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3、领悟课文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理清思路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决留京工作,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8至17自然段,了解情况。【设计意图】 简单的导入语意在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回忆,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二、新授课文,渗透学法1、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2、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波浪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3、面对敌人的抓捕,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直线,读一读,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4、“我”的表现呢?【设计意图】 让学生找出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为下面学习对比写法打下基础。5、现在我们把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联系起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李大钊同志在被捕时那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无畏精神。6、过渡性语言:这样的写法叫对比,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之前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篇也运用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匆匆》一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明确了解到对比写法大量应用于写作中后,再让学生充分掌握对比写法的好处,然后尝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