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义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12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本组课文,既是对学生已有语文读写基本功的复习和巩固,又是今后各方面语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基础,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结合导读的要求以及所选的课文可以看出,这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来阅读、理解课文,学习作者有条理地叙事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并在提高理解、表达和观察能力的同时,受到热革命传统教育。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2、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2)教学难点: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并不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怎样引导呢?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并在读课文前交流。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割据形势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危险性及李大钊生平。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需要深入体会的句子,如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言行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讨论,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一堂课犹如一出戏,需要通盘统筹,精心安排,因此,要搞好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把握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作了如下安排:全文共学习两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进行研读训练,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前后连贯、首尾呼应地叙述事情经过,表达思想感情的,从而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训练语言表达。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完成课程标准所强调、追求的“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呢?又如何体现新的课程改革所注重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关键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营造愉悦、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争作学习的小主人,培养学生敢想善问,主动探究、富于创新的学习习惯。据此,我对本课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一、以题激趣,感知课文
第一课时,在情境激趣的基础上,设置悬念,以题激趣:是谁在回忆?回忆的是谁?回忆的是哪些事?时隔十六年了,为什么还要回忆?以此,抓住题眼,触发情思,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来,并结合课前预习时所查资料,边读边想:通过自学,你可以自行解决什么问题?对李大钊的英雄形象,你产生了怎样的第一印象?此外,还存在哪些疑难等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本情况,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起点,又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扫除阅读障碍的参与意识,得到尝试质疑、自能读书的有效训练。 二、主旨入手,拓展教学 扣住文章的主旨部分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二课时,为了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主旨部分,我引导学生质疑: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对革命事业的信心。这一句贯通全文,是表现李大钊精神的主线。这里我抓住“信心”一词展开教学。在理解“信心”一词的基础上,围绕“信心”一词让学生展开联想,如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邱少云……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顽强,将生死置之度外。学生从战争时代的英雄人物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进而联系到身边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必将受到教育、受到感染和熏陶。 抓住文章的中心词语,加以分析品位,展开联想,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其加快领悟文章的内涵。 三、品析语言,进入情境 言为心声。从语言训练入手,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学生在自主学习“李大钊在处境相当危险的情况下,坚持留在北京工作”这一部分内容时,体会出李大钊说的两句话耐人寻味。我便着重引导学生探究这两句话的内涵:第一句话:①“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在引导学生谈了对“知道什么”的理解之后,我出示了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A、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B、小孩子知道得不多;C、小孩子什么都知道)然后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意思。