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吴银竹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担任中央警备团的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日,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同志在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学情分析: 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 2、认识写作背景,初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人物、背景。 1、揭题 2、简介人物 张思德,1932年参加革命,是中央警卫团的战士,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个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因大生产运动的需要,被派去烧炭,因炭窑倒塌而牺牲。 3、简介背景 这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当时正处于艰苦的抗日战争阶段,困难很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的同时,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团结起来,争取抗战的胜利。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司马迁 鸿毛 李鼎铭 鸿毛——鸿雁的毛。愈事物微不足道。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 买力——尽量使出自己的力量。 追悼会——开沉痛的怀念死者的会。 2、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纠错。 2、说说毛主席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四、再读课文,抓住中心。 1、自读课文,用“~~~~~”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学习第一节 3、自读第二节,思考: (1)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2)仔细读读,这几句话中哪句最重要,为什么? (3)指导理解: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必有的人比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 (4)归纳段意,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 (5)归纳学法,找中心句,归纳段意 4、想想,还有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江姐、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雷锋等,英雄人物。说说他们是怎样对待生死,对待困难,对待同志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 2、明确课文中心思想,能理解这个中心思想作者分几层来说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第二节的学法 二、学习第三节 1、运用第二节的学法自学第三节 2、交流 段意: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因为……所以……”“不管……都……”“只要……就……”“……就……” 找到带有这些关联词语的句子,想想,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每句说的是什么?齐读这4个句子。 4、举了什么例子来说明?为什么举这个例子? 理解: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社会背景:抗日战争中,由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和封锁,抗日根据地面临着物资极端缺乏的困难。陕北开门人士李鼎铭先生建议缩小
机构,精简人员,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我们党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部队,机关变得更加更加精干,更有力量。 5、各自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背诵。 四、学习第五节 1、指名读 2、齐读课文,想想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写了几层意思。 板书设计 完全 彻底 死的意义——生死观 为人民服务 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团结、战斗 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联系实际谈体会,初步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背诵课文第三、四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反复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1 3、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一共讲了几层意思? 二、联系实际,谈体会 1、联系张思德同志的生平,说说他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 2、谈谈怎样掌握知识,提高思想觉悟,打下为人民服务的基础。 3、作为一个小学生怎样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作为小学生怎样力所能及地为人民服务? 5、说说你周围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例子。 6、说说你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例子。 三、反复谈第三、四节,直至成诵。 1、回忆第三节,按“说理——举例——说理”把它分为三层; 2、回忆第四节有哪三层,每层各讲了些什么。 3、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背。 四、作业 1、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我是为人民服务的,( ),如果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 )你说的对,我们( )改正。 (3)( )他是做过一些有意的工作,我们( )要给他们送葬开追悼会。 2、修改病句。
(1)他出席了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短跑竞赛。 (2)六年级的同学都尊重小学生守则。 (3)这本书我整整用了半天的时间才看完。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成语“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难点: 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2、出有思考题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二、学生自学字词。 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 2、查工具书,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 三、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带着思考题读课文) 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用小黑板挂出来,因为没幻灯) 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学习目的。 同学们,上个课时我们预习了课文,初步明确了毛泽东同志这篇讲话的时代背景以及课文内容。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讲话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一层一层论述的,以及我们应该向张思德学习些什么。 二、整体入手,明确中心 学生带着思考题自读全文 1、本文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来写的?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三、分层详读,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层 (1)朗读第一层 (2)学生思考:这一层中的第1、2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3)学生练习:用因果关系读第1、2句话。 (4)学生思考: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 (完全、彻底) (5)板书:(宗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3、讲读第二层: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轻于鸿毛”(即比鸿毛轻) (3)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正、反两面的人物来理解: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 (4)小结: 这一层中讲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重于泰山 (5)板书(死的意义) 轻于鸿毛 3、讲读第三层 (1)第一大组读课文 (2)思考:为什么说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用词素分解理解“精兵简政”的意思。 (4)这段话句与句之间在逻辑上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先指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再举例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强调我们务必这样做。)
