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鬼神而远之一、基础知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务民之义(义务)仁者先难而后获(付出努力)B.吾不与祭(同意)慎终,追远(死亡)C.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文献典籍)畏天命,畏大人(有地位的人)D.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进谗言)吾力犹能肆诸市朝(肆无忌惮,无所畏惧)解析:选C。A.义:宜,应该遵循的礼法;B.与:参加;D.肆:杀人后陈尸示众。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A.敬鬼神而远之B.仁者先难而后获C.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D.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解析:选C。A.连词,表转折,但;B.连词,表顺承,然后,接着;C.连词,表因果,因而,与例句相同;D.连词,表递进,并且。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A.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B.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D.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解析:选C。C.对于;A.向;B.向;D.从。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A.子服景伯以告B.洞庭君安在哉C.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D.而亦何常师之有解析:选C。例句与C项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A项为省略句,B9
、D两项均为宾语前置句。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知生,焉知死——什么时候出生还不知道,又怎能知道什么时候死?B.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仁人先付出艰辛的努力而后有所收获,这就可以说是具备仁了。C.吾不与祭,如不祭——我不亲身参加祭祀,祭了就好像没有祭祀一样。D.公伯寮其如命何——公伯寮能把命运怎么样呢!解析:选A。A项,应翻译为“活着的道理还没有弄明白,又怎么能明白死呢?”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11.12)子不语怪、力、乱、神。(7.21)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6.2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3.12)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9)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5.1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未能事人 事:______________(2)焉能事鬼焉:____________(3)樊迟问知知:____________(4)务民之义务:______________答案:(1)事奉 (2)疑问副词,怎么 (3)通“智”,聪明(4)从事,致力于翻译上面文中画线的语句。(1)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译文: (2)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译文: 答案:(1)致力于百姓之所宜,严肃地对待鬼神但远离他们,这就可以说是聪明了。(2)谨慎地对待丧礼,恭敬地追思远代的祖先,百姓的道德就能趋于仁厚了。9
从文中看,孔子怎样看待鬼神和生死的?答: 答案:文中表明了孔子在鬼神、生死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他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来世或死后的情形上,而是强调在生前要好好活,至于对待鬼神就不必多提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书如皋二烈士事朱柏庐如皋顾子仲光言:同邑有二烈士,其一缪君鼎台,死于乙酉者也;其一许君元博,又逾年而死者也。鼎台居乡曲,以勇闻,世亦莫之用。清兵南下,鼎台纠召乡勇御之,身先徒旅,每战辄殪其劲将。清兵日益众,势不敌,始为所擒,以见大帅。大帅重其勇,欲降之,谓曰:“子今为我一家人,共定天下,公侯可立致矣。”鼎台痛斥骂,大帅复不忍杀,令人多方诱谕,至于下拜,终不屈。身遍被絷缚,鼎台奋力一决,缚皆寸断,夺刀犹杀数人。大帅怒甚,命磔之。鼎台骂不已,抉其舌,而以他物塞口,犹瞋目哑哑若骂至死。元博好义,少力学,顾不得为诸生。南都既陷,矢志必死,以父在,授经于同里家,入束脩为养。从父命,不得已剃发;而以“生为明人,死为明鬼”八字,分刺于左右臂,人亦莫之知也。有主家婿窥先生浴而见之,婿素不得于其妇母,欲挟持元博,以邀妇母金钱。