第二句话:②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引导学生体会“坚决”、“轻易”、“什么时候”的含义,让学生在品析词语中体会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工作,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然后通过品析反问句“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常对你说。”与“我哪能离开呢?”--“我不能离开。”体会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工作的坚决的态度。 为了保证学生课有所得,本篇课文着重向学生渗透两种学习方法: 学法之一:体会三个对比,学习写法 ⑴比形象。拿作者笔下狠毒凶残的敌人,与临危不惧的李大钊同志进行横的比较,突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形象,学习作者抓住本质特点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⑵
比态度。拿父亲烧文件对“我”提出的问题的严肃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和蔼的态度进行纵的比较,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⑶比神态。大家都知道透过人物的神态可以窥见人物的内心,反映其精神状态。我们如何品析人物的神态描写呢? 李大钊被捕时,“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敌人”,他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在学生合作学习了这一部分之后,我着重抓住这样两句话来引导学生品析人物神态,从神态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A、“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把“不慌不忙”换成“匆匆忙忙”行不行?为什么?)B、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品析“惯有”、“严峻”:这两个词去掉行不行?教师扣住“惯有”一词,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平时对待革命工作的态度。父亲平时的态度和面对敌人的态度保持一致说明了什么?说明父亲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拿父亲被捕前搜身、法庭提审及接受审讯时不同的神态作比较,感受李大钊同志虽身陷囹圄,但初衷不改,坚定不移、革命到底的豪迈气概。 学法之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课文除了首尾呼应之外,还多处做到了前后照应,如引导学生理解讨论后得知,课文前后照应,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并引导学生将这一写作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去。 设计以上学习方法的目的是: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2、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篇课文的朗读训练:朗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在教师指导下练出来的。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使学生学会有表情地、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要使他们在读的时候不去考虑自己是在读。”即不停留在字面上,而直接去理解读的内容,所谓“半自动化”的读。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则要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地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从而保证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最后,我要说的是本课的板书设计。以第二课时为例,我对本课的板书进行了如下设计:
板书正中写课题,然后自左而右依次写伟大的力量、李大钊,然后写出李大钊表现出的特点:忠于革命、无所畏惧、沉着斗争;然后是作者的写作方法:对人物语言、神态的直接描写以及家人、敌人、自己的对比,旨在突出李大钊的精神实质。这样,从内容到思想,使文章内容清楚具体,学习重点一目了然,更好地帮助学生灵活、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真正发挥了板书应有的作用。总之,《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教学设计,尝试了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即由重“情节内容”轻“言语形式”转换为以语言训练为核心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由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转换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体的教与学的统一;由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转换为以发展能力为主体的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由重“理解”轻“运用”,转换为以提高运用能力为目的的“理解”与“运用”的统一。通过以上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陶冶情操,塑造灵魂,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目的。板书设计:10六年前的回忆时间顺序被捕前:忠于革命被捕时:无所畏惧法庭上:沉着斗争被害后:全家悲痛 教学反思:课堂亮点:一、朗读指导的扎实、有效在整堂课中,能以朗读为理解、体验的主线,精心设计了个别读、评议读、分角色读、对比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较为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如,设身处地读,把词语送到句子中读,想象画面读等,都使朗读的效果凸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得有滋有味。