(5)板书(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讲读第四层 (1)第二大组读课文 (2)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的意思 (3)给这段课文划分层次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然后师生讨论订为4层) (4)思考:第1层与2、3、4层是什么关系?(因果) (5)思考: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 (6)利用学生对(5)的回答板书: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讲读第五层 (1)第三大组读课文。 (2)理解:“哀思、寄托”的意思。 (3)思考: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 (4)板书:(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写作特点: (1)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 (2)本文的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 五、课堂练习。 1、划去下列词语中错误的读音。 困难(nànnán) 还(huánhái) 要兴(xīngxìng)旺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精( )兵( )简( )政( ) (2)死得其所( ) 3、填空。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先总述___________________;再从(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分述,最后指出开追悼会的目的是。 六、课外练习。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爱的章节。 2、完成练习册。 七、附板书设计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别引起注意。如“悼”读d4o,不读di4o;“炊”读chu9,不读cu9,应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练习时可以采用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如: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数量不多。其中有3个字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忆。如: 这样可以利用熟字帮助学生很快记住生字。 3.课堂讨论识记难字的方法。 应该注意“鸿”字由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 “鼎”字比较难写,可分成这样两部分来记:“目”和“”,记忆“”这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特别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目、鼎。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讨论或查字典,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死得其所”这个词为例,在这个词中“所”原指地方、处所。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进而联系实际讨论,体会“死得其所”一词在课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意思。 以“鸿”字为例,“鸿”字在课文中组成“鸿毛”一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指的就是鸿雁的毛。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带有“鸿毛”一词的句子进一步理解,鸿毛是很轻的,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实际上暗含了这种人的死是很轻微的,是微不足道的,进而使学生理解到鸿毛一词的引申义:轻微,微不足道。 (2)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的意思。在课文中这个词指的是除了为人民服务以外,再没有别的其它的目的。 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这个词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追悼:指的是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这个词可以用分别解字再解词的方法理解。“哀”指“悲哀”;“思”指“思念”;“哀思”这个词就是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固:本来的意思。 于:比的意思。 或:“有的”的意思。 通过对以上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让学生自己按自然段顺序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顺序朗读课文,读完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知道课文先讲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及党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又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然后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不怕牺牲,互相爱护;最后讲了开追悼会的目的。 全文以“为人民服务”为线索,分五个自然段,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这样便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为下一步深入阅读课文,学习课文做了准备。 (五)指导难句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然后画出读不好的句子。 2.小组交流,如何来读好画出的难句或长句。 3.提出读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学生读起来可能有困难。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教师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时,可以采用范读的方式,让学生听读,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读。可以这样停顿: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读好这句话,首先要了解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读好这个长句。可以这样停顿: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结构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
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又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2.教师小结:这五个自然段讲了五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这一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学生能够说出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的回答深入详尽。 2.板示: 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带点的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 “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二段,可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第二段,画一画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上: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再让学生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使学生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句话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理解。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3.学生领会了这两个难句的意思,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可能画出这几句话。 (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教师可将这些句子板示出来,然后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教师可以帮助、指导、启发学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为人民服务,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无论是自己的同志,亲密的朋友,还是平日相处时有矛盾的人、反对过自己的人,这些人的批评都要听得进去。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我们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办。这就表明了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 (2)学生还可能画出这句话: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学生提出这句话,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讲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要使我们的队伍兴旺起来,就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错的,改正对人民无益的。 3.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句,教师可再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深刻体会文章的含义,同时为后面的背诵奠定基础。
(五)学习第四段。 在前面三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教学生读书,找难句,提问题;点拨启发学生,理解难句。在第四段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讨论,自己学习。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对重点句的理解,最后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小组里的几个同学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2.集体讨论。 (1)请学生读自己画出的重点句,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2)把小组讨论后理解仍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集体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几句话的点拨。 ①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可见,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②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③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1)背诵之前应先让学生将这两段话再读一读,对这两段话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2)出示填空:
