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2.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写法。【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写法。【教学难点】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前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与图片,了解李大钊的生平事迹。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不少印象深刻的美好回忆,可在李星华的这次回忆中,却是令人刻骨铭心,令人悲痛至极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李星华的这篇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Ppt)2.出示李大钊照片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他就是今天我们所学课文的主人公——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的李大钊同志。李星华的父亲,在单元预习时我已经要求大家课前搜集相关资料,那么下面谁来介绍一下李大钊的生平。(生读PPT)3、现在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Ppt)想一想:1)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2)重点回忆哪几方面?二.回想课文,整体感知1.谁来说说自己解决了哪个问题?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说明自己解决了哪个问题,师生评价、补充、激励,并及时板书(1、作者重点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情。)(2、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2.小结: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同敌人做斗争、最后英勇牺牲的事迹及家人的悲痛。通过交流,我们已经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了李大钊烈士英勇的革命事迹,老师相信同学们也被他崇高的精神品质所打动。三.再读课文、探究交流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透过文本,再探李大钊的优秀品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做好批注,然后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体会。学习要求:1、我要认真朗读课文,我能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或段落,简单写出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解决不了的问题组内讨论待交流。2、交流时,我能表述清楚,声音洪亮,及时补充,语言规范。(一)交流“被捕前”这部分。1.指名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2.教师相机出示重点段,学生扣住段中的重点句子,先议后读。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1)生选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上挂至课文的2-6自然段的内容,通过体会“局势越来越紧张”,感受人物的内心。(3)引导学生扣住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有感情朗读。(二)交流“被捕时”这部分1.“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指什么?指李大钊被捕的那天,4月6日清晨。2.汇报交流描写父亲的语句和描写敌人的语句,并说说从这些语句中分别体会到什么,进而感悟对比的写法。3.小结,分角色朗读课文。(三)交流“法庭上”这部分1.汇报交流:“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什么样子的?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2.补充资料,升华情感,指导朗读。四、体会悲痛,感悟写法。1.父亲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全家人的心情都怎样?(悲痛)从哪里看出来?2.汇报悲痛的心情。3.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小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
首尾呼应。这样写使得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总结全文。2.清明节很快就要来临了。面对李大钊烈士遗像,你会说什么?3.引导课外阅读: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结合第65页“课外书屋”的提示,去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然后,把你收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辈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六、板书设计:10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对革命高度负责处变不惊坚贞不屈全家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