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高山仰止》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12.《高山仰止》教案

ID:1182775

大小:31.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山仰止》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的高山之德:学高爱深。 2、感受叠句的口语化特点及其强烈抒情效果。 3、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及成语,并背诵重要章句。 【重点难点】 1、重点:体味夫子之爱的深沉。 2、难点:引导抓住关键词句和具体细节体味夫子之爱。 【教学方法】 1、诵读讨论:通过诵读感知语言,由探究词句内涵入手引发讨论,力求不离文本。 2、比较体味:采用删改比较法或者引用互补法,深入体味关键词句或形象的人文内涵。 3、分类学习:分类研读相关内容,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并实现长文短教。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请同学谈谈“高山仰止”的含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 ,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止”是语助词。高山仰止,形容品德高尚,令人向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即高山抬头看得清,沿着大道向前奔。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心中一直向往它。)那么,学生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老师?二、研读文本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学生对孔子的评价。( 1)颜渊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9。1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之在后。颜渊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他时时跟随孔子,《庄子·田子方》中有所谓“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这虽是寓言,恐也不是毫无根据。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匡地被围,师徒一度失散后又复见,孔子说:“吾以汝为死矣。”颜回答道:“子在,回何敢死?”(《论语·先进》)孔子也认为“回也视予犹父也”(《论语·先进》)。颜回对孔子的教导绝对遵循并努力去做,如孔子在对他进行了“克己复礼为仁”及“四勿”的教导后,他马上表示“回也不敏,请事斯语矣。”正因为颜回不敢背离孔子的话一步,所以孔子甚至批评他:“ 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论语·先进》)颜渊为什么这么尊重孔子?(学问高,道德修养高,循循善诱。)“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说老师之道高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是说老师之教高明;“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是说自己之学勉力。 好学的颜回谈学习。主要感叹老师之道的高深莫测,难以追随。但是,在同门师兄弟中,恐怕也只有他最懂得老师的了。惟其懂,所以知其难。(2)子贡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19.23,19.24):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以上两章都是子贡回答别人贬低孔子的问话,子贡很尊重孔子,不能容忍别人的诋毁,能得学生这样的爱戴,可见孔子的人格魅力。叔孙武叔为什么说子贡贤于仲尼?为什么要贬低孔子?叔孙武叔是三桓之一,孔子的政敌。在政治上,作为鲁国的大夫,子贡擅长辞令,曾有“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之功,游说了吴国、齐国、楚国等国,使自己的国家免于战乱;在经济上,他通过经营创造了很多的财富。以常人的观点看,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在鲁国这个地域来看,他的财富要比孔子多,他为国家做的事情要比孔子大,但如果从中华的历史上看,从对整个人类的贡献来看,那子贡怎么能和孔子相比呢?子贡的比喻实在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对一个人的评价,平常人往往看眼前,其标准也是很世俗,真正有见识的人,对人的评价,往往看得更远一些,不局限于短期的,物质利益上的标准。 评点:“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可见老师在弟子心中的地位之崇高。“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批评了中伤者的不自量力,语颇犀利。    小结:子贡特别尊敬老师,孔子死后,子贡守墓六年,师生之情胜过父子。子贡处处维护老师的名誉。有人说,孔子的荣誉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子贡的传播。    屏显资料:子贡尊孔    圣道之显,多由子贡;圣道之传,多由曾子。子贡之功在当时;曾子之功在后世。 ——【清】崔 述2、孔子为什么能赢得学生们的爱戴呢?(1)在我们同学的读书生涯里一定遇见过不少好老师,有没有这样一位老师,当你回忆起他时也是怀着类似的感情?为什么?