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14
《荀子.宥坐》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倾斜),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民鲜()久矣狂()狷()讪()徼()讦()原()
多音字:鲜(xiān)(xiǎn);与(yú)(yǔ);好(hǎo)(hào);恶(wù)(è)。通假字:“莫”(mò)通“漠”;“原”(yuàn)通“愿”;“知”(zhì)通“智”;“孙”(xùn)通“逊”。
中庸至德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第1章: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6.29)
生活的最高类型终究是《中庸》的作者——孔子的孙儿——子思所倡导的中庸生活。古今与人类生活问题有关的哲学,还不曾有一个发现比这种学说更深奥的真理,这种学说所发现的,就是一种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有条不紊的生活——中庸的学说。(林语堂《励志人生》)《中庸》是孔门的心法。(朱自清《四书》)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译文】孔子说:“天下国家是可以治理公正的,官爵俸禄是可以推辞不受的,雪白的锋刃也是可以踩踏闯过的,但中庸之道是很难做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经常是:“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聪明人容易过头,愚蠢者往往不足;好人容易过头,不肖者容易不足。
第二课时
中庸指不偏袒,指好坏之间,不好不坏吗?(陈巧)中庸强调折中适度,那么是不是浅尝辄止?或者说,它会不会使人平庸而无所作为?(孔祥转)中庸不是王道。孔子中庸所以不成功。要么高攻高防,野生加点就是垃圾。(周仁远)预习反馈
无过无不及。中庸之“中”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点。“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治世大赦谓得中,乱世用重典亦为中。执中而不知权变,犹“执一”也。孟轲称“执一”为贼道,举一而废百也。
坤卦“上六”爻辞是“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坤卦一直没有龙,这时突然间出来一个龙。表明柔到最后就变极刚了,物极必反,“最毒妇人心”,不是男女不平等,女性很柔很柔,逼到最后刚就出来了,龙出来了。领导和军师开战了,会多么惨。当乾龙和坤龙开始战了,玄是天龙,黄是地龙,我们说“天龙地虎”,虎变龙了。乾龙坤龙一起干了,谁也救不了。任何事情适可而止,不要过分,永远是自然的真理。曾仕强
曾国藩有能力造反,就是不造反,他知道龙战于野,他开始威胁皇帝时,拼命写家书,哪有家书写给天下人看的?那是写给皇帝看的,他不敢上疏直接表明。皇帝看到家书,得知他有实力不造反,就放过他了。年羹尧就不行,最后是龙战于野被雍正杀掉了,守不住这一关。他打仗赢了,雍正真的很感谢他,到城门迎接,看到士兵打仗回来还精神抖擞、整整齐齐,让士兵稍息,士兵不听。年羹尧这时千不该万不该说:“他们只知道有将令不知有君令”,最后被杀掉了,是他把自己逼死的。曾仕强
最后一则讲君子的所憎所恶,这与中庸之道有什么关系?(朱海雁)第七则中,若让一乡的好人喜欢他,一乡中的坏人喜欢他并愿意为之从善,岂不是更好?(苏思思)孔子为何说“不讲是非”便是“破坏道德”?(吴祖伟)预习反馈
中庸非折中,中庸有原则允执其中允:公允以直报怨直:正直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既不亲近哪个,也不疏远哪个,难道君子不亲近君子,不疏远小人吗?(陈凡凡)为什么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和不和”放在这一章?(国培等)“中庸”和“和”有什么关系(王敏)预习反馈
如何做到中庸?义与之比。与中行,次狂狷。不知和而和,以礼节之和而不同
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著车赶来了。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啊!”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谐呢?”景公说:“和谐与相同有差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差别。和谐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重就减少调料。君子吃了这种肉羹,用来平和心性。《晏婴论和与同》
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臣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义,百姓没有争斗之心。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一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听得下去?不应当相同的道理,就像这样。”《晏婴论和与同》
2002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布什总统图书馆发表演讲,2003年12月10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演讲,都阐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他们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一、中庸至德,无过无不及二、如何中庸无适无莫,义之与比与中行,次狂狷不知和而和,以礼节之和而不同三、中庸有则有是非好恶(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能好人,能恶人)
日常生活中,“中庸之道”有什么作用?
1958年,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全国发动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运动,提出社会主义生产大跃进和文化大跃进。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发展到“十五年内超英赶美”,再到“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口号。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
第一、做事不要太苦第二、享欲不要太乐第三、待人不要太苛第四、用物不要太荣处理人际关系时:处事不走极端,做事恰到好处
仲尼在陈,有隼sǔn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hù矢贯之,石砮nǔ,其长尺有咫zhǐ。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孔子在陈国时,有一只鹰坠在陈侯的庭院里死了。楛木做的箭射穿了它的身体,箭头是用尖石做的,箭有一尺八寸长。陈惠公派人带着这只鹰,去到孔子住的馆舍询问。
仲尼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孔子说:“这只鹰来得很远呢,它身上的箭是北方肃慎氏制造的。从前周武王打败了商,开通了去南北方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道路,命令他们各自拿出本地的土特产进贡,使他们不忘记各自所从事的职业。于是肃慎氏就向周天子进贡楛矢和石砮,箭长一尺八寸。
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括曰“肃慎氏之贡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武王为了公开表明他使远方民族归附的威德,告示后人,让他们永远看到自己的权威,所以在箭尾扣弦处刻上‘肃慎国进贡之箭’的字样,送给大女儿,并随嫁给虞胡公而带到他所封的陈国。
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之贡。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得之金椟,如之。古时候,帝王把珍玉分给同姓,用来表示血缘的亲近;把远方的贡品分给异姓,使他们不忘事奉天子。虞胡公是异姓,所以把肃慎国的贡品分给了陈国。国君如派管事的去旧府里寻找,大概还能找到。”陈惠公于是派人寻找,果然在用金装饰的木盒里发现了楛矢,像孔子所说的一样。
文言练习:1.陈的始祖是胡满,舜的后代,周武王的女婿。2.在旧仓库所藏的金椟中。这种箭是周武王灭商以后,由北方的肃慎族进贡给朝廷周朝,再由周武王颁赐给陈国始封君王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