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会写“阀、避”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石灰、竹的品质,古诗中也有很多赞颂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也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展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不畏艰险,面对敌人,无所畏惧。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生字:阀避啪瞪僻瞅靴魔刑哼峻绑啃袍执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提示易错字:“哼”的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第一段(1)阐明题目;第二段(2-7)被捕前;第三段(8-18)被捕时;第四段(19-30)被审时;第五段(31-33)被害后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强不屈精神。二、深入学习,感受人物形象1.学习被捕前部分。“那年春天”的实际时间(承上启下作用)表现局势危急的地方和李大钊的态度(结合课文)2.学习被捕时部分。(抓住重点词语)感受紧张气氛和人物不同的态度。(“我”的惊恐、敌人的残暴、父亲的沉着和蔑视)
3.学习被审时部分。(关注人物外貌、神态)“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经受折磨)“平静而慈祥的脸”(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安定、沉着”从容镇定,绝不动摇。4.学习被害后部分。(读好对话)对话表达出的感情。(牢记牺牲,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三、总结全文,领会精神1.总结李大钊的精神品质,课件展示李大钊的事迹。(李大钊同志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2.结合课文,自由说说感悟。3.完成课后习题。【课文小结】课文通过对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被捕遇害前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还展示了革命先烈面对敌人时的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读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板书设计】父亲的被害日被捕前→局势严重—态度坚决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时→敌人残暴—安定沉着前后照应被审时——平静慈祥被害后→记住被害的日子【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流畅质朴,课文中凝聚的情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激发。在讲解课文时,我指导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感受文中让他们印象深刻的地方。学生参与文本后,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被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震撼。这篇课文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这种革命精神,所以我并没有将课文割裂开,而是整体感知,再重点讲解李大钊同志面对敌人的表现,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