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象州县寺村中心校(西校区)覃桂娥2017年7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的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二、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重点)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难点)三、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自学生字新词;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本课词语:书籍、含糊、尖锐、恐怖、粗暴、苦刑、残暴、乱蓬蓬2、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内容?3、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革命创设人之一李大钊遇害的经过,本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李大钊。三、精读感悟1、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形象?是从哪感受到的?大家按“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思考:我看到了一位( )的革命者形象。我是从( )事件中的这些语句描写中感受到的。2、交流讨论:a被捕前:(1)“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课件出示)指名朗读。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大钊被捕前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以下三个地方:①烧掉文件书籍;②张作霖要派人搜查;③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2)“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课件出示)指名朗读。父亲为什么而忙碌?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事业。(3)填空:从被捕前看出,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忠于革命事业)(4)指导朗读。读出情况的紧急。b被捕时:(1)读议句子,填空:从被捕时看出,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临危不惧)“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到什么?(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汇报其他段落,从敌人凶残和野蛮体会当时社会黑暗。尽管敌人似魔鬼一般,父亲却表现的镇定自若,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2)同桌合作读8--17段。进一步对李大钊的认识。C、被审时: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1)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①“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②“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2)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的“信心”如何理解“信心”?(“信心”是指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顽强,将生死置之度外。)(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坚贞不屈忠于革命)(4)指导朗读。三、感悟写法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1)内容上:女儿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2)写法上:通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2、前后照应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3、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工友阎振山被么?)四、升华情感,读写结合1、课件出示李大钊图片: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2、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同学们齐读29-32段,体会全家人的悲痛心情。3、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在笔记本上。五、作业超市(1)抄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2)课外阅读《红岩》《红日》《敌后武工队》等书籍。(3)了解李大钊的其他故事【板书设计】永远忘不了父亲的被害日局势严重工作紧张忠于革命十六年前的回忆不慌不忙严峻态度临危不惧平静慈祥安定沉着坚贞不屈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