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14中庸之道
鲜(xiǎn)适(dí)与(yǔ)恶(wù)(è)狂狷(juàn)讪上(shàn)徼(jiāo)讦(jié)读准字音
“民鲜久矣”中的“民”仅指老百姓吗?《论语译注》(杨伯峻)注:民——不完全指老百姓,应以“大家”译之。中庸至德
何谓中庸?过犹不及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战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恰到好处
如何实践中庸?——义之与比——以礼节之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中庸章句》)标准、原则——与狂狷
“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焉。”(《孟子·尽心下》)你认为,这是不是退而求其次呢?后人舍狂狷而别求所谓中道,则误矣。……时而狂时而狷,能不失于中道。故狂狷非过与不及,中行非在狂狷之间。(钱穆《论语新解》)钱穆的观点,你觉得有道理吗?
五味的调和:一定要有水、火、酱、醋各种不同的材料才能调到美味。一定要有高下、长短、快慢各种不同的声调才能使乐曲和谐。八音的和谐:和而不同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和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同“和”的前提是承认、赞成、允许彼此有差异、有区别、有分歧,然后使这些差异、区别、分歧调整、配置、处理到某种适当的地位、情况、结构中,于是各得其所,而后整体便有“和”——和谐或发展。(李泽厚《论语今读》)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和而不同:和谐,对立的统一:等同,无差别的同一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吗?和而不同孔子这个道理,说明了一件事,就是我们现代说的“群众心理是盲目的”。所以一个人对于善恶之间,很难判断……有时候群众认为不对的,不一定真的不对;群众认为好的,也不一定是好的。(南怀瑾《论语别裁》)中庸,在我看来就应该表现为和而不同,就是自己要有中心思想,并且独立而不移。(zxy)
“乡原”,即好好先生也。唯唯否否,含含糊糊;左右既逢源,摇摆又不倒;名誉归,人缘好,大家都喜欢,自己也“完满”。(李泽厚《论语今读》)乡原,德之贼
孔子并非好好先生或博爱大家。他有爱有恶,并非“爱一切人”,这才像活人而不是假装出来的圣贤和乡愿。(李泽厚《论语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