不得,值县隶至,语之。元博不能隐,遂谓县隶曰:“吾所以未死者,六旬老父在也;而吾之为此,固欲死也。若竟持吾赴告县官,杀我耳。”遂至县。县送之宪府。宪府某,故明之大吏也,颇以温言劝慰。元博抗声不屈,又廷辱宪府。宪府反退而让县令,以其成是狱也。后并逮其父鞫,父见宪府跪,元博亦跪,谓曰:“今日之跪,跪吾父也,岂跪若耶?”宪府又大愧沮。有顷,两行刑者突入狱,元博迎谓曰:“吾正待汝!”举止颜色无少改。乃南向拜君,北向拜父,一笑而就刑。后其父得释,以寿终。妻某氏,当入京配军。将行,解卒忽念曰:“许君不爱其身,以为千秋烈士。吾又何爱一妻,而不以全烈士身后事耶?”遂以其妻代解,而令某氏匿不出。及至京师,有廉知其事者异之,捐金以赎解卒妻。解卒竟与妻俱归,弗之配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人多方诱谕 谕:晓喻B.元博抗声不屈抗声:高声C.举止颜色无少改颜色:脸色D.解卒竟与妻俱归竟:竟然解析:选D。竟:最终。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二烈士“忠”的一组是( )9
①身先徒旅,每战辄殪其劲将②令人多方诱谕,至于下拜③犹瞋目哑哑若骂至死④而吾之为此,固欲死也⑤父见宪府跪,元博亦跪⑥乃南向拜君,北向拜父,一笑而就刑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③④⑥解析:选D。②指大帅劝降;⑤指许元博孝顺父亲。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缪鼎台是一位壮士,清兵南下时,他组织乡勇御敌,被缚后严辞拒降,不屈而死。B.许元博是一位文人,南京失陷后,矢志以死,但因为父亲的反对,不得已剃发以偷生。C.本文略写缪鼎台,突出其忠勇;详写许元博,突出其忠孝两全的士人形象。D.文末写解卒以自己的妻子代替许元博的妻子“入京配军”,突出了许元博的志节义行。解析:选B。B项中许元博为了孝顺父亲而偷生。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鼎台居乡曲,以勇闻,世亦莫之用。译文: (2)不得,值县隶至,语之。译文: (3)宪府反退而让县令,以其成是狱也。译文: 答案:(1)缪鼎台居住在偏僻的乡野,凭着勇敢闻名,世间却没有谁重用他。(2)(主家婿)不能办到,恰逢县衙中的役隶到了,(主家婿)告诉了他(许元博的情况)。(3)巡抚反而退步责备县令,因为县令造成了这个案件。如皋顾仲光说:同乡中有两个烈士,一位叫缪鼎台,是死于乙酉年间的人;另一位叫许元博,是又过了一年而死的人。缪鼎台居住在偏僻的乡野,凭着勇敢闻名,世间却没有谁重用他。清兵南下,缪鼎台纠集征召乡勇抵御清兵,身先众人,每次战斗总是杀死清军的悍将。清兵一天天增多,9
势力不能抵敌,才被(清兵)擒获,(被送去)见大帅。大帅看重他的勇敢,想要使他投降,对他说:“你现在是我一家人,(我们)共同平定天下,公侯(这样的爵位)可以立刻获得。”缪鼎台痛切地责骂,大帅还不忍心杀害,令人多方诱导晓喻,甚至(向他)下拜,(缪鼎台)始终不屈服。身体全被捆绑,缪鼎台奋力一挣,绑绳都断成许多小段,夺下刀还杀死几个人。大帅很恼怒,下令将他肢体分裂。缪鼎台痛骂不已,(行刑的人)挖出他的舌头,而用其他的东西塞住嘴巴,(他)仍然睁大眼睛发出“哑哑”的声音,像在骂人,一直到死去。许元博好义,年少的时候努力学习,只是不能够成为诸生。南京陷落以后,发誓立志一定(为国而)死,(但)因为父亲在世,(只好)在同乡家中教授经书,收入酬金供养父亲。(他)听从父命,不得已剃去(前半部分)头发,然而用“生为明人,死为明鬼”八字,分别刺在左右两臂上,人们不知道这些。他执教的那户人家的女婿偷看先生洗澡而见到了这些字,这户人家的女婿一向和他的丈母有矛盾,想要挟持许元博,来敲诈丈母的金钱。(主家婿)不能办到,恰逢县衙中的役隶到了,(主家婿)告诉了他(许元博的情况)。许元博不能隐瞒,就对衙役说:“我之所以没有死,是因为六旬老父在世;而我做这些事,本来就想要去死。你终于押着我去禀告县官了,杀了我罢了。”于是到了县衙。县官把他送到巡抚那里。巡抚某某人,是前明的大官,很是以温和的言语来劝慰他。许元博高声(喊叫)不屈服,又当庭辱骂巡抚。巡抚反而退步责备县令,因为县令造成了这个案件。后来一并逮捕了他的父亲审问,他的父亲见到巡抚下跪,许元博也下跪,对(巡抚)说:“今天下跪,是跪我的父亲,难道是跪你吗?”巡抚又很惭愧沮丧。不久,两个行刑的人急速地冲入狱中,许元博迎上去对他们说:“我正等你们!”举止脸色没有一点改变。就面向南拜别君主,面向北拜别父亲,笑了一笑而接受刑罚。后来他的父亲得到释放,享尽天年死去。他的妻子某氏,应当入京发配从军。将要前行,押解的兵卒忽然想到:“许君不爱惜他自己,而成为名传千秋的烈士。我又为什么爱惜一个妻子,而不拿(她)成全烈士身后的事呢?”于是以他的妻子代替解送,而让某氏藏匿不出来。等到了京城,有察知这件事情的人认为这是奇事,捐献钱财来赎出押解的兵卒的妻子。押解的兵卒最终与妻子一起回来,没有把她发配从军。三、语言表达情到深处泪先流。泪“发乎中而见于外”,是人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请选择柳永的《雨霖铃》、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登岳阳楼》中人物的“泪”,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要求:①与例句句式相同或相近,构成排比。②任选其中两篇。“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是痴情女子的思念之泪。登上高处,不见心上人,泪水刻画出痴情纯真的少女形象; ; 。答案:(示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知心爱人的离别9
