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9课出辞气远鄙倍活页规范训练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侍于君子有三愆 愆:过失B.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容貌:指仪容举止C.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草创:事业初创时D.雍也仁而不佞佞:有口才解析 C项草创:写草稿。答案 C2.对下列两组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解析 ①动词,做;②语气词,表反问;③动词,做,改作;④动词,担任。答案 C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4分)A.知者不失人B.出辞气,斯远鄙倍矣C.孔子于乡党D.非不说子之道解析 A项“知”通“智”。B项“倍”通“背”。D项“说”通“悦”。答案 C4.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4分)A.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B.君子所贵乎道者三C.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D.揖巫马期而进之解析 A项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少”。B项贵,形容词用作动词,“重视”。D项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进见”。
答案 C.名句填空。(分)(1)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曰:“________,鲜矣仁!”答案 (1)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 (2)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失言 (3)巧言令色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分)A.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贵:重视B.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倍:通“背”,乖戾C.夫子为卫君乎为:当做,作为D.便便言,唯谨尔谨:恭敬,谨慎解析 C项为:帮助。答案 C7.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BCD解析 A项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于:介词,到/介词,从。C项焉:代词,相当于“之”/语气助词,了。D项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连词,表假设,如果。答案 A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A.曾子在临死以前,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深深打动了孟敬子,使他最终接受了自己的主张。B.蘧伯玉是当时的贤者,还要经常反省自己。使者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后,孔子在使者走后,不由得对此连声称赞。C.卫国国君即位后,其父与其争夺王位,这件事恰好与伯夷、叔齐两兄弟互相让位形成鲜明对照。子贡通过孔子对伯夷、叔齐的赞扬与评价,了解了孔子对此事最终的态度和看法。D.孔子在乡里,在宗庙、朝廷之上,与下大夫言,与上大夫言,以及君主在朝时的表现各不相同,说明孔子是一个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善变的人。解析 A项“深深打动了孟敬子,使他最终接受了自己的主张”原文中没有根据;B项“孔子在使者走后,不由得对此连声称赞”错,孔子称赞的是使者;D项“说明孔子是一个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善变的人”错,孔子这样做是循“礼”。答案 C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7分)(1)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整肃仪容举止,就会远离粗暴和怠慢;端庄脸色神情,就会近于诚
信;讲究言辞语调,就会远离粗俗和乖戾。(2)(孔子)上朝的时候,跟下大夫说话,温和欢悦的样子。跟上大夫说话,中和正直的样子。君主在朝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郑重而又自然的样子。(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郕王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随之。朝班大乱,卫卒声汹汹。王惧欲起,谦排众直前掖王止。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众乃定。谦袍袖为之尽裂。退出左门,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叹曰:“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节选自《明史·于谦传》)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帝命谦口数其罪 数:列举
B.乃手书谦名授吏部授:授官C.超迁兵部右侍郎迁:提拔D.皆令归治丧,旋起复起:起用解析 授:交给。答案 B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谦“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4分)①举永乐十九年进士②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③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④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⑤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⑥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A.②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解析 ③是勤于职守;⑥是说于谦的高尚品德。答案 A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于谦在宣德初年就受到皇帝重视,在成阝王主政时官至兵部尚书。他也尽心国事,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力主不迁都并做出了妥善的防守安排,基本安定了人心。B.于谦在“三杨”主政时,极受重视,所奏请之事都能得到及时批准。“三杨”去世后太监王振当权,于谦差点因被人生事陷害而判处死刑,后被降职为大理寺少卿。C.于谦在山西、河南吏民及周、晋诸王的请求下重任巡抚,他采取了一系列救灾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他父母去世,朝廷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但不久又担任原职。D.于谦在发生众朝臣围打王振党羽马顺致使局面混乱的事件时,果断地设法稳住了王振,安定了朝局,受到了吏部尚书王直的高度赞扬和朝臣们的倚重。解析 D项“设法稳住了王振”错。
答案 D13.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动摇则国家大计就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2)当时,上下的人都依赖重视于谦,于谦也毅然把国家的安危视为自己的责任。【参考译文】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史,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颤栗,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当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京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到了这时,“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权,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顶撞过王振。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的指使,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当时的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二十余万人,于谦请求发放河南、怀庆两府积储的粟米救济。又奏请令布政使年富安抚召集这些人,给他们田、牛和种子,由里老监督管理。前后在任共十九年,他父母去世时,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不久便起用原职。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
挟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野极力劝谏,不听。邝野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郕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动摇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依次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郕王暂代皇帝出朝,廷臣们请求将王振灭门九族。而王振的党羽叫马顺的,便出来斥责言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在朝廷上打马顺,大家都跟着他。朝上秩序大乱,卫卒声势汹汹。郕王害怕得要起来走开,于谦推开众人走上前去扶住郕王不要起来,而且告诉郕王宣谕说:“马顺等有罪该死,不予追究。”大家才安定下来。于谦的袍袖因此全部撕裂。退出左腋门,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手叹道:“国家正在倚赖你呢,今天虽然有一百个王直又有什么作用!”当时,上下的人都依赖重视于谦,于谦亦毅然把国家的安危视为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