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01课标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2001课标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ID:1182660

大小:16.3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学语文2001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汕尾市城区捷胜镇中心小学刘小敏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教学目标: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教学难点: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学的内容,导入新课1、读课文。2、让学生说说谁回忆?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二、集体交流,走进人物内心。(一) 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1)指名读第一段。“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A、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B、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过渡语:过渡  对于孩子的问题李大钊的回答是含糊的,对于妻子和朋友的劝告,他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给句子换个说法:我哪能离开呢?(我不能离开)  讨论父亲为什么不能离开?──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这句话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语言)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联读、指名读、评读、欣赏读)C、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个把党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  (李大钊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钊不离开工作岗位,说明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  2、李大钊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1)听到院子里的枪声,父亲怎样(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就往外走中” 不慌不忙“换成”匆匆忙忙“行不行”?(我是怎样的?从中体会到什么?) (2)面对凶残的敌人,父亲为什么能“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难道他意识不到随时可能到来的危险吗?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说明了什么?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5、尽管敌人似魔鬼一般,父亲却表现的镇定自若,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同桌合作读8--17段。练读第三段。(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钊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三)学习第四段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什么样子的?说明了什么?(读19节)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板书:遭受酷刑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读22节)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他坚信革命事业一定能成功。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板书:沉着镇定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a)“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b)“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教师小结: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早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更爱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他觉得值,这就是一个革命者,他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亲人。学生再读22段。师:课文中哪个词描写了“父亲”留给亲人的最后一个动作?想一想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做这个动作的?   (师生共同朗读“父亲”的这番话。)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在他的革命精神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  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完成《金牌学案》的内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