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山仰止》课件

ID:1182731

大小:123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山仰止 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高山景行”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意思是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5·22)——斐然成章,中肯裁之【评析】一说:孔子说这段话时,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欲召冉求回去,协助办理政务。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去为官从政,实现抱负。孔子也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问题:行为粗率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这些还有待于他的教养。一说:孔子行道天下,终不为所用,思归以成门人;门人志大学高,尚不知节制,有待“约之以礼”。 (2)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13)——峣峣易缺【评析】与孔子大约同时的老子也说过:“强梁者不得其死。”子路这个人有勇无谋,尽管他非常刚强。孔子一方面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而高兴,但又担心子路,惟恐他不会有好的结果。师之爱生,由此可见。孔子的担心后来成为了事实:子路在卫国内战中血战而死。我们由此可以理解孔子为何老是打击子路、折辱子路了。孔子对子路“每下毒手”(李贽语),实际上是爱惜他,希望他有所改变,催刚为柔,从而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容身。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史记》) (3)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用行舍藏,智勇兼备【评析】孔子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标准。 (4)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11·15)——登堂入室【评析】孔子不是对子路弹瑟表示不满,而是因为子路性情刚猛,中和不足,弹出的音调过于激越,“有杀伐之声”,不符合孔子的美学理想和道德理想。因此,孔子提出批评。但当其他弟子因此对子路不够尊敬时,孔子又赶紧出来维护子路的尊严:仲由已经很了不起了,他的水平已经很高明了,我批评他,只是希望他能更进一步,臻于最高境界。孔子毕竟是爱护子路的。打也是亲,骂也是爱。回护之情更感人。 (5)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5·7)——“道隐”思想【评析】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主张。但他也担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打算适当的时候乘筏到海外去。他认为子路有勇,可以跟随他一同前去,但同时又指出子路的不足乃在于仅有勇而已。 (6)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6·28)——夫子发誓【评析】一个道德上的圣人去见了一个风流娘们,实在有些喜剧效果。这出喜剧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生动的记录。里面是这出喜剧的尾声:直率忠诚的子路实在想不通,自己这么高尚的老师,怎么会去见一个名声不好的妖妇。于是他就把一副不高兴的脸色给孔子看。孔子心里正虚着呢,但没想到连自己的弟子都怀疑他,他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一急,便一点圣人的矜持样也没有了,说又说不清,还越说越不清。他只好指天发誓,请老天爷证明自己的清白。子路实在妩媚可爱,孔子实在敦厚可亲。(鲍鹏山《〈论语〉新读》)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chī)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qiú)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祀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史记》) (7)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哭爱徒【评析】孔子本想在自己老死后,让颜回接过他的文明接力棒。现在颜回先死了,他担心自己的思想和学问无人承传了,所以悲痛欲绝,连说“天灭我呀!天灭我呀!” (8)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1·10)——哭爱徒【评析】颜回这个人:“其心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语之而不惰”;“见其进”,“不见其止”;对老师说的话,“无所不说(悦)”;“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闻一知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在29岁上,溘然长逝。孔子的悲痛不能自持。 (9)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哀爱徒【评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冉耕:“孔子以为有德行。”有德的人却偏偏得不到上天的庇护,得此恶疾,奄奄一息。孔子深叹命运无常,悲不自胜,语不择辞。 (10)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割鸡焉用牛刀【评析】孔子也会和弟子开玩笑,他并不像我们后人想象的那样整天板着脸。这天孔子的心情一定也特别好。他的弟子子游,担任着武城的行政长官,在任上实践着孔子的以德礼治国的理论。作为老师,他能不高兴吗? (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9·1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评析】颜渊在本章里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他形象地描画出他体验到的但不能达到的孔子的学问境界和道德境界。此外,他还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12)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19·23)——仲尼之贤【评析】当时不少人而认为子贡比他老师还强。子贡为老师辩护和宣传。他用比喻来赞美孔子:数仞高墙挡住了一般人的视线,比喻孔子学问高深品德高尚,非一般人所能了解。 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极聪明的一个,他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得到许多人的好评,获得很高的声誉。一般人也就认为子贡比孔子还强。实际上,就学问的广播、思想的深刻、人格的伟大等诸多方面来看,孔子远在一般人之上,也远在子贡之上。但一般人总注重外在的显性的东西,于是风流倜傥、腰缠万贯的子贡,被人认为强于内涵深沉的孔子,也就可以理解了。好在,子贡本人并不因此沾沾自喜,他毕竟是孔子的高徒,对人物的品评自然也高于一般人。他的自谦,再一次证明了他的聪明——假如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贤德的话。 (13)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19·24)——仲尼之贤【评析】子贡又在为老师辩护和宣传。他以日月来比喻孔子的不可逾越。 1.《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从本书的有关材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怎样一个人?《论语》中子路的形象为什么显得较为丰满生动?子路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直率鲁莽而又争强好胜。他可以当面顶撞孔子,对孔子的言行表示不满,可以在听到表扬以后毫不掩饰地面露喜色,可以在众多的学生中抢着第一个回答问题…… 子路的形象所以丰满生动,是因为《论语》在记述时注意捕捉能够表现其性格的言论行动和神情态度。如:当面议论孔子“有是哉,子之迂也”,表现他的鲁莽直率;在听到孔子赞扬颜回时问孔子“子行三军,则谁与”,表现他的争强好胜,等等。其中不少情节带有喜剧色彩,使读者增加了阅读趣味,也使子路的形象显得憨直可爱。 2.《论语》中多叠句,如“觚哉,觚哉”“使乎,使乎”“归与,归与”“天厌之,天厌之”等等。说说这些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以及这种句子形式与《论语》语体特点的关系。叠句多为感叹句和祈使句,这类句子的重叠使用可进一步强化语气和感情色彩。就像诗歌的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之效。多用叠句也是《论语》口语化特点之一。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