①(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就改正。你说的办法( ),我们( )。 背诵这几句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抓住这几句话中的关联词语及重点词语,利用这些词语指导学生记忆。 ②(“ ”)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 )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 ),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 ),为( ),我们这个队伍就( )。 ③我们都是来自( ),为了一个( ),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 )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 ),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 ),要( ),要提高(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 )解救他们,我们要( )。要奋斗就会( ),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 ),想到( ),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 )。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 )。我们的干部要( ),( )都要( ),( ),( )。 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如让学生自己对照课文口头填空,熟读,或同桌互相填空,小组填空等。也可以教学生一起背的方法,如先熟读再背诵、抓重点词背、分层背等等。 (六)学习第五段。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要开追悼会? 指导学生理解开追悼会为了怀念死者,怀念那些曾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同时开追悼会也能使人民更加团结,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七)总结课文中心思想。 1.提问:这篇讲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然后按板书提示指名谈一谈。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 (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又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教师小结:这五个自然段讲了五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为一段。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这一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学生能够说出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的回答深入详尽。 2.出示: 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带点的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 “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四、学习第二段。 学习第二段,可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第二段,画一画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上: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再让学生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使学生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句话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理解。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学生领会了这两个难句的意思,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五、学习第三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学生可能画出这几句话。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2.教师可将这些句子板示出来,然后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教师可以帮助、指导、启发学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为人民服务,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无论是自己的同志,亲密的朋友,还是平日相处时有矛盾的人、反对过自己的人,这些人的批评都要听得进去。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我们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办。这就表明了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 学生还可能画出这句话: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学生提出这句话,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讲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要使我们的队伍兴旺起来,就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错的,改正对人民无益的。 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句,教师可再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深刻体会文章的含义,同时为后面的背诵奠定基础。六、学习第四段。 在前面三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教学生读书,找难句,提问题;点拨启发学生,理解难句。在第四段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讨论,自己学习。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对重点句的理解,最后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小组里的几个同学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集体讨论。 请学生读自己画出的重点句,再谈谈自己的理解。七、把小组讨论后理解仍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集体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几句话的点拨。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可见,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八、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板书: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12《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等词语,积累含有 “鼎”的四字词语,辨别“死”的情感色彩。2.初步了解“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及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2.初步了解“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1.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为人民服务”的字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看一段阅兵式的录像导入。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张思德同志而发表的一篇演讲(板书课题),相信同学们读后你会对“为人民服务”有一个正确理解和认识。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1、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 2、抽其中的3段读一读,提炼每段的要点。(1)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到第一句,板书关键词:死的意义(2)下面默读第3、4自然段,像刚才那样先找到关键句,再提取关键词。板书:不怕批评、团结互助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3、小结:原来那么长、那么难的一篇文章,提取关键词,读成几个关键句,就把书读“薄”了。(板书:薄)三、紧扣重点,感悟写法1
、创设情境导入:提出观点并不是万事大吉,还得以理服人,就是要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主席围绕观点是怎么展开的说、具体的说、深入的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这也就是要把书重新读厚了。(板书:厚)2、我们先来看第2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3、交流: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主席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1)引用名人名言,怎么引用? 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理解“固”“或”再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体会引用的效应,增加演说的说服力。 小结朗读(2)对比,怎么比? 出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什么意思? 读完这段话,我发现,它其实就讲一个字 (死)。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联想到哪些表示“死“的词语或诗句?(牺牲、就义、献身、捐躯。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同样是死,我们把刚才的解释放在这儿(点击课件: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同意吗?同样一个字,为什么你们却用完全不同的解释?- “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啊!同样一个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感情,把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生自由练读此句,指导朗读并小结)(3)主席用了引用名言、对比的办法之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举谁的例子? 播放电影《张思德》的剪辑片段,师穿插解说。 最喜欢、最打动你的是哪个镜头? 小结:同学们,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就是一个个典型的事例、生动的事例!刚才你们在说镜头,就是在说例子,就是在举例子。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4)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回到那一天,回到那个特殊的日子吧!(播放张恩德牺牲的电影片段,同时师配上音乐深情解说。)四、举一反三,畅写感言1、