二、学习方法的渗透、运用在学习“法庭上”这一部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父亲受刑后的表现,深刻感悟到李大钊同志的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的品质,腾出时间让学生静静地读书批注,并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理解汇报,查资料法、抓重点词法、联系生活实际法、想象法等学生运用自如,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三、自己读书质疑,自己读书求解结合教材,我觉得“伟大的力量”“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这些词句对于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这句话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质疑的环节,让学生在联系上下文,结合单元组内容,自己反复读书中解决问题。事实上,学生的问题问得有价值,回答得也很到位。四,简单中“不简单”本课的教学设计,环节清楚,思路清晰,可谓简单。但每一部分都做了精心的安排,达成教学目标。“被捕时”的教学以指导朗读为主,以读带讲;“法庭上”的教学以巩固、运用学习方法及质疑、比较的途径让学生学习语言、体会革命先烈的高尚精神,网站献花、留言,升华学生的情感,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几点缺憾:1、教学时间上仍安排不够合理。在“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这一环节消耗时间较多,造成拖课。2、课堂学生主动参与的面不够。六年级的学生,公开课比平时的课要拘谨,放不够开,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3、教学侧重李大钊忠于革命的崇高品质,但从李大钊对家庭深沉的爱教学还不够突出,造成主人公的形象不够立体。附送:2019-2020年义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假文盲》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一》教材分析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一》里的第一次习作,是一次特殊的看图作文。说它特殊,一是写的依据是一幅漫画;二是不是一般地把作者所要表述的图意写下来,而是要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新《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写想像作文,要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作文是生命的创新,但也要做到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注重主观感受,注意写作的个性化。”指导学生写这次写作,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漫画同故事图画的不同之处;其次,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体会作者的用意。最重要的,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学情分析学生初次在教材中接触漫画,不了解漫画与故事性图画不同,也不知如何把握漫画的特点:是画家从现实生活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反映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的图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多数学生对漫画感兴趣,但只是停留在看懂的层面上,不明确写漫画作文的要求,不能根据画面内容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发展创造思维和个性化的语言。课堂实录一、交流激趣,认识漫画师:还记得我们刚刚学完的《手指》一课的作者是谁吗?生:丰子恺。师:谁能对丰子恺做一个简要地介绍。
生:丰子恺,是中国现代作家。……大屏幕打出资料:丰子恺(1898.11.9-1975.9.1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绘画和音乐。师范学校毕业后,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后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师:看来同学们对丰子恺的了解还不够,老师这有对他的人物介绍,同学们请看一看。师:现在你对丰子恺先生有了什么新的认识?生:丰子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生:“漫画”是丰子恺的首创。生:丰子恺可以说是“漫画”的创始人。师:那么谁知道漫画有什么特点吗?生:有趣、幽默。生:有的具有讽刺性。(看来学生对漫画的特点并不是十分清楚,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漫画,我随即加入了下面环节的教学。)师:在丰子恺先生身上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有一次,一位记者采访了他,第二天文章就发表了《丰子恺画画不要脸》,子恺先生一看,鼻子好悬气歪,真该“疯”了:这不是骂人吗?可是再往下看,他又笑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不知道。师:我们来看一幅他的作品就知道了。教师随手画画,并介绍:这是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村学校的音乐课》
生:老师,他怎么只画了四个圈呀?生:人物的眼睛、鼻子呢?师:是呀,你们想想为什么?生:哦,音乐课耳听、嘴唱就可以了,所以用不到的就不用画了。生:怪不得说他画画不要脸呢。师:现在再想想漫画还有什么特点?生(异口同声):夸张。师:是的,夸张是漫画最大的特点,它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性,画家从生活中取材,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二、畅谈漫画,指导构思(一)看,丰富画面师:(课件出示漫画《假文盲》)这是著名漫画华君武的一幅漫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结合题目《假文盲》,看你是否明白画家的用意。(独自观察三分钟。)师:谁能自告奋勇上台对画意进行解说?生:几个大男人心安理得的站在母子上车处,却让一对真正的母子站在栅栏外面。师:“心安理得”这个词用得好。生:老师我看到女人脸上的表情很无奈,而男人们脸上的表情却显得漠不关心。师:你不仅观察细致入微,而且能够洞悉人物心理。生:看到他们的服饰,我想到这应该是一个严冬的早晨,在车站的“母子上车处”,有四个高大冷漠的男子站在那里等车。他们每个人都穿着宽大的皮袄,而在“母子上车处”的牌子下,却胆怯的站着一对穿着简陋的母子。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短短两句话,你把事件的四要素介绍全了,真了不起。生:老师,我知道文盲是指不识字的人,那假文盲顾名思义就是假装不识字。所以我就想他们为什么要假装文盲呢?是因为他们只顾自己的利益。师:抓住题眼进行分析,太好了。(二)想,拓展引申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假文盲现象,画家画这幅画有什么用意?生:个人道德素质低下,丧失道德良心;生:车站管理员没有尽到责任;
