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教学设计

ID:1182647

大小:16.3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十二个生字,认识“瞅、钊”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质疑“回忆”。1、板书课题。2、这篇课文是谁回忆谁? 3、为什么“回忆”前要加“十六年前”呢?(“十六年前的回忆”即回忆十六年前。)二、初读感知,理清“回忆”1、请你把课本翻到46页,让我们一起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带着这些问题大声地读一读课文。明白吗?好,开始。①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这篇课文比较长,我把难读的词语请了出来,你会读吗?请小老师来领读。②随机解决较简单的几个问题。③合作交流: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你能说一说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2、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省略修饰语和个别情节,语句简洁。)3、简介时代前景及作者。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1924年代表中共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他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团结广大群众,同敌人展开英勇的斗争。 他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1927年4月6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同志。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尽了种种残酷的刑罚,他的全部指甲都被凶狠残暴的敌人拔掉了。但是,他始终没说一句有损于党的荣誉、有损于革命利益的话,没泄露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革命气节。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钊。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了一生。最后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他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三、走进“回忆”,了解被捕、1、请你再一次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先来学习父亲被捕前这部分,找一找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①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父亲在干什么呢?(忙碌,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②为什么父亲要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联系第6自然段,点名写法:照应)③从父亲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你读出了什么?(时局紧张,不顾生命安危)④这就是我的父亲,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找一找还有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出示: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①“我哪能离开呢?”是什么意思?离开意味着什么?不离开又意味着什么?②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父亲选择了什么?这又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啊?③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④是啊,我哪能离开呢?从这段话的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呢?(反问)⑤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意志坚决,置生死于度外)⑥既然这两个反问句更写出父亲的坚决,那么这样写行吗?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呢?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不行,缺少层次,递进)⑦体会得真好,那该怎么读呢?自己先试试。⑧这就是层层递进啊,我哪能离开呢,让我们捧起书,一起再读一读。 3、我哪能离开呢,父亲依然不顾安危工作着,依然,引读: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父亲依然工作着,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出示: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①同学们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敌人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备而来,全副武装)②父亲面对这一群气势汹汹,杀气腾腾,全副武装,有备而来的魔鬼,父亲是怎样做的?请你找一找。③出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④哪一词印入了你的眼帘?⑤“严峻”。父亲这严峻态度仿佛在告诉他们什么?让我走进父亲的内心,自己再读一读。⑥但是他为什么不说?(轻蔑,不屑)⑦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仅仅保持的是对敌人的轻蔑和不屑吗?保持的还有什么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勇敢,坚毅,沉着,视死如归的本色……)⑧齐读。 4、根据板书,小结:这就是我的父亲,忘我工作、意志坚决、勇敢坚毅、视死如归的父亲,十六年来久久难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这一典型事例中“被审”部分找描述李大钊同志的语句,或外貌、或动作、或神态、或语言,来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高尚品质。二、在研读中,感悟形象师展示:李大钊同志是一位_________革命者。从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语句感受到的。特别是_____,体现作者_________。(悲痛、敬佩、赞叹、怀念、自豪、心疼……)被审(一)联系背景资料,感悟形象(19)自然段“父亲仍旧穿着那件……,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外貌:仍旧穿……,没戴眼镜,去头发(李大钊受到敌人折磨)(坚强不屈,严刑拷打,威逼利诱都不能使他屈服)师展示:背景资料。神态:平静而慈祥(保持平静是对敌人的蔑视;平静是对革命的忠贞不屈;保持慈祥是他对亲人的爱,望亲人不为它担心) 父亲保持的这份平静、慈祥,是多么的不易,这么有份量,以至十六年后,这份平静、慈祥“还定格在作者的脑海中”。(领读)(二)联系上下文,感悟形象(22)自然段“父亲瞅了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坦然自若,大义凛然,忠于革命,舍生取义)为什么?(联系下文)”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坚信中国共产党能使中华民族独立,能解放全中国人民。联系上文:(20)自然段:“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化悲痛为力量,要坚强,牢记这个力量——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十六年后,1943年,中国共产党逐渐壮大起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指挥着抗日战争,1932年作者也成为了一名党员,她的心也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三)创设情景,感受人物形象(27)自然段“是的……都还小……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爱家人,慈父,有血有肉)十六年了,作者李星华想到冬天大雪纷飞,父亲带她和哥哥妹妹(扫雪、堆雪人);父亲弹着风琴,教他们(唱《国际歌》),父亲送给她“笔墨字帖”,鼓励她(沉住气写书法的情景)。为保护家人,李大钊掷地有声地回答仿佛还响在耳边。(引读)在法庭上,作者与父亲是最后一次见面,不久李大钊被处以绞刑。三、小组合作,体会写法1.女儿失去了父亲,如此悲痛的事,作者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是——1927年4月28日。文中两次写到了4月28日这个时间,找一找在哪里?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害日,离现在已经有十六年了。(2)我又哭了……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2.文章前面提到1927年4月28日,后面再次提到“4月28日”,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结构严谨,为了表达作者的悲痛心情及强烈的哀思(强调作者强烈的情感)。(师领读)3.同学们,再找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说说这样的好处?感受到了什么?(1)内容与题目相照应①自然段照应题目(文不偏题)(2)情节之间相照应(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印象更深刻)②自然段我蹲在……照应⑥自然段……父亲只好把……(更加体现局势越来越严重,工作越来越紧张。)⑦自然段“局势越来越严重……”照应⑧自然段果然⑥自然段:工友阎振三……照应13自然段……我发现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体现局势严重,敌人凶残)四、单元整合,积累运用作者不忘十六年前的回忆,不忘李大钊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精神,现在不需要像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我们需要学习革命先辈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品质。理想,是李大钊面对敌人时的坚贞不屈,大义凛然。 对于郝副营长来说,理想是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对于周总理来说,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日夜操劳;对于张思德同志来说,是为人民服务,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理想,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理想,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理想,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你的理想呢?主持正义的律师,救死扶伤的医生,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勇敢正义的警察,遨游太空的宇航员,挥毫泼墨的书法家,无私奉献的教师?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用首位照应的方法,写写开头和结尾吧。开头:(1)名人名言(2)排比、选择(3)情境渲染:夜晚,无数颗星星闪耀大地。我的理想是其中的一颗吧。(4)重要意义(5)事例引入(6)直接引入结尾:照应开头,展望将来。13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坚决地说    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视死如归         被捕后:瞅了瞅 没说  坚贞不屈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