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

ID:1182446

大小:28.7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材分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文中“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窝头、乱蓬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自制PPT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和其他资料。预习课文。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籍、屉”等生字,正确读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窝头、乱蓬蓬”等词语。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 理顺课文脉络。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1.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其实,每年的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泸定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课文第10课,穿越历史时空,深深地缅怀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2.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 [设计意图] 充满情感的导入,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引起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的任务。新知构建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读课题后,你们知道是谁在回忆,在回忆谁吗?(引导学生简介李大钊资料,教师利用PPT课件相机补充)文中的“十六年前”是指什么年代?那时的中国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回答,教师利用PPT课件相机补充背景资料) 2.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呢?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新词自查工具书学习。注意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 3.交流反馈。 (1)读准生字词。PPT出示:籍 屉 怖 瞅 魔 胖 刑 哼 峻 残 匪 窝 啃 舅书籍 含糊 尖锐 抽屉 恐怖 粗暴 魔鬼肥胖 苦刑 残暴 匪徒 拘留 窝窝头 乱蓬蓬 指名认读,纠正字音,全班齐读。指导易错字词的写法。 (2)再读课题,说说自己对课题又有了哪些了解。 (3)师:李星华在文中主要回忆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迅速地再浏览一下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学生浏览课文,探究问题答案)二、了解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知道了许多内容,学得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回忆十六年前的那些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被害后。要求学生根据板书,再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自然段,理清课文的脉络。 3.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相机出示PPT课件,提供参考答案。PPT出示:被捕前:(2~7)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时:(8~17)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后:(18~28)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被害后:(29~32)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 [设计意图] 以上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并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课堂小结 这节课里,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语,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理顺了课文叙述的脉络,收获真的不少。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学习这一课。布置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pìjìnɡ(   )    shūjí(   )    chōuti(   )jùliè(   )    miánpáo(   )    júshì(   )cíxiánɡ(   )    yánjùn(   )二、形近字组词。刑(   )形(   )  娱(   )误(   )  绞(   )狡(   )僻(   )避(   )  籍(   )藉(   )  峻(   )竣(   )详(   )祥(   )  残(   )线(   )三、搭配要恰当,用直线连起来。伟大的  态度    耐心地  问慈祥的  力量  奇怪地  说严峻的  面庞  坚决地  讲四、读课文,填空。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是    ,本文写于    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写的是    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    、    、    、    的顺序记叙。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参考答案】一、僻静 书籍 抽屉 剧烈 棉袍 局势 慈祥严峻二、刑法 形状 娱乐 错误 绞索 狡猾 偏僻躲避 书籍 慰藉 严峻 竣工 详细 慈祥残酷 路线三、伟大的——力量 慈祥的——面庞 严峻的——态度 耐心地——讲 奇怪地——问 坚决地——说四、李星华 1943 1927年 被捕前 被捕时 被捕后 被害后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在理解课文后,体会本课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教学重难点 【重点】 找出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难点】 体会本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里,我们朗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顺了课文的脉络。在这一节课里,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地品读课文。学习课文一、自主研读,小组交流。 1.同学们,这篇课文我在当学生的时候读过,当老师以后也读过,但每一次读,我的心里都会有一种深深的感动。现在,请再读课文,细细地读,看看,在你读的过程中,围绕着李大钊这个人,他说的哪些话,做的哪些事令你感受最深。一边读,一边做批注,简要地写下阅读时的感受,准备交流。 2.学生阅读,老师巡回指导。 3.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 语文凭借着文字向阅读者传递着信息与情感,只有“读进去”,才能“悟出来”。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了解李大钊,走进主人公的内心,开启灵魂深处的对话。二、集体交流,逐段反馈。 (一)交流“被捕前”。(2~7) 1.小组代表交流读这一部分的感受。 (1)PPT课件相机出示预设的重点句段一。PPT出示: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交流引导:为什么平时父亲总是那么“耐心”,这次却这样“含糊”?(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 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2)PPT课件相机出示预设的重点句段二。PPT出示: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引导学生交流。PPT出示:①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②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③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设计意图] 这是李大钊与妻子的一段对话,第一句话承上启下。父亲说的话虽不长,但“言为心声”,四句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不能离开。