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十六前的回忆》(人教)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学设计】《十六前的回忆》(人教)

ID:1182632

大小:882.2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霍山县城西小学徐红卫◆教材分析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书籍、抽屉、恐怖、瞅了瞅、魔鬼、 肥胖、苦刑、匪徒、舅姥爷、绞刑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抓住重点段落长文短教,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感情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李大钊的言行,激发学生对李大钊的敬仰之情,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教学难点】联系当时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课前准备◆1、查找李大钊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同学们“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虽死犹生的前辈。大家看他是谁?课件出示李大钊图,学生齐说,师板书:李大钊。2、对于李大钊,你有哪些了解?(生交流后回答)人物简介: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3、刚才我们对本课主要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随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一起走进文本。(板书课题:10十六年前的回忆)4、作者简介:李星华,祖籍: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出生日期:1911年11月21日。逝世日期:1979年11月27日。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主要成就:[1]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曾整理出版《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又名《白族民间故事集》),受到了国内外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好评。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检查生字籍屉怖瞅魔胖刑 哼峻残匪窝啃舅(2)检查词语。书籍抽屉恐怖瞅了瞅魔鬼肥胖苦刑严峻残暴匪徒窝窝头啃完舅姥爷军阀局势僻静押下去绞刑宪兵一拥而入(3)词语理解: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轻易:指随随便便。严峻:严肃而厉害。会意:领会别人没有表达的意思。恐怖:惊慌害怕。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4)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2、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的又是谁?(李星华、李大钊)3、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32个自然段)4、思考: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重点回忆哪几方面的事?作者重点回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情。重点回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捕后”这四个方面的事。5、再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一段(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第二段(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第三段(18--29自然段)写父亲最后一次和我们见面的情景。第四段(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家人万分悲痛。一、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3、请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形势和处境及其危险的情况下坚持党的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法庭上镇定、沉着,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四、课堂作业:1、抄写生字词;2、读熟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默读课文,画出能使你感动的描写李大钊语言和行动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被感动?二、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同学们。请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捕后”顺序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句子,然后读一读,想一想: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工作者?2、被捕前:(一)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1)这段话中哪些词引起你特别关注呢?(坚决、不能轻易离开、哪能离开)(2)从这些词语中看出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革命者?(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3)“轻易”在课文中是随随便便的意思。父亲不肯轻易离开北京的原因是:这里的工作非常重要。这段语言描写,表现了李大钊忠于革命,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二)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1)被捕前父亲是一个怎样的革命者?(坚决无私,有大无畏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3、被捕时:(1)分角色读一读“被捕时”的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被捕时李大钊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2)被捕时都发生了什么事?从这些语句中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1)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A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B“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 C被打得很惨的阎振三来认我父亲。D父亲冷静地应对敌人逮捕。2)从这些语句我明白了:A父亲对于这种情况提前知道。B反动派的嚣张和残暴。C反动派的残无人道。D父亲那种镇静,为伟大事业献身的精神。(3)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现李大钊在被捕时是一位怎样的革命者?(镇定从容、大无畏精神)(4)你能把体会与大家分享吗?(从李大钊动作、神情中,我们能体会到他作为革命者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4、法庭上: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1)读一读,把描写了父亲的外貌、神态的词语找出来。(没戴眼镜、乱蓬蓬、平静、慈祥)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1)同学们,你们能从“安定”“沉着”两词中感受到什么?(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2)联系上下文说说父亲为什么这么“安定、沉着”?(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敌人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为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的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弹化悲痛为力量。) (3)谁来说说“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革命者?(镇定从容、大无畏精神)5、被害后:(一)默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结合文中的句子、词语和段落,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并试着读一读。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姥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父亲被害,全家人无比悲痛。(1)这段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段哪些描写母亲的句子?(3)“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4月28日”。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4)最后三个自然段与文章的开头有什么关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写了父亲被害后,家人万分悲痛。而且反复强调父亲被害的日子,这和文章开头形成照应的关系。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三、升华情感,学习表达: 1、请读读文章首尾两个自然段,说一说第一自然段与最后自然段,它们之间所表达方法?好在哪里?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读者对事情来龙去脉了解的更加清楚,得到印象和感受也深刻。2、通读全文,课文还有哪些前后照应的语句?(1)课文前面讲李大钊“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为什么这样做呢?前面没说。在后面做了交代“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他为什么没有回来,这里没有交代。到了下文,又提到了阎振三:“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3)前面讲到“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到后面又提到手枪“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4)前面写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后面又提到“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3、学完整篇课文,同学们知道文章用了哪些写法?分别好在哪里?(1)对比手法A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含糊、敷衍的态度与平时的耐心形成对比。B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了对比。这样写得好处:能够体会到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2)前后照应 前面讲到“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面“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像这冢前后照应的句子还有很多,前面已经讲过了,同学们可以找出来画一画。这样写的好处是: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四、课堂总结:像李大钊这样的烈士还有千千万万,他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其革命精神依旧影响着大家。十六年后,人民没在忘记他们,今天,我们大家仍然没有忘记他们,不管多少年,我们都不会忘记他们,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五、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革命故事:《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书籍。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遗志!2、同学们,课后查找李大钊相关资料,结合本文,以“我眼中的李大钊”为主题,写一段话。◆教学反思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