师:其实,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还留下了主席许多经典的名句,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今天读来,它依然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认真读读第3、4自然段,想想你最喜欢那句话。2、生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师生畅谈。3、同学们,文中哪句话让你心动呢?联系你的生活,也来写一写吧,可以试着用上今天我们学到的引用、对比、举例的方法。 (生写话——交流——点评)4、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没有收获?5、课外浏览张思德网上纪念馆,也可在留言簿上留下一句你最深切的感受《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李卫东 一、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出自毛泽东1944年的一次演讲,影响很深远。教法上以朗读体会、比较鉴赏为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初步领会讲演稿的特点。 2.通过熟读背诵,领略毛泽东政论文的语言风格。 3.结合文章和自己的阅历,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60多年前,一个烧炭战士因炭窑倒塌而牺牲,让一代伟人吟诵出光焰万丈的名篇,它照耀了过去也温暖着今天。这就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普通士兵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为人民服务》的讲话。 (二)整体把握 1.从演讲思路上切入: 毛泽东那天讲话时手里没有讲稿,却思路严谨。朗读课文,说说他讲话的主旨是什么,有哪几个要点,观点和材料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明确: (1)讲话主旨:为人民服务。鲜明集中的主题(话题),是演讲成功的首要因素。 (2
)找段落中心句:演讲稿的中心句多在每段开头,但又不绝对。本文三、四两段首尾句都是中心句。 (3)明确文章思路:本文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展开。因前两者不证自明,故“怎么办”是重点。文章围绕哀悼的话题,层层递进,构成了严谨的总分总结构。 严谨的结构是演讲成功的重要保证。 2.从人称代词上切入: 本文的人称代词和指称人的名词用得较多也很有分寸。如:我们(的队伍)、人民、张思德、李鼎铭、替法西斯卖力的(人)、别人、你、他、中国人民、他们、全民族、老百姓、村上的人。称呼背后体现着作者的阶级分析思想、革命策略和党的方针政策,也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语言策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揣摩体会不同词语背后的感情色彩。 3.从文本比较上切入: 本文与《纪念白求恩》有何异同?小组讨论,作多角度探究比较: 相同点:①体裁都是议论文(演讲);②时间都在抗战时期;③都用了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④都是红色经典著作。 不同点:①时间背景;②对象;③场合;④听众;⑤方式;⑥开头结尾;⑦语言风格。 通过比较,领悟演讲稿运用语言的原则或技巧。 明确的对象、鲜明的针对性,是演讲成功的重要前提。 (三)重难点突破 1.从词句理解上突破:自读画出难点,师生交流。 2.从逻辑分析上突破:本文是运用逻辑的典范,运用了大量的三段论。即:A→B,C是A,那么C→B。 例如:“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三句话环环相扣。这类推论,文中很多,能激活听众的思维。(建议不在逻辑术语上过多分析,讲课时可以不出现“三段论”这个术语。) 以理服人,是一场好演讲的重要因素。 3.从语言品读上突破:
通过朗读,揣摩句子含义,感受表达效果,体会毛泽东的演讲风格。 ①关联词的运用使文脉流畅严谨。如第三段、第四段。 ②短句联用,很有气势和感染力。如第四段运用三个“要”、三个“互相”的句子。 上口入耳,可讲可听,这是好演讲的基本要求。 ③引用、对比和口语的运用,使文章雅俗共赏,入理入情。 以情动人,是取得好的演讲效果的重要技巧。 四、拓展延伸 搜索浏览相关网页进行探究学习(选做一): 1.写悼词仅仅因为张思德是毛泽东的警卫员吗?——《为人民服务》写作动机和背景探析。 2.课下阅读《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了解毛泽东的语言艺术。《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福州教育学院一附小林莘 教学目标:(一)通过阅读,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二)学习议论文主要表达方式----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初步了解“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及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三)学习议论文、演讲稿的语言特点。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板块一:播放阅兵式录像片断,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播放阅兵式片断)同学们听见什么?“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也就是我们课文的题目,今天,“为人民服务”这5个大字已经成为一句经典的名言传了一代又一代,显示出永恒的魅力!那么,这句话是谁提出的呢?他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呢?板块二:预习汇报。1、请同学们用最简练的话介绍这篇文章的背景材料。2、教师相机穿插介绍一些鲜为人知的背景,并提出问题:毛主席为什么要参加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为什么要发表这个讲话?板块三:读课文,列提纲,小结方法。
1、《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的即兴演讲,但条理十分清楚,论述十分精彩,假如你就是主席,为了明天演讲成功,你会拟一份怎样的发言提纲呢?这提纲可以是一句句话,可以是一个个小标题,也可以是一个个关键词,反正越简练越好!2、学生通过讨论,完成提纲。3、引导学生总结列提纲的方法。板块四:抓住重点段落,体会论证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分析论证方法及其运用的巧妙。1、初步认识“引证法”并吟诵有关生死的名句。2、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并进行朗读指导,激发学生感情。3、体会“例证法”意义,并通过观看电影《张思德》片断,使“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形象化。板块五:感受文章语言特点。1、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关联词作用,并指导朗读背诵。2、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主席演讲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板块六:再读全文,联系实际,感受、理解“为人民服务”丰富的内涵。1、请同学们再读全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作座右铭。2、运用所学方法写感言,并与同学分享、交流。3、联系生活,升华主题。板块六:实话实说,网上留言。请学生浏览张思德网上纪念馆(网址http://zsd.chinaspirit.net.cn/)并在纪念馆的留言薄上写下自己最深切的感受。 教师简介:林莘,女,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副校长,福建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福州市“林莘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福州市双“十佳教师”,福州市名学科带头人。多次获全国、省、市教学比赛一等奖。在省内外开设100多场讲座及观摩教学。 教学流程板块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那壮观的场景真让人荡气回肠啊!值得一看。(播放阅兵式片断)2、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什么?——(为人民服务)。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流传了一代又一代,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了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3、大家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它和我们以前的很多课文不太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自由说) 板块二:预习汇报,初读课文(一)初读课文,找重点句,提炼关键词。1.这篇课文非常特别,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它是一篇议论文,(板书:议论文)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也是最后一篇,六年等一回啊!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第一次,所以有点儿难,但我相信大家能学好。 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辞。(板书:演讲辞)(图片演示)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2.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都有要说的重点,要说的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3.现在我们读书,一起寻找每段的关键句,并提取关键词。(根据学生讨论板书:死的意义 不怕批评 团结互助) (二)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不仅找到了每一段的重点和要点,而且,还概括了几个关键词。这样的概括和提炼很有意义,简单明了,对于主席来说,想到这几个关键词,他便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啦;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那些问题。 板块三:抓住重点段落,体会论证方法。过渡: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万事大吉了吗?(不行,得展开说,就是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这样吧,我们先来看第二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一起研究研究。自己读读书,看看你能找到几种论证方法?