生:人情冷漠,人人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师:是的,世界上每个公民都要遵守法律、道德、公序良俗,可是有些人为了一点私利,一点方便,就丧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是否还存在“假文盲”想象?生:我家小区门前有个花园,每到春天,公园里嫩绿的小草便从土里探出脑袋。那淡淡的颜色和幽幽的草香,总会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草地边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珍爱生命,保护小草!可有些人呢,为了少走那么几步路,将自己的脚从可爱的小草上踏过去。他们根本无视那些提示牌上的警示。师:是的,他们的做法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生:医院里写着“肃静”就是为了让病人能够更好的休息。而有些人却在医院里大吵大闹,别人劝他,他也不听,使病人不能好好休息。有的医院里的病房的墙上写着“请勿吸烟”可有些人就在病房里吸烟,让病人不能好好养身体,而且病情加重。师:是的,如果能够换位思考,我想社会就会没好了。生:记得有一天,我和朋友去图书广场看书。上公交车往回一瞧,座位全没了,我们只能站在一旁。途中,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拄着拐杖走上车来,却没有一个人给老人让座,突然,一个急转弯,我差点摔跤,而老人情况更糟糕,拐杖掉在了地上,人也摔倒了。我惊讶不已:车上大多是年轻的叔叔阿姨,难道他们都是冷血动物吗?看到老人摔跤,不会去扶下,不会让座吗?这时,一位站着的老伯弯腰把老人搀扶起来,并拉着他的手以防他再次摔跤。师:你说的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你们知道以前的车上是怎样的情形吗?生:不知道。师: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散文,讲乘火车的见闻。鲁迅说,车子快要开了,但一群乘客却还在作揖打恭,互相谦让,谁也不肯先坐。结果火车一开,顷刻间跌倒了五六个。鲁迅当时看不惯中国人的迂腐,繁文缛节,认为与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脱节,就写文章讥讽。假如鲁迅还活着,他看到今天中国人的样子,老夫子会作何感想呢? 鲁迅身高只有161厘米,又生了多年肺病,体重不到70斤。他来乘车,被人轻轻一推,就要跌出好几米远。老夫子是脾气极坏的,他爬起来,骂不过别人,打不过别人,回到家,拿起笔,一定会用最刻毒的语言嘲笑、讽刺、讥讽这丑陋的国民性。生:我看过一篇文章,在公众场合大声说话的是中国人,随手扔垃圾的是中国人,喜欢插队的是中国人,至于抢座位,更是中国人的家常便饭。师:对,我们中国人被人看不起,最主要是没有礼貌,缺少最基本的道德操守。现在,当我们走出国门的时候,你还敢不敢像吉鸿昌一样,在胸前挂着牌子,写上“我是中国人”。……师:怎么才能让这类假文盲现象从这世间消失,让我们的社会变得和谐,充满爱的阳光?让我们以更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北京奥运会?我希望在同学们的文章中能够看到精辟见解。三、明确要求,指导写法师:谁能联系我们以前看图作文和观后感的写法,谈谈漫画作文的写法。生:……(师生共同总结出漫画作文的写法:简述画面——解说画意——联系实际写看法)师:题目自拟,写这篇习作可直接以漫画名命题;以画意或中心命题;可以看《**》有感命题……四、自主创作,互批互改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轻松民主的谈话,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旁征博引的中外故事,教师幽默的语言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漫画的喜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并通过读写联系,引导学生领悟看漫画作文的一般技巧。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拓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由于时间有限,所以没有打算介绍丰子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这个故事,但因为这是学生初次在课堂上接触漫画,并没有把漫画的特点介绍清楚,所以我在课堂上临时加入了这个环节,由此也使学生对漫画更加感兴趣,尽管多费时三分钟,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但这幅漫画具有强烈的评判性,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认识世间还有许多的美好。做此反思之时,恰值四川汶川县发生地震,灾难当前,总理赶去了,军队上去了,更多的爱心人士赶去了,许多人主动捐钱捐物献血。正是灾害无情,人间有爱。这也正是与此漫画主题完全相反的,从正面讴歌了人间的真、善、美。因此,我现在反思教学的最后环节,应该抛出这样的话题:生活中除了这种违背社会公德的现像,丧失个人道德良心的人外,还有没有一些富有爱心、乐于助人、遵规守纪的人?这样既引导学生关注实事,又能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学校点评本课教师通过多种形势,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漫画的兴趣,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使学生真正认识漫画,这是习作的前提;再通过教师引导:(一)看,丰富画面;(二)想,拓展引申。这种由易到难的训练,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又引导学生领悟了写漫画作文的一般技巧。本课教师教学准备充分,并能通过学生回答进行巧妙的引导,从小事到大事,从过去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拓展了学生思维,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