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六年前的回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和前后照应的写法。能力目标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和作者的感情。情感目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教学重难点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理解文中的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巩固旧知1.形近字组词。籍( ) 魔( ) 峻( ) 残( ) 瞅( )藉( ) 摩( ) 竣( ) 贱( ) 揪( )二、设疑激趣、引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出本节学习目标:品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三、探究新知、精讲点拨(一)默读2-17自然段回答问题1.画出描写李大钊被捕前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他的什么品质。(忠于革命)2.画出描写李大钊被捕时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他的什么品质。(坚定沉着,处变不惊)3.画出描写李大钊被审时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他的什么品质。(坚贞不屈,视死如归)4.画出描写李大钊被害后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心情。(无比敬仰,万分悲痛)(二)从课文中找出和下面的句子照应的句子。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②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前后照应的好处:是文章结构严谨,表达清楚。四、课堂小结、知识回顾作者按时间顺序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和被害后的情景,展示了他忠于革命、处变不惊、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的无比敬仰和深切怀念之情。五、目标检测、拓展提升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请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六、课堂作业完成配套练习第二大题板书设计9.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临危不退忠于革命 被捕时 处变不惊视死如归法庭上镇定沉着坚贞不屈被害后全家悲痛无比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