(一)引经据典。1、毛主席引用古时候文学家司马迁的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说明死的不同意义。(板书:引用)毛主席自己就是伟人,就是领袖,为什么还要引用别人的话?(在讨论中体会经典的名言是古老的智慧,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检验,它是古老的,但它更是经久不衰的时尚,永恒的真理。)3、指导朗读。4、读到这儿,你还能想到哪一位先人关于生死的豪言壮语呢?同学们带上你们的情感,尽情地吟诵吧。学生吟诵:“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女英雄同样可以豪情万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英雄以身殉国,名垂千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这是无私的爱的情怀啊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粉碎身躯何所惧,却让骨气长留存“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5、小结:这就是经典名言,表达了对死的不同理解,它表达了爱国志士的民族情怀和英雄气概,可歌可泣!可敬可叹!带给我们的震撼是无限的,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同学们,不知不觉中,你们学会了引用名人名言,引用的是流传广泛,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的——名人名言。这是精彩的第一招——引经据典。 (二)对比、比较。1、过渡:刚才,用引用,紧接着又用什么办法呢?(对比、比较)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板书:对比)2、这句话讲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死)3、能给句子中第一个“死”换个词解释吗?(牺牲,献身,就义,捐躯)那第二个“死”可以换成什么词呢?(送命,送死,丧命,命丧黄泉,一命呜呼,一命哀哉)
4、同样一个死,怎么会有这样完全不同的解释呢?(赞美与唾弃,歌颂与蔑视,爱与恨含在这字里行间,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显现出鲜明的情感导向。)同样的死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思,那是立场不同、情感不同、态度不同。真可谓:“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啊!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主席遣词造句的生动、在朗读中感受爱憎分明的立场、在朗读中强化对比方法的效果。 (三)列举事例。1、主席最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进一步证明观点?(板书:举例)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张思德是谁?毛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你们太小了,张思德离你们太遥远了,所以老师特意找了一些珍贵的镜头,请同学们好好地看看吧!3、观看影片《张思德》几个精彩镜头。4、怎么样,见着张思德了,最喜欢最打动你的是哪个镜头?(谈对张思德的印象,谈感受。)
小结:张思德是那么平凡,平凡得像清凉山上的一棵草,但他却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才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就是一个个典型的事例啊,事实胜于雄辩。你们刚才也在用一个个事例来证明什么样的死才有意义。5、这样可爱的战士,最后是怎么离我们而去的呢?6、观看张思德牺牲的录像片段。炭窑崩塌了,他牺牲了,牺牲前,他硬是把战友推出洞口,自己却来不及了,为什么每时每刻他都惦记着别人,却总是忘记了自己?可敬可爱的张思德就这样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什么?——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最朴素的——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最伟大的——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最永恒的——为人民服务 板块四:再读全文,选取座右铭,写感受。(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张思德,知不知道“为人民服务”,今天也轮到我们学习“为人民服务”了,其实,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代表,生死问题也只是“为人民服务”中的一个内涵。
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还留下了主席许多经典的名句,包含着丰富的思想,认真读读,它将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 同学们,你们喜欢文中哪句话?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也来写一写吧,可以试着用上今天我们学习的“引用、对比、举例”这些方法。 (二)联系生活,表达感受,升华主题。 (三)总结本节课:今天我们虽然第一次学习议论文,但大家很认真,回过头一起理思路,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三个问题――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友爱。围绕“死的意义”又用了――引用、对比、举例的办法讲道理,环环相扣、无懈可击。文章就是这样层层深入说明问题的。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了解议论文演讲辞这种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表达特点,几个部分内容又有怎样的联系。学完之后一定会豁然开朗,有更多的收获的!板块六:实话实说,网上留言。(一)同学们,你知道哪里有张思德纪念馆吗?错了,在网络上,人们为张思德建立了许许多多的纪念馆,成千上万的人被“精神”所感染,写下了自己的感动。同学们去看看吧。网址http://zsd.chinaspirit.net.cn/
(二)同学们,学完课文、参观了张思德网上纪念馆后,请你也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留下一句你最深切的感受吧。 板书设计:为人民服务 死的意义 不怕批评 团结互助引用对比举例 感情演绎 以点带面林莘 ——《为人民服务》设计说明 《为人民服务》收录于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这一经典名篇作为公开课来上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知道我要上这节课,许多老师都非常惊讶,脸上好像都画着一个巨大的惊叹号!他们会问同样一个问题:“你怎么开这节课?怎么上呀?”
。上学期临时代课,正好是上《为人民服务》。课前做得最多的案头工作是查找大量背景资料,包括张思德的故事,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的背景,通过这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使我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平凡与伟大之间那不寻常的联系。备课的过程,是自己被感动的过程。“文章不在于文本,不在于不好教,而在于你是否具备一双慧眼,发现文章内在的真和美。”代课的结果出乎意料,感动了学生,也感动了自己。 一、用感性演绎理性 皮亚杰认为:“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任何心智活动,都不能截然分割为理智生活和情感生活两个领域。语文课程的独特之处在于充满了形象鲜活、感情强烈的内容。一直以来,人们都追求教学要打动学生的心灵。不管任何课,自己首先必须感动,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只有动情,才能明理。任何课文的基础是情,教师要能全身心地带入、融入文本阅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阶梯,进而上升为理性的思考。《为人民服务》流传60多年,至今仍在传诵,不仅在于其真理的意义,论述的精妙,而且其本身作为追悼会上的讲话,包含了丰富的情感。为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尽量通过多种方法启迪学生的情感,以情感贯穿全文成为主线,以创设情境作为手段感受情感,以互动拓展延伸情感。 1、视听震撼,导入新课。于漪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上课伊始,我即播放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录像片断,威武的军队,响亮的“为人民服务”