之泪。离别之际,两情缱绻,泪水刻画出难舍难分的离人形象。“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是爱国志士的悲愤之泪。凭倚窗轩,山河残破,泪水刻画出忧国忧民的文人形象。四、高考突破(一)下面是《论语》中的选段和名家评点,请阅读后完成题目。【《论语》选段】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名家评点】朱子曰:“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先其事之所难,而后其效之所得,仁者之心也。此必因樊迟之失而告之。”程子曰:“人多信鬼神,惑也。而不信者又不能敬。能敬能远,可谓知矣。”又曰:“先难,克己也。以所难为先,而不计所获,仁也。”吕氏曰:“当务之急,不求所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请联系名家评点,说说以上内容体现了孔子对鬼神怎样的态度。答: 答案:孔子是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的态度相一致。鬼神,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可以代指一切我们无法确认和理解的东西,对于这样的东西不是去简单地否定或赞同,存而不论,有时是非常可取的务实态度。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华民族的务实传统,重现世轻来世,重实践轻空谈。(二)阅读下面与《论语》有关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论语》中写道,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如果能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感激久远的祖先,老百姓的道德观念就会日趋敦厚。“慎终,追远”不但是儒家提倡的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因此也有学者认为中国人最深厚的宗教崇拜是祖先崇拜。用现代词汇来说,也就是说儒家思想通过“慎终,追远”的方式来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圣经》的作者在“创世纪”第5篇中,停止了前面的神话故事的叙述,单独介绍了“亚当的后代”。从这一点来看,古代犹太人与古代中国人有着类似的祖先崇拜传统,才会将祖先的名字逐一写进宗教的典籍中,就像中国的许多大家族都有家谱一样。对于祖先崇拜,你是怎么看待的?请结合现实进行分析。(不超过150字)答: 9
答案:慎终,追远,可以敦亲睦族,祭祀怀念等,无非就是借此对先人延伸一下孝道,回忆一下功德,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对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有一定意义。但是,一味地强调祖先崇拜,甚至把现实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上面,是不足取的。同时,我们亟待寻找出更加文明、便捷的祭奠载体和方式。(三)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材料1:《论语》中有这样一则: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材料2:《礼记·中庸》也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举出实例评价孔子其人。答: 答案:(示例)孔子是一位仁者,他能“近取譬”,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在马厩焚毁之后,“问人不问马”,懂得“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在学生伯牛生病时,能自牖执其手,表露出对学生的关爱,在爱生颜渊死后嚎啕大哭,甚至在别人办丧事时“未尝饱也”,这都是他仁爱的体现。他深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为终身志向。(如有其他评价言之成理即可)(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7.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18.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9.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走近孔子离开孔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我的时间尚未来到,有些人要在死后诞生。”尼采是疯狂的,也是自信的。而作为东方人的孔子,虽没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但历史证明了他完全有资格这么说。在孔庙,我完全被其宏大的规模深深地震撼了。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经两千余年修建,9
