结成团伙(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好,喜好;恶,厌恶(4)人焉廋哉:隐藏(5)友直,友谅,友多闻:信
(6)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便辟,谄媚逢迎;便佞,巧言善辩(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厚责,重责(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举,举用;废,废弃(9)事君数,斯辱矣:频繁3.通假字忠告而善道之:通“导”,引导4.词类活用(1)群而不党:名词用作动词,结成团伙(2)友直,友谅:形容词用作名词,正直的人,诚信的人(3)毋自辱焉:形容词用作动词,招致侮辱5.古今异义(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古义:结成团伙今义:政党(2)唯仁者能好人①,能恶人②①古义:喜欢人今义:品行高尚的人②古义:厌恶人今义:品行低劣的人(3)视其所以古义:做的事情今义:表示因果关系(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古义:一帮人聚在一起今义:成群聚居6.特殊句式(1)人焉廋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介词短语后置
(3)何以报德:介词宾语前置7.成语积累(1)周而不比:关系密切团结但不互相勾结。(2)言不及义:所说的话没有一句说到正经的道理。(3)以德报怨:用恩惠来报答仇怨。(4)以德报德:用恩惠来酬答恩惠。(5)以直报怨:用公平正直来回报仇怨。(6)以文会友:用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7)以人废言:因发言人的品行、地位等问题而不采纳别人的言论。8.名句积累(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语段赏析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赏析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君子在集体生活中,能庄重持己,然而又无乖戾之心;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团结,又耻于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为人处世,矜益于争,群益于党,因此君子会严格把持自己,不为私利与人斤斤计较,不为小利结党营私。孔子的这种人格期待,无论于古于今,都是深含启迪意义的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赏析 孔子说:“看他的行为,观察他的经历,考察他的习惯兴趣,一个人能躲到哪里呢?一个人能躲到哪里呢?”2本章是孔子告诉我们观察人的方法。真伪难测,“知人”
不是易事。不论是交朋友还是选拔人才,均面临一个对人考察的问题。孔子识人有三法:“视其所以”,看他言论行为的动机;“观其所由”,观察他的经历;“察其所安”,考察他的习惯兴趣。选择或选拔一个人,要从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考核。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也可以是自己,用这个方法来了解自己,进行自我反省,这比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更完整深入许多。2·1·c·n·j·y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赏析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跟正直的人交朋友,跟诚信的人交朋友,跟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便有益了。跟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态度伪善的人交朋友,跟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从古至今,上至天子下至庶人无一人不需要朋友。结交“益者”,就会相互勉励,共同进步;结交“损者”,就会彼此相残,吃尽苦头。可见,交朋友不可以不谨慎。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有益呢?正直、诚实、见识广博的人是具有美德的人,同这样的人交朋友有益。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有害呢?惯于逢迎谄媚的人,善于阿谀奉承的人,惯于花言巧语的人,耍花招、违背道德的人,同这样的人交朋友有害。在广交朋友的时候,同谁交往,不同谁交往,应该好好考虑和认真对待。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赏析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仇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应该用正直来回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www-2-1-cnjy-com孔子不赞同“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因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重点研读1.《论语》由于文辞简略,有时会给理解造成困难,往往需要联系有关章节及《论语》以外的材料加以判断。如5.17“晏平仲善与人交”章,“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就有两说:一说指晏子,一说指晏子所交的人。请联系4.26“事君数”章和12.23“子贡问友”章,分析一下哪种说法更为合理。2-1-c-n-j-y答案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讲的都是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可见,能使别人长时间保持对自己的敬意,是一个人善于交往的表现,其中包含着交往方法、技巧的问题。因此,把“久而敬之”的“之”理解为晏子,更符合孔子的原意。如果把“敬之”理解为尊敬别人,就成了交往态度问题,原文中的“善”字就没了着落。m
2.结合实际,说说你认为“周而不比”都应该有哪些表现。答案 根据孔子关于交友的论述,主要表现在“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出于正当的目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而不是朋比为奸。又提出三种“益友”与三种“损友”,为交友的标准,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朋友交往,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交友也应有度。对待朋友不“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3.《论语》中的格言,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敬鬼神而远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等,几乎俯拾即是,它们很多至今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试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方面对这些格言的特点作简要分析,并围绕“交友”这一话题(或大家感兴趣的其他话题),每人拟5个格言式的句子,在壁报上交流。【答案 提示:格言,就是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固定的语句。内容上,它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可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形式上,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一般较为精炼,言简意赅。人们引用格言,目的主要在于对人提出规劝,以不断提高个人修养。正确地理解、运用格言,可以逐步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究马斯洛: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谊。诚然,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如何交朋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你用心想一想就会发现,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关于交友,《论语》中多有阐述。请以“聆听先贤的教诲——交友”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提示 交友不善误入歧途者比比皆是。孔子交友的观点是中华民族的财富,在为人处世上永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探究 第一步,研读《论语》,摘录孔子有关“交友”的论述。第二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补充。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进行讨论,探讨孔子交友的目的,选择朋友的标准,与朋友交往的原则等,然后概括总结。第三步,结合当今的社会,结合我们同学自身的发展,思考孔子的这些思想观点对于我们的交友有何重要启示。第四步,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自己的探究所得。考点一 形容词活用【命题规律】不单独设题,有时放在考查实词的选择题中考,有时放在翻译题中考。
【例题解析】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都是形容词活用,对它们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②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 ⑤登泰山而小天下 ⑥将军身被坚执锐 ⑦渔人甚异之 ⑧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⑩秦孝公据崤函之固A.①⑥⑩/②⑨/③④⑧/⑤⑦B.①⑥⑨/②⑩/③⑤⑧/④⑦C.①⑨⑩/②③/④⑧/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试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①⑥⑩形容词用作名词。②⑨形容词用作动词。③④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⑤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答案 A点拨 形容词如果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后,可能就是活用为名词。(因为这时的形容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如果在代词或名词前,可能就是活用为动词。(因为这时的形容词处于谓语的位置上),至于是活用为一般动词,还是活用为使动、意动,就要根据句意来判断。【考点总结】形容词活用有以下几个类型,理解和翻译时也可依照相应的处理方法。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①欲穷千里目:看尽。②牛困人饥日已高:升高。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富国强兵:使……富裕,使……强大。②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苦,使……劳。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不耻下问:以……为耻。②贵五谷而贱金玉:把……看得贵重,把……看得轻贱。4.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放于动词之后,而动词又起支配作用,此时,形容词表示具有这个性质和特征的事物。①被坚执锐:坚硬的铠甲,锋利的武器。②晓看红湿处:红花。
注意 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定语,如果一个形容词作了主语或者宾语,这个形容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形容词作定语。如“将军身被坚执锐”,“坚”译为“坚硬的铠甲”,“锐”译为“锋利的武器”。考点二 “焉”字的用法【命题规律】(1)“焉”不常考。(2)“焉”的用法比较简单,但作代词和作兼词的“焉”有时比较难区分。【例题解析】虚词“焉”,可作代词、副词、助词和句末语气词,请选出作代词用的一组(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②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 ③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石钟山记》)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⑤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 ⑥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试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①句末语气词。③兼词,“于之”。⑤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答案 D点拨 疑问句中,如果在动词前,常属前置宾语,“焉”为代词。【考点总结】“焉”字用法归类1.助词(1)语气助词①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例:于是余有叹焉。②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例:万钟于我何加焉!③用于句中,表示停顿。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2)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例: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②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2.代词(1)相当于人称代词“之”。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焉足道邪!3.兼词
(1)相当于“于之”。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相当于“于何”。例:且焉置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