的口号,震撼的力量,更能使学生产生直观而强烈的反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深层次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地引出课题“为人民服务”。同时,也表现出、喻示着“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经历了60多年的风雨洗礼,仍然经久不衰,仍然充满生命。 2、进入角色、体验角色。运用情境,进行角色互换,以学生的视角,以学生自我的理解,形成探究性学习过程。《为人民服务》课后思考·练习中要求学生讨论: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这种问法比较直接,是一种常规的提问方法。我通过“角色互换列提纲”环节提出:假如你就是主席,你准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什么?请列一份简要的演讲提纲。这种问法使学生进入角色,仿佛自己就是主席,为了明天的演讲在准备演讲提纲,学生进入情境,体验角色,不是一个旁观者,感觉有情有味,比较顺利地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引用经典名言启迪情感。主席在文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名言是古老的智慧,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检验,引用名言进行论证是很常见的方法。我让学生回忆在课内外学习、积累的有关生死的名言,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反复诵读,体验英雄浓重的民族情怀、感受英雄壮烈的豪情气概,激发学生对英雄之死的敬佩之情。 4、推敲“死”字的特定表达意义。“死”字在文中有特定的附加意义,要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揣摩词语的情味、色彩,可以从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形象感受、语体特点、风格特色等方面来揣摩。“死”字在课文中出现多次,光第二自然段就出现7次。特别是“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其中的“死”,包含强烈的情感对比。为使学生掌握“死”在不同的语言环境的不同含义,我让他们进行换词解释,学生用“捐躯、牺牲、就义”等词替换第一个“死”,用“丧命、见阎王、一命呜呼”等替换第二个,仔细推敲词语的涵义和感情色彩,能更大程度地启迪学生的情感。接着通过朗读强化理解,体会鲜明的情感对比,表现出作者的强烈爱憎。 5、剪辑录像再现张思德感人形象。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张思德是陌生的,但张思德又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如何激发情感,体现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张思德均成了关键。通过巧用录像撷取电影《张思德》中奔跑、送水、送信、为老乡干活、卖力唱歌、锄地、烧炭、真诚地当爸爸、做儿子等典型画面,真实再现了张思德平凡、朴素,却伟大的一生,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真实的再现,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年代的距离,也起到了介绍时代背景的作用。巧用媒体使学生真切感受为人民服务的真谛,感受到这些画面的冲击,感受到张思德伟大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染和震撼由此达到高潮。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主席的论证是理性的,但挖掘其内在的感性内容,并通过以上五个环节进行演绎,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身临其境地感受、体会到文章真切的感情,使得对课文的理解得到升华。 二、强调人文性,突出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许多人都意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多的人文化,过多突出语言所载的文化、思想内容和思维过程。体现在阅读教学被狭隘、简单地曲解为理解课文的教学,淡化了语文的工具性。作为“老三篇”之一,《为人民服务》的人文性无庸置疑,但其工具性也非常突出,文中运用了许多论证方法。理解主席深入浅出的论证方法对于学生掌握论述文的阅读理解和运用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课文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引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层层深入,以理服人。这种经典的论证过程,必须在课堂中作为重点加以理解和训练。 在“引用”部分,分析文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于论证的作用,并进一步拓展学生引用经典名言,让学生强烈感受这些名言的说服力。在对比部分,通过“死”的不同含义的对比,让学生理解,让他们心服口服,感受文字鲜明的情感色彩,体会“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的境界。通过课件中的录像的例子,让学生体会作为主席用身边的生动事例说话,阐述为人民服务的论点,理解事实胜于雄辩,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短短第二自然段,集中了这些经典的论证方法,重点理解这一段巧妙的论证,并加以反复的训练,对于学生初步学习论证方法,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抓住重点、带动全文
面面俱到是面面不到,阅读教学关键要抓住内容与写法的关键点,如顺利突破将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关键,细细体会、研究,比整篇文章事无巨细地串讲要有意义得多,收获也更大。选用重点,深入分析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仅仅见好就收还不够,必须加大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和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说与写的结合,理解与说的结合,理解与写的结合。引伸、调动学生情感,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了拓展训练,强化学生对于方法的把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根据需要进行的拓展,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我抓住第二自然段作为突破口,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内涵,理解论证的方法,学生在研究、分析、解读中获得经验,这是“聚”的教学、聚的力量。在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后,我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文中其它自然段、其它经典名句谈感受、写体会,在训练中习得,在训练中掌握论证方法。 通过把握文章精髓,在一收一放、一聚一散、以点带面之中,让学生体会正确对待生死并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内涵,还应包括如何面对困难、正确对待批评以及团结等问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出教学的重点和实效。 强烈的情感冲击,缜密的论证分析,简明的学法指导,这些将为课堂上自如的交流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A、B案)A案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课前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或课件2.重点句子的课件第一课时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1.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为人民服务”的字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张思德同志而发表的一篇演讲(板书课题),相信同学们读后你会对“为人民服务”有一个正确理解和认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读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注意生字要读准字音。3.同学互相推荐读,教师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4.默读课文,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还有什么疑问?准备与同学一起交流。三、同学交流,理清思路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1.课文是围绕什么来讲的?(围绕“为人民服务”来讲的)2.文中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从三个方面讲了怎样才能为人民服务。A、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B
、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改正错的。C、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3.各小组代表提出小组同学的疑问,准备下节课共同解决。学生可能提出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等一些问题。四、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和新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质疑入手,品读课文。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呢,带着上节课疑问,我们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找出体会深刻句子画一画,简单作一下批注,汇报时可结合自己熟悉事例来介绍。1.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2.小组内交换自己看法,准备在全班交流。二、相互交流,突破重难点。1.根据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句子,谈自己体会。①结合生活熟悉事例谈自己对生死观看法。(学生可从李大钊或郝副营长等熟悉的事例谈谈对生死观的理解)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②引导学生读好二段。③同学们理解的很好,出示课件“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你怎样理解这段话?(三层意思:1.总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怕别人批评;2.是阐述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或缺点;3.只要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去做。)