(品德高、学问高、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热爱学生、尊重学生)(2)阅读课文,谈谈孔子对待学生有什么令你感动之处?参考答案:A颜渊之死:哀痛、惋惜之情(11.9,11.10,6.10)借助朗读指导把握孔子说话的语气:利用叹词、叠句、感叹句、反问句表现极其悲痛的心情悲伤欲绝,催人泪下。“天丧予!”颜渊何以得到夫子如斯之叹?颜回家境贫困,居陋巷,箪食瓢饮,但好学不倦,终身追随孔子而不仕。孔子对颜回有很高的评价,把他许为自己“德行” 科最优秀的学生,并称赞颜回说:“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论语·子罕》);“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颜回有崇高的志向,曾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但他又十分谦虚谨慎,孔子问他的志向,他说:“愿无伐善,无施劳”,即愿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以颖悟著称的子贡自认不如颜回能“闻一以知十”,孔子认为子贡说得不错。孔子把颜回视为自己唯一的同道,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孔子对颜回的早夭,孔子还说:“惜乎!吾见其进也,示见其止也。”(《论语·子罕》)认为颜回始终在进步而没有停止过,他的死真是太可惜了。 B子路之忧:了解、担忧之情(11.13,7.11,11.15,5.7)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评点:“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犹言子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是以启子路也。又是对好勇的告诫。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11.15)  评点:先批评,后肯定。批评,为的是子路的好表现;肯定,为的是子路的尊严。夫子用心可谓良苦也。(爱人关乎心)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5.7)  评点:孔子一方面欣赏子路的勇,一方面又批评他的好勇。此正见孔子之爱,他希望子路能谦和一些。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6.28) 评点:这一幕最具戏剧性。孔子指天发誓,可爱之至。(可让学生模拟表演体验) 这一幕大概只有在面对子路的时候才能发生。在孔子的弟子中,敢经常和孔子抬杠大概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宰我,另一个就是子路。但这事不会发生在宰我身上,因为他没有子路的率直。与其说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不如说他是孔子的一个诤友。在子路面前,孔子才更像一个人。(两人年龄上也相差不大,不像颜渊和子贡)小结:子路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也常批评他,但子路一生忠于孔子。子路保护孔子唯恐不周,不愿使孔子遭人非议。孔子说:“自从我得到仲由,就没有听到过恶语。”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为什么这样说?【明确】说子路将来不得好死,结果孔子看对了。子路后来是在卫国的政变中战死的,为了赶回为卫国平乱,身受创伤,然后整肃衣冠,端坐而死。《老子》:“故强梁者不得其死” 。道在于变通,子路太好强,遇事不变通则会穷尽,所以说“不得其死然。”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礼记》(孔子以亲师的身份在中庭为子路操办丧事,对前来吊丧的人要回拜。孔子想知道子路怎么死的.使者回答:被剁成肉酱了。孔子听完,命人把家中的剁肉倒掉,不吃了。)从以上几章中,你认为子路这个人的性格怎样?子路为人伉直好勇(直率鲁莽而又争强好胜)、光明磊落,重友情、讲信义、守诺言,是孔子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一位。子路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直率鲁莽而又争强好胜:他可以当面顶撞孔子,对孔子的言行表示不满,可以在听到表扬以后毫不掩饰地面露喜色,可以在众多的学生中抢着第一个回答问题……子路的形象所以丰满生动,是因为《论语》在记述时注意捕捉能够表现其性格的言论行动和神情态度。其中不少情节带有喜剧色彩,使读者增加了阅读趣味,也使子路的形象显得憨直可爱。你从孔子的发誓中感悟到了什么?真正的平等,基于内心的纯净,维护信仰的纯洁,彼此心中坦荡荡,无所谓维护师道尊严,因为尊严自然在,距离不存在。回顾孔子与子路的交往:(请学生讲述、补充)孔子设案授徒,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而子路是政事科之优异者。《论语》有不少篇章提到他回孔子讨论政治方面的问题,如《论语·子路》:“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不倦。” 由于热心政治,关注社会政治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使得子路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大有长进。对此孔子不止一次地予以称道,比如称赞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意谓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子路可以充当管理兵役的长官。在对待老师方面,子路一方面忠贞不二,极其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象颜回那样于孔子之言“无所不悦”,总取“不讳”态度。只要他认为孔子的言与行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批评和反驳。