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从课堂的滔滔不绝讲解中解放出来,让孩子实现真正的学习,是我们一直提倡的,也是我们一直不断努力地目标。从读《教师的挑战》、《静悄悄的革命》中相继找到了答案,在前期地不断实践中也略显成效。但有时候感觉学生的参与度还不是特别高,我也在一直努力寻找方法。今天我用新方法大胆尝试了一节课。这节课我让学生充分充当老师角色我,我做他们的学生。《为人民服务》是一篇精读课,题材是议论文。六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所以在备课时考虑到学情,我现在班级里简单介绍了一下议论文,然后晚上又布置了一个小作业:搜集一篇议论文,找出论点论据等,进行一个简单地了解。其次做的准备工作就是针对课后问题我提出了一系列小问题,让他们记录下来,回家通过朗读课文思考出来。预习工作做的和以前一样,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星期五第二节课,随着一声“同学们好”开始我们新一天的课程,其实我的内心非常忐忑,因为第一次这样尝试,不太确定学生能否适应?我又能否解决课堂中突发问题?但不尝试怎么知道不行呢?因为问题是提前都设定好的,所以上课后我让小组自行选择他们愿意探究的问题,汇总一个成果,最后全班展示,所以,课堂前二十分钟我主要以小组讨论为主。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面对讨论时存在的问题,我也能及时加以指导。随着声音越来越小,他们的讨论结束了。首先带来讲解的是第四小组的代表,介绍张思德及其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声音很洪亮,语言也非常的流利,课前搜集资料也很完善,在他身上我没有看到一丝紧张,很敬佩。接下来的小组对课文进行了分析。第七小组的代表,分析了第一次然段。就读者提出的观点以及第一自然段的作用向大家作了讲解,第八小组作补充。第五小组和第九小组同时分析的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两个小组都迫不及待想给大家分享成果,最后由同学们决定由第五小组来分享。但分享的过程中,我也发现第五小组的代表语言过于语言不够简洁,而且声音不够洪亮,孩子们听得有些不耐烦,这时第九小组的代表起来补充,顺利解决。第三自然段分析由第三小组分享,整体上不错,也够大胆,但对文章的把握不够,第六小组补充后我又加以概括总结。最后分享是第一小组,第二小组做补充。第一小组的代表非常有老师风范,逻辑非常清晰,概括能力也很强,第二小组补充后他还不忘问一句“听懂了吗”。课堂最后我进行了全篇课文的总结和简单分析。今天的这一节课,可以说是一节成功的课,因为孩子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老师几乎没有插手,但也可以说是一节失败的课,第一次尝试问题百出,极个别学生像在看热闹,别人一出现错误就嘲讽,而我在此之前没有预想到,没有及时解决,除此之外,在一些问题可能有点拔高,今后还需要不断地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