这段话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的载体;同时也是学生在研读文本时情感体验的重点内容。 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大钊的品质。 (二)交流“被捕时”。(8~17) 1.学生汇报感受。 (1)PPT课件相机出示预设重点句段一。PPT出示: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师:同学们,“几声尖锐的枪声”父亲听见了,他也看到了女儿充满恐怖的目光。可他“不慌不忙”,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他的心里早就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 (2)PPT课件相机出示预设重点句段二。PPT出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 师:你从“严峻”一词想到了什么? 2.朗读指导。 [设计意图] 课文通过将李大钊的言行与女儿的害怕、敌人的残暴进行对比,来烘托人物的形象。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依循文脉和学情,相对“被捕前”和“被捕后”这两部分,将“被捕时”这一部分淡化处理。通过让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 (三)交流“被捕后”。(18~28) 1.学生自由谈感受。 (1)PPT课件相机出示预设的重点句段一。PPT出示: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遭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2)PPT课件相机出示预设的重点句段二。PPT出示: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师应该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当时中国的情况以及革命事业的发展情况。 2.朗读指导。在读中感悟人物之所以不平凡的内在原因。 (四)交流“被害后”。(29~32) 1.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4月28”这两句话表达了母女俩什么样的感情?(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亲人的遗忘,革命到底) 3.指导朗读。体会李大钊被害后家人的悲痛。三、再读选段,体会写法。 1.PPT课件出示李大钊临刑前的一张照片,播放缓慢低沉的音乐。 2.现在我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回答要点: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尾两个部分。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同时也使学生们进一步感受李大钊对家人的深刻影响,感受作者表达出来的深切怀念与悲痛的情感。课堂小结 读完课文,你受到了哪些教育?(答案要点: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布置作业一、读句子,看拼音写汉字。1.这位pàngpàng(     )的叔叔是一位móshù(   )师,他能把放在chōuti(   )里的东西一下子变没,真让人fěiyísuǒsī(      )。 2.jiùjiu(   )家里的书柜上放有许多shūjí(   )。3.我国的法律禁止对犯罪嫌疑人在jūliú(   )和关押期间实施kǔxíng(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阀(   )伐(   )  娱(   )误(   )僻(   )避(   )  刑(   )型(   )三、读课文,找出与下面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写下来。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四、快乐阅读。死也不倒下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也不倒下!” “你说怎么办?”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1.根据句子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或害怕。  (    )(2)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    )2.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这句话中第一个“休息”指    ,第二个“休息”指    。 3.“死也不倒下”的正确含义是  (  )A.坐在椅子上死了也不倒下去。 B.他死也不愿倒下。C.吉鸿昌临死也不向敌人屈服的英雄形象。4.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吉鸿昌神态的句子。 【参考答案】一、1.胖胖 魔术 抽屉 匪夷所思 2.舅舅 书籍 3.拘留 苦刑二、军阀 伐木 娱乐 误会 僻静 逃避 刑法微型三、1.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 2.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四、1.(1)张口结舌 (2)祸国殃民 2.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要牺牲了 3.C 4.吉鸿昌把眼睛一瞪…… 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板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忠于革命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为了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在教学中,我以“忆”作统领,先后提出疑问:谁在回忆?在回忆谁?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呢?作者回忆十六年前的那些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让学生走进文本,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去理解这些问题。这样既使学生从感知上了解课文大意,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认识理解的规律。 2.教学中抓住重点与难点,将阅读活动立体化,将平等对话互动化,将探究体验情感化。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文本是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撞出火花便是文化的积累,思想的熏陶,精神的积淀。不足之处 在本课的教学中,领会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这一环节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始终不能领悟其好处,又接近下课了,时间仓促,未完成教学,只好直接呈现问题的答案了。参考资料  1.关于军阀张作霖  张作霖(1875~1928),北洋军阀奉系首领。奉天(今辽宁省)海城人。 1920年直皖战争中与直系联合,战胜皖系,把持北洋军阀政府。 1926年3月,率兵进关,攻占河北、察哈尔、山东等省,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使当时北方的革命运动受到很大破坏。 1928年,因与日本帝国主义发生矛盾,在皇姑屯车站(今辽宁境内)被日军埋下的炸弹炸死。 2.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最核心的人物。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对国人触动很大,一股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掀起的留学热潮开始涌动,李大钊就在他们之中。1913年,李大钊启程奔赴日本,就读著名的早稻田大学政治系。 在日本三年,李大钊接触到来自西方世界的各种思潮、流派,其中当然包括当时全世界范围广泛讨论的“社会主义”思潮。刚一回国,李大钊便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办报、发文,到处奔走疾呼,一举成为当时最耀眼的革新者。在革命实践和1917年俄国革命的“胜利果实”的激励下,李大钊终于从1918年起在思想上确立了救中国的唯一道路——共产主义信念。 1920年初,在李大钊的支持下,北大学生组织了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外称“亢慕义斋”(英文Communism,乃共产主义的谐音),此时,他也与陈独秀开始着手建党事宜,在党名问题上陈独秀提议是否称“社会党”,李大钊回信一锤定音:“叫共产党!”1927年4月6日晨,反动军警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外国守军的应允下,闯入苏联大使馆,逮捕了在那里避难的李大钊等人。 在狱中,李大钊受尽各种酷刑,仍坚韧不屈。残忍的刽子手竟于4月28日,使用绞刑机杀害被捕的20人。李大钊时年38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