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倒叙的写作方法、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感受他的革命精神并受到熏陶。教学难点: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②自学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激情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李星华回忆她的父亲李大钊的文章,当时,正值她的父亲遇难16周年之际。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他的血不会白流,祖国和人民将永远怀念他。2.简介李大钊。李大钊,河北省乐亭县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之一。1927年4月6日,军阀张作霖派军警搜查,李大钊被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年仅38岁。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快速默读课文,你还了解到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2.指名说。(出示了解:军阀宪兵)“阀”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军阀”,“军阀”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凭借权势造成特殊地位的个人或集团。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军阀”一词的句子读读。军阀指张作霖,有势力有权力投靠日本人的卖国头子。
3.出示重点词语,讨论学习。4.完成课后习题1。①我们学过哪些写作顺序?②默读课文思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第二段: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第三段:写父亲被捕的情形。第四段: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板书:被捕以前:(2~7自然段) 被捕经过:(8~17自然段) 在法庭上:(18~29自然段) 被害以后:(30~32自然段) ③、如果按时间分段,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来。 找出“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十几天过去了”,“28日黄昏”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小结:段落的划分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可以找一些明显的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清段落后逐段学习。5.根据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学习课文2-7小节1.找出2-7小结的中心句。“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2.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当时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3.理解重点句子并随机朗读:(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起早贪黑,工作紧张,形势严峻等)(2)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抓住“耐心——含糊”的对比,突出形势的严峻,父亲对家人的保护,对革命的忠诚,并指导分角色朗读。)
(3)父亲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联系第6节教学,并补充课外资料。体会李大钊舍身工作的革命精神。)四、总结李大钊舍身工作,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让我们深深敬仰,在他的墓碑上,中共中央这样评价:他对中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我国开创和发展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五、巩固字词1.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2.写一写难写的生字。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看照片,再次接近人物:1.好好看看照片,从他的容貌看,这是个怎样的人?戴眼镜,满腹诗书,温文尔雅,亲切和蔼。2.“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就是李大钊的写照。在那个年代里,如鲁迅等一代学人,都有满腹诗书的学问,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李大钊就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代表。二、研读疑点,走进人物内心。默读课文8——29自然段,用线条画出李大钊的神态描写,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1.寻“枪”而入,研读神态描写:“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向外走去。”(1)在此处的描写中,李大钊还是显得那么镇定,但大家一定注意到,他掏出了一把闪亮的小手枪,他要干什么呢?这神态和动作之间似乎有些矛盾。请大家看看8——17自然段,你会发现在“被捕时”这部分文字中,出现了多出关于“手枪”的描写。找出来,做上记号,再读一读。(读句子:1、“短短的一段新闻……纷乱的喊叫”;2、“他们每人拿着……枪口对着父亲和我”;3、“看好,别让他自杀……把手枪夺过来”;4、“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搜了一遍”
。)原来李大钊是拿手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万不得已的时候自杀!(2)你是如何作出这样的判断的?(他早就听到外面的嘈杂声,枪声,敌众我寡,此时硬拼是无济于事的;敌人每人一把手枪,而父亲只是一只闪亮的小手枪,武力反抗是没有结果的;父亲的小手枪擦得闪亮,说明父亲早有准备英勇就义;从敌人的夺枪言行中也能感受到.……)(3)是的,他有一种对革命事业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精神。在理解的基础上,带着情感朗读8——17自然段。2.抓重点词,研读第二处神态描写:“父亲保持着……讲任何道理。”(1)这一处描写中的“严峻”一词,你做何理解?(有些严肃;有些冷酷;有些忧虑;有些威严……)(2)的确如此。这些情感交杂在一起,李大钊的表情才如此严峻。这“严峻”里有他对毫无人性的敌人的冷酷和威严,对家人安危的忧虑;对当前局势的担忧……透过这复杂的变情,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李大钊?是的。他心系革命和家人,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充满了革命者的睿智和气度。读好句子“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道理可讲的。”3.借助史料,研读第三处神态描写:“我看到了……慈祥的脸。”(1)你发现了吗?在这里的描写中,父亲虽然保持着一贯的冷静和慈祥,但是在外貌上却有了变化。请把描写父亲外貌变化的内容找出来。(头发乱蓬蓬的;没戴眼镜。)(2)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第19自然段。(3)从这些变化中,我们依稀能感觉到李大钊在被捕后遭受到的痛苦折磨。这平静的背后是李大钊面对敌人酷刑的顽强意志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请看一则史料,让我们了解当时李大钊说遭受的残酷折磨。(幻灯出示史料)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在狱中共22天。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讯,施用了多种酷刑,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竟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李大钊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为了保护同时被捕的其他同志,李大钊还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狱中自述》,表示自己“负其全责”,要敌人“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敌人转而采用软化引诱的办法。张作霖的参谋长杨宇霆亲自出马,他以同乡的身份劝降李大钊,许以高官厚禄。但是李大钊回答:“
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糙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气节!”(4)现在,相信你一定有话要说。交流(李大钊,我佩服你的过人意志;我佩服你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我佩服你的从容与淡定;我恨那些折磨你和战友们的反动派……)4.研读第四处神态描写“他脸上的表情……非常沉着。”(1)父亲忍受了苦刑,当面对哭泣的亲人时,他为什么还能“非常安定”、“非常沉着”?(2)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体会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3)指导朗读句子(4)师:李大钊的这些品质感染着在场的家人,所以大家也都从他那里汲取了斗争的勇气和智慧。请大家朗读19——29自然段,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回到那血雨腥风的时代,回到那永远镌刻在人们记忆中的特殊的“庭审之时”。也让李大钊的从容、慈祥的神态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记住,那就是一个革命者的伟岸英姿。(4)带着情感朗读19——29自然段。三、联首尾,了解呼应写法,自主拓展阅读。1.学本课的写法。请大家朗读30——32自然段,了解那个令人无比沉痛的日子,作者一家人是如何度过的。你发现了吗,这三段的内容,用文章中的一段话就可以概括,把它找出来,读一读。看来作者是有意安排这样的结构:现在文章开头简单描述了16年前那让人记忆犹新的一天,之后完整的叙述那一天前所发生的事,最后再回旋叙述那一天的完整经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不仅如此,文章中还有许多这样前后有关联的句子,作者先埋下伏笔,之后又写出回应的句子,这样安排就使得文章叙述缜密,井井有条。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自由读一读。2.读课外的文章。师:学习本课之后,大家想一想,写“回忆”类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生:回忆很清楚;回忆很有条理,不会杂乱;回忆中的细节记载清楚,不含糊……师:回忆是人的记忆中最闪亮的珍珠。在我们的自主阅读中,会遇到许多写回忆的文章,像本册的《北京的春节》、《灯光》、《我最好的老师》等都属于这类的文章,大家可以读一读。在课外阅读中,也会遇到这类型的文章,大家读的时候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同时,感受作者的写作特点。四、课堂练习读下面的句子,再找出课文中和它相联系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五、实践活动。1.李大钊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却永远铭记在我们心里,人民不会忘记他。2.收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准备交流。六、收集其他革命先驱的事迹资料,召开一个故事会。板书设计: 被捕前:高度负责 被捕时:处惊不变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法庭上:凛然正气 被害后:激励后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