孔庙由原来的故宅三间,发展为占地327.5亩,南北长1120米,恢弘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庙内古木参天,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直逼北京的故宫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孔子从一个普通人一跃而成为万人崇敬的一代宗师,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孔庙的几个小时的行程中,最令我感叹的就是那十三碑亭。那里存放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所立的53块碑石,这是历代尊孔的实录,也是孔子一步步被神化的真实记录。站在碑前,可以想象着几百年前,那些古代帝王们不知动用了多少人马,才把几十来吨重的大碑运来,并一本正经地到这儿来参拜的情景。其实,帝王们对孔子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敬,不如说只是利用。由于孔子在中国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孔子成了人人抢夺的一块招牌。封建统治者利用孔子的思想来维护其封建统治,他们拼命将孔子偶像化,并不断塞进一些他们的私货冒充是孔子的原始儒学。立碑只不过是其为巩固统治而玩的伎俩而已。但不管如何,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这样深远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奇迹。孔子是无与伦比的。怀着对孔子的敬佩,走在宽阔的石板路上,眼前豁然一亮,一座气势雄伟的大殿映入眼帘。“大成殿”三个金色的大字苍劲有力。朱红色的大门,深红色的墙,黄色的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出大成殿的宏伟壮丽。特别显眼的是殿前那十根白龙柱,每根都是整石雕成,柱上长龙栩栩如生,似腾似游。壮观程度绝不亚于故宫大殿。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传说中孔子是位长相丑陋、身材矮小的老人,可眼前却俨然是个英俊慈祥、身材魁梧的长须老先生,想来是后人由于崇敬而把孔子美化了的缘故。时间有时往往会掩盖住真相,在这儿,我们很难想象到孔子当年的落魄。孔子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早逝,在母亲拉扯下长大,十六七岁时没有了母亲。但他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他一生只做过三年左右的官,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后来,他带着爱徒周游列国,去宣扬他的政治理想,但最终壮志难酬。到老年只好隐居家乡,埋头于讲学和著述,大成殿后的诗礼堂就是最好的见证。堂中的几十块黑石板雕刻着孔子一生的经历。看着画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我仿佛看到了孔子经历着生活的贫困,政治上的失意,到最后仍坚持宣扬“仁爱”,成为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的情景。需要指出的是,孔子在外颠沛流离了十四个寒暑之后回到鲁国时,已年近七旬,他的晚境是凄凉的,老年丧子再加上最器重的弟子的去世,使他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没有放松对古文献的整理和继续撰写《春秋》。这需要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坚强的意志!他的儒学思想影响巨大,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惊人的意志使孔子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人文学者,中庸的思想家,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巴黎发表的一个宣言中预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可见世人对孔子思想的重视。走近孔子,你会发现你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偶像,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有着超人的智慧、勇气和人格魅力。9
[赏评] 任何一个中国人游孔庙时,都会在心海里掀起波澜。孔子作为东方文化的巨人,整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面对孔庙如此庞大而又气势恢弘的建筑群,我们自然会想得很多很多。作者从内心“震撼”写起,选取了行程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几个点,并由此转到孔子周游列国时的落魄和死后的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的叙述和议论,给人们展现一个真实的孔子形象,他有着博大的胸怀、坚强的人格、超人的智慧,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孔子生前身后的不同境遇作深入的思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