④指读课文出示重点句子“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谈谈对此句话的理解。(因为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要搞好团结,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2.读课文1段,谈谈各自理解。从“完全”、“彻底”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齐读1段。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1.《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小学阶段首次接触的一篇议论文,说一说你领悟到什么?(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2.“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会议上的一篇著名演讲,同学们赶快用自己喜欢方式把课文背诵下来。四、说演结合,提升素养。调查搜集新时期“为人民服务”事迹,在下次语文活动课中讲给大家听。(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一小学郑淑丽)B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板书课题)二、激发兴趣,初读感知《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讲稿你们的爷爷奶奶曾经背过、爸爸妈妈也曾经读过,文中究竟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呢?1.通过课前阅读“资料袋”和预习课文,你知道《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
2.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3.交流初读收获a认读生字词b指读课文,校正读音c交流讨论: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三、品析词句,理解感悟围绕“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层层深入,进行具体表述的?细读课文,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会感受到毛泽东主席语言表达的魅力。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开头明确提出谁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为人民服务?a出示句子:“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⑴去掉“完全”、“彻底”两个词,比较读,体会两个词语中包含的意思。⑵说说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为解放人民而不惜流血牺牲的事例。b再读开头,感悟写法。(直接点题,亮明观点)c根据提示背诵: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的,是彻底地()的。张思德同志就是()。2.读2—5自然段,理解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a默读,思考: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b再读,动笔划出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c根据学生发言,顺势出示: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先理解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句意思,然后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可联系刚学过的课文里的李大钊、郝副营长等战争时期的人物,也可联系和平时期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人物。)⑵”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段话围绕怎样对待批评讲了哪几层意思?是怎样一层一层讲下来的?⑶“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联系过去的或现在的事例,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也可以是身边默默无闻的,说说怎样对待别人才是为人民服务。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1.战争时期,聆听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成立;建国以后,人们背诵着《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换来了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今天,你们──21世纪的少年朗读着《为人民服务》,收获到了什么?2.朗读全文第二课时一、读写字词,加强积累(重点指导“鼎”的笔顺,读写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二、品析片段,感悟写法1.品读课文2.3自然段,说说毛泽东主席在论述“人死的不同意义”和“正确对待批评”两方面内容时,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增强说服力的?(引用名言、举例子)2.这两段都围绕中心意思进行了分层表述。再次朗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三、读背摘抄,积累内化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2.
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薛法根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实录课堂实录2010-03-2322:09:48阅读87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题,预习过了,喜欢吗?亮出观点说说理由到底喜欢不喜欢?生:喜欢。师:说说你的理由。生:因为课文中的张思德同志是一个任劳任怨的人,毛主席为他写文章写得很好师:张思德是好人所以你喜欢。生:喜欢,因为张思德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得其所。师:有不喜欢的吗?全班不约而同,是吗?我知道一开始肯定有人不喜欢,但是真正读进去了你就会喜欢它。师: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即兴作的演讲。这样的文章我们先要发现观点,毛主席提出了什么观点,课文第一节一开始就提了出来,打开课文读一读找一找是什么观点。生读课文。师:发现了请举手。生:他们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师:课文中毛主席提的观点是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还有不同看法吗?找是哪句话。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师:为了人民的利益工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为人民服务。仔细读第一节这里的服务和我们一般生活中的服务有什么不同。仔细再读课文,用笔圈一圈关键的地方。生读课文。生:毛主席所说的为人民服务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平常生活中的服务是普通的,给人帮助给人方便的。师:毛主席这里的不同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生读。(师:大声一点,充满信心好吗?)师:生活当中有各种各样的服务,医院里为谁服务?马路上警察为谁服务?驾驶员为谁服务?营业员为谁服务?学校里面老师和员工为谁服务?这些服务与毛主席讲的服务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吗?生:平常的服务是一个职业指定的为一个人服务,毛主席是为共产党服务的。师:听一听老师来读,看看到底有何不同。读完问,他对这个要求与平常的要求有什么不同?生:彻底。完全。生:是彻底完全地为人民利益地服务。师:毛主席在这里提出来的观点生:毛主席所说的服务是为了解放人民的。师:当时有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解放人民。因为当时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生:毛主席说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彻底地解放人民的。师:怎样的是完全的彻底的?生:只要对人民有好处的就要为他服务。生:无论有什么困难,只要能做到就为人民服务。师:生活中是要有回报的,这里的呢生:是不需要回报的。生齐读第二句话。师: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容易吗?
