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最新模拟”参考答案十五、23.⑴尽心待友不能伤及自己的尊严。⑵不矛盾。保护自己的尊严和尽心待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同样重要,对朋友尽责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自己的尊严。凡事过犹不及,对朋友的劝诫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可能伤及自己的尊严。忠告善道,不可则止,既要尽到对朋友的责任,也要保护自己的尊严,这是中庸思想在交友上的体现。24.示例一:我觉得柳涛是个仁者,他所做的是体现大仁大义的事。儒家认为,遵循礼制是具有仁爱之心的表现,柳涛尽心尽职地反映客观问题,是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记者,他冒雨拍照正是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现;孔子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仁者,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只看他对某个人的仁爱之心,柳涛通过自己的作品,加快了有关部门解决问题的速度,他对社会的贡献远远大于因拍照而给某个人带来的伤害。示例二:我觉得柳涛是个缺少仁爱之心的人,他做的是件“缺德”的事。儒家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必柳涛自己也不希望有人等着自己摔倒好拍一组照片吧?既然这样,他就不应该让这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柳涛对路人无仁爱之心,他拍照纯是为了一己之私,只想着为自己找新闻素材,这实在是有违“仁”为己任的君子之道。十六、23.⑴中庸思想⑵孔子认为为官要坚持原则,进退有度。国家政治清明就出来为官,国家政治黑暗就隐居,不与黑暗政治同流合污。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为官的基点。24.不正确。“仁”是内容,是本;“礼”是形式,是表。儒家强调用“礼”来保障“仁”的实现。十三、沂水春风【课文梳理】1.本文是孔子与学生之间的一场对话,对话围绕什么话题?围绕这个话题,文章分为哪三部分?志。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2.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各有怎样的志向?性格特征分别又怎样?子路:志在从军,爽直自信。冉求:志在从政,审慎谦恭。公西华:志在外交,谦虚好学。曾皙:礼乐治国,从容洒脱。3.四位学生述志后,孔子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和评价?对子路“哂之”,对冉有“叹之”,对公西华“惜之”,对曾皙“与之”。4.本课中孔子的形象。孔子是一位态度和蔼、平易近人、思想明智、睿智宽厚、胸襟开阔、并且重视礼法,提倡礼乐治国,能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循循善诱的有着高明教学能力的老师形象。5.如何理解曾皙提出的“沂水春风图”?⑴政治上的理想寄托。曾皙的志向体现了儒家“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曾皙用一幅美好的“沂水春风图”诠描绘了施行礼乐教化后理想社会场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礼乐之事的象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人民生活在幸福和谐的太平盛世中,借此来表达其希望用“礼乐治国”的从政理想。其志向亦凸现孔子执政思想的最高境界,因此孔子表示由衷地赞同。后世也多以这几句话来描绘儒家所倡导的“大同社会”之理想生活场景。(考试中应以此种理解为主)⑵道德上的修养追求。本文对话发生于孔子61岁之时,此年龄可以看作孔子的晚年。孔子一生虽然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经历“毋吾以也”的遭遇,自己也有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设想,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之叹。晚年的孔子时时抱有“君子固穷”(君子在处境困窘时还能坚持自己的德操)的态度。曾皙这一段话志向的表述,表明他“知时而不求为政”,隐有不愿做官之意。儒家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既然时不我与,无人赏识,政治理想不能得以实现,那就淡泊恬淡,安贫乐道,隐退山林,与世无争,希求从其他方面积极处世,从而再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孔子晚年致力于教书育人,修《春秋》,著书立说。这一举动应该是有力的说明。虽然说孔子内心与曾皙志向正相投契,但“夫子喟然叹曰”,这一“叹”中包含了孔子多少对于沧桑往事的感慨,以及政治理想无法得以实现的辛酸苦楚和无奈叹惋呢!因此,这一理解可视为非体现孔子的“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而是志不得伸时,自我内心高尚的道德修养追求。(此种理解可用于谈“自我体会”类开放题中)6.本文主旨。本文以“言志”为线索,记叙了孔子和其四名弟子畅谈理想和志趣,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以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最新模拟】
十七、名校(杭州市高级中学)创新卷四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甲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23.⑴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都是符合儒家(子路见荷蓧丈人后语)这一入世精神的。(2分)⑵曾皙的志向似乎不符合入世精神,孔子却对他大加赞赏。根据你的理解,分析孔子赞赏曾皙的原因。(2分)乙孔子一直提倡“礼乐”的重要性。他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曾皙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这和当时隐居的接舆、长沮、桀溺等隐士们的理想从本质上来看是完全一致的。24.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礼乐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十八、2011浙江高考《考试大纲》(押题卷四)甲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23.⑴在这段话中,孔子论述了哪些治国之道?⑵请结合上面的语段,简要分析其中包含的儒家民本思想。乙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培养人的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成为“君子”。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对“君子”的精神追求,对“君子”的道德水准,对“君子”的修养,都有具体的阐述,提出了孝、悌、忠、信、勤、义、勇、敬、诚、恕、温、良、恭、俭、让、谦、和、宽、敏、惠等一系列的标准。如此多的标准,如此高的要求,显然不现实,从这可以看出孔子属于一个理想主义者。24.上面的语段对孔子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