这是子路直率、光明磊落性格的又一体现。如6.28章子路问孔子:“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子路听了以后嘲笑孔子说:“有是哉,子之愚也,奚其正?”孔子也火了,骂子路说:“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鲁国的大夫公山不狃(niu)与大贵族季氏不和,于是占据了费邑,搞独立王国,派人来请孔子前去共同治理。孔子当时正处在人生不得志的时期,有人邀请,能施展一下才能,正合心意。但子路出来阻拦了,在子路眼里,费邑那是乱臣贼子的地方,我们怎能到那里去。于是孔子只好作罢,并且对子路辩白说,我到了那里也是为那里作好事。晋国大贵族赵简子的家臣佛肸(xi)占据中牟,独立为王,也派人来请孔子去治理政务,推行孔子的主张。孔子又想去,但又被子路拦下。孔子无可奈何地说出“坚硬者磨而不薄,洁白者染而不黑,丘非匏瓜,焉能系而不食”的哀叹。 孔子于54岁那年由于仕途不顺,政敌威胁,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这时,老弟子中陪伴孔子在外颠沛流离了14年的只有子路。孔子68岁回国之后,有一年病得很重,子路看老师恐怕是不行了,便准备对后事进行料理,任命了一个学生充当孔子的家宰。在当时,只有贵族和大夫家里才能有家宰的。后来,孔子病好了,反而责备子路搞虚荣。 孔子的爱广阔浩荡,还表现在其他学生身上,如伯牛、子游,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姓名的。(如果一课时完成本课,第四组人物可放课后作研究性学习的作业;如果两到三课时完成,可在课堂充分讨论)   孔子和伯牛、子游和乡党小子   C伯牛之疾:痛苦无奈(6.10)抓住细节分析人物情感:孔子为什么“自牖执其手”?为什么在一个身患重病的人面前说“人就要没了,真是命啊”(谈到死)?【明确】伯牛即冉耕,字伯牛,比孔子小七岁,鲁国人。以德行著称。伯牛得了当时治不好的病,《淮南子》曰“伯牛癞”,就是麻风病,一种恶性传染病,伯牛自己不愿意见人,孔子却不避忌,表现对学生的爱惜,亲自去探望,孔子隔窗而执,颇能让人联想到温家宝和爱滋病人握手,让人感动。(难点在隔窗而执和连声之叹,可让学生模拟表演体验)对天命的无奈,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D戏说子游:平等、亲切之情(6.28,17.4) 评点:子游即言偃,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岁,吴国人。言偃长于文学。他曾在鲁国做官,出任武城的邑宰,极力推行礼乐教化。其后学者在战国时形成一个较大的学派。 一个“莞尔而笑”,一个一本正经地“对曰”。一个玩笑,一个认真。孔夫子和他的学生原来可以这样轻松相处。又见其平等关系。 E担心学生:欣赏、牵挂之情(5.22,11.13)评点:时年六十三岁,身在异邦,心系学生。“归与!归与”,叠句一见喜色(因“狂简”、“斐然成章而喜”),一见归心之切。由此可见,夫子之爱施及全体。(裁之,意即博文约礼) 总结:孔子怎样对待他的学生?学生又怎么对待孔子?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答案: 屏显文字:阅读小结 三、课文小结1、孔子为什么能赢得学生们的爱戴呢?他是你心目中理想的老师吗?孔子对学生在一个“爱”字。乐是爱,忧亦是爱;器重是爱,批评亦是爱,孔子知人善爱,学高爱更深。孔子,真是一位爱的艺术家! 学生对孔子在一个“敬”字。好学是敬,辩护是敬,批评亦是敬。 在学生的心目中,孔子是高山,是日月。(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谈心中理想的教师:品德高、学问高、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善教、乐教)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2、知识积累: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门墙桃李。3、《论语》中多叠句,如“觚哉,觚哉”、“使乎,使乎”、“归与,归与”、“天厌之,天厌之”等。说说这些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以及这种句子形式与《论语》语体特点的关系。     这些叠句使得人物说话的感情显露出来,由于《论语》是语录体,对人物的神情动作描写极少,所以人物的语言尤显重要,而叠句将人物或喜或忧、或感慨或赞叹的情感表现出来,同时也增添了生动性和形象性,言语中看到人物神情毕现。4、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意义上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如颜回,字子渊。《说文》:“渊,回水也。”(回,旋转)曾点,字子皙。《说文》:“点,小黑也。”“皙,人色白也。”冉求,字子有。“有”是“求”的结果。有些名字看不出联系,是因为字义变化的缘故。有时字前加伯(孟)仲叔季表排行,或加“子”、“公”等表示尊敬字眼;后面加“甫”、“父”等表示性别,表示排行或尊称的字眼也可放在后面。根据以上介绍,适当借助工具书,对下列人名和字关系作一说明。宰予,字子我  “子”,男子尊称。“我”即“予”。樊须,字子迟  “子”,同上。“须”有“等待”之义项,“迟”所以需等待。端木赐,字子贡“子”,同上。“端木”是双姓。“赐”(赏赐)与“贡”(进贡)相对。仲由,字子路。“子”同上。“路”(道路)是人必“由” (经过、经由)之处。孔鲤,字伯鱼。“伯”,排行老大。“鲤”即“鱼”类。杜甫,字子美。“子”,男子。美,美(男子),与“甫”(男子)同意。白居易,字乐天。“居易”即生活随意,“乐天”,即乐天知命,表示生活态度。韩愈,字退之。  意义相反。“愈”(同“逾”),前进。与“退之”相对。柳宗元,字子厚。 “宗元”,本原,元气。“厚”,指本原、元气充沛、深厚。欧阳修,字永叔。 “修”与“永”同义,长。“叔”是排行。苏轼,字子瞻。  “轼”,车上横木,供人扶着远望(瞻),“登轼而望”(《左传》)。苏辙,字子由。  “辙”,车轮经过(“由”)的痕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