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下语文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六下语文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ppt

ID:1182268

大小:3.81 MB

页数:48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0、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授课人:赵子晴 走进作者李星华(1911年11月21日—1979年11月27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的女儿。李大钊就义后,李星华和母亲被迫回到河北乐亭乡下,多年后才在党组织的帮助下返京。此后,李星华到延安参加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解放后,特别是从1956年起,她开始从事民间文学工作,她在大理采风数月后出版的《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被誉为白族民间文艺研究的扛鼎之作。 知识视窗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是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也是在北伐时期推动颠覆中国政府的重要人物之一,同时为共产国际的成员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在被军阀张作霖捕后,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是伟大的革命先烈。 知识视窗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史称皇姑屯事件,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 知识视窗赵韧兰,女,革命党人李大钊的妻子。育有长子李葆华,两女,长女李星华,次女李炎华。 我会写籍屉怖瞅魔胖刑哼峻残匪窝啃舅 一字组三词籍:书籍古籍国籍屉:抽屉屉子床屉怖:恐怖可怖阴森可怖瞅:瞅见瞅看瞅了瞅魔:魔鬼魔术恶魔胖:胖子肥胖胖乎乎刑:死刑判刑酷刑哼:哼歌哼哧哼唱峻:峻岭险峻严峻残:残杀残忍残暴匪:匪徒土匪劫匪窝:心窝鸟窝窝火啃:啃食啃咬啃骨头舅:舅舅舅父舅姑 词语盘点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瞅见严峻舅舅啃骨头乱蓬蓬 词语介绍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宪兵:旧时国家的政治军事警察。惊堂木:指旧社会的主审官审判案件时用来敲桌子示威,吓唬受审者的木块。 词语理解恐怖:惊慌、害怕。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乱蓬蓬:形容须发或草木凌乱。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怒气冲冲: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 近义词含糊——模糊轻易——容易纷乱——混乱恐怖——恐惧会意——领会残暴——残忍怒气冲冲——火冒三丈 反义词含糊——清楚沉重——轻松幼稚——成熟恐怖——安宁沉着——慌张残暴——温和怒气冲冲——心平气和 词语积累“不×不×”式词语不慌不忙不骄不躁不离不弃不闻不问不屈不挠ABCC式词语怒气冲冲白发苍苍威风凛凛含情脉脉死气沉沉 整体感知文章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叙述了李大钊被害的全过程,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段落纲要第一部分(1):写我永远忘不了父亲的被害日。第二部分(2~7):写李大钊在局势危急的时刻仍留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三部分(8~17):写李大钊被捕的经过。第四部分(18~29):写李大钊在法庭上异常坚定、沉着。第五部分(30~32):写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后悲痛欲绝。 思维导图开头:忘不了父亲的被害日被捕前:局势严重工作紧张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时:不慌不忙态度严峻法庭上:平静慈祥安定沉着被害后:得知噩耗悲痛欲绝结尾:记住父亲的被害日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这一段交代了时间,直接引出作者要回忆的事情,突出了“难忘”二字,并且照应文题。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那年春天”承接上文,引出下面的回忆。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从“耐心”和“含糊”可以体会到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却不离开工作岗位,这说明了什么?答:李大钊明知形势严峻,处境危险,却仍然坚守岗位,坚持工作,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不慌不忙”一词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李大钊对敌人的到来早有准备,从容不迫,充分表明了李大钊同志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这个句子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描述了当时环境十分恐怖,情况危急。“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对比。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父亲的态度如何?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形象?答:父亲不慌不忙,惯有的严峻态度。突出表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无所畏惧、沉着冷静的高大形象,也反映出他对敌人的极度蔑视。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将任何道理。“惯有”一词能去掉吗?怎样理解父亲当时的表现?答:不能去掉。“惯有”是指一直保持着的某种特点。去掉后,就不能更好地表现出父亲严谨、慎重的作风。这句话是说父亲并没有显出惊慌的样子,还是和往日一样。他的表现从容不迫,体现了李大钊同志作为革命者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这句话中可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可见敌人多么凶狠毒辣。“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面对亲人的哭喊,父亲为什么这样平静?答:“伟大的力量”指李大钊对革命事业抱着必胜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必胜的信心,所以他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这表现了他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个力量指李大钊对革命抱着必胜的信心。说明他对革命事业无比热爱,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支持着他跟敌人斗争,是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破折号在这里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母亲在悲痛之后教育“我”要记住敌人欠下的这笔血债,表达了母亲对亲人的怀念和对敌人的憎恨。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这句话表现“我”十分悲痛的心情。“勉强”一词表现了“我”不愿意看到父亲的死讯,但又不得不接受,心情无比悲痛。 写作方法对比描写。前后照应的手法。 读后感悟不屈服于严刑拷打,不动心与高官厚禄,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李大钊同志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谱写了壮丽的革命诗篇。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谢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