生:不容易。师:生活中容易,但是要做到全心全意,一般人做不到,这是一个最高的道德要求,所以毛主席这里说的谁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生:他号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人民服务。生:共产党和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师:现在的政府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的军队,现在还有八路军、新四军吗?现在你能够找到谁?生:人民政府。生:解放军。师: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时期叫人民的军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最初叫什么?生:红军师:工农红军。解放时期的叫什么?生:解放军师:你现在看到哪些是人民解放军系列的?生:交警。师:你只认识交警?因为只有交警为你们服务过的是吗?师:还有武警等。你是人民吗?生:是师:我们大家都是人民中的一员。毛主席号召军队政府要为人民服务,而且要完全彻底地。他不是要所有的,是特指的人。生读第一节。师: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很不容易的,而张思德同志就做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人是什么样的人?生:是任劳任怨肯吃苦的人。生:是不求报酬的人。师:你觉得他是人什么样的人?生:伟大的人。生:平凡的人。生:品德高尚的人。师: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学习、尊敬、景仰、纪念。所以毛主席在追悼会上做这样的演讲。毛主席他围绕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他一层一层地论述。每一个自然段论述了一层意思。请你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哪一层意思。有的自然段需要你概括需要你归纳。划出重要的语句。师:同学们坐得非常端正,表情非常严肃,学习可以轻松一点。生读。师巡视:每一个小节它都讲了一个意思;有的学生划了许多句子,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师:我们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来学习概括,先看第二自然段,你找到那层意思的句子的请举手。师:举手说明你有没有信心,一年级举得很高,中年级就低了,高年级就不见了。生:第二节写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是不同的。师:是怎样的不同?生:有的----有的------师:你怎么知道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生读课文。师读课文,共三句,最后毛主席想说的是什么意思?生:张思德同志死的比泰山还要重的。
师:到底哪个意思?生:死得要有意义。师:什么意义呀?这篇文章不是很容易读,要真正读出意思来我们来看他是怎么说的?生读第一句。师:哪些意义呢?不清楚,再读第二句话。生读。师:人死有什么不同?一是——(重于泰山)师;什么叫重于泰山?生:就是死得有价值。师:还有一种是?生:轻于鸿毛。师:这句话是司马迁说的,不是毛主席说的,所以这一句叫引用。师:毛主席到底要说什么呢?读第三句。生读。师:这句话中用了个什么标点符号?生:分号。师:这个分号表示前面的句子和后面的句子是并列的。你们看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联系吗?分句前面的再读读。生读。师:看看这两个分句的意思有什么关系?生:意思是相反的。师:对是相对的,相反的,是运用了一个对比,从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来讲人死的意义是不同的。告诉为人民利益死是重于泰山。用的方法是对比。再读最后一句话。生读。师:评价张思德同志的死有没有价值只有一个标准,是什么?生:他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师:话没说清楚。标准是。生:这个标准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师:应该这样讲张思德同志的死是不是完全为人民的利益。板书:为人民利益而死是重于泰山。讲的就是这样的一层意思。同学们画的都是第一句,但第一句没有把这一节完全透彻地说明白,先总说,再说不同的意思,然后说怎样的死才是怎样的,最后下结论。师:第三节写的什么?生:读第三节的第一句。师:他划的是这句话有没有不同的。生读最后一句。师:到底两人的有什么不同,一起来读一读,男同学读一句,女同学读一句。师:男同学读的和女同学读的意思一样吗?生:一样。师:都讲了什么意思?生:都讲了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板书: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师:在写法上一样吗?看看男同学的四句话,发现毛主席说话有什么特点。生读。师;毛主席说话有什么不同?生:很坚定。师:怎么看出来。毛主席说话怎样?
生:他用了一个关联词。师:一个吗?他一连用了几个。我们读一读。一句就有两个。因为——所以,如果——就。读第二句。不管——都。再往下。只要——就。再往下,——就——。一连用了四五联词,论述的时候用了这些关联词就更严密,更清楚,就让人感觉很严肃很坚决。读时要注意。再一起读。师:这两句话中还讲了“精兵简政”这件事。这段话和刚才的话有什么关系?生:是毛主席举了个例子。师:这个意思说的是?生;党外人士只要提的意见有好处,我们就采用。师:也就是说只要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我们就采用,如果做错了就要改正。其实就只有一个意思。一连说了几次?(三次)中间一次是用事例来说的。演讲时用了三个意思来说就深刻了,用事例来说就更有说服力了。师:下一节围绕这个意思加了什么内容。(第四节)这一节隐含在其中,自己轻声读一读。生读。生:这一节写了为人民服务要不怕困难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师:她会概括的,让我们听听她是怎样概括的。生沉默。师:是自己概括出来的吗?生:这些课文中都有的。师:你是怎么读出来的,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你概括得很好但说不清楚是吗,谁来说清楚。生:课文中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就是——。因为他们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就是死得其所,所以根本不怕死。师:什么叫死得其所,所是什么?生:处所。师:死得有处所。那死在什么地方?生:死人民的利益而死。师:死在为人民利益而工作而奋斗而战斗的岗位上。这叫不怕牺牲,他对待牺牲是不怕的。有决心吗?生:一连用了几句排比句说明他不怕牺牲的决心。师:真好。同学们有的概括要真正能从课文中读出意思来。这里就讲了为人民利益要不怕困难。师板书:为人民利益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师:能不能一个人奋斗?要团结起来一起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奋斗所以要讲团结,要讲互助。所以这一自然段中毛主席讲的主要意思要概括的。师:什么叫五湖四海。知道什么是五湖吗?生不会,师回答。师:四海是哪四海?生不会。师回答。师:用五湖四海来表明什么意思?生:中国的每个地方。师:对了,这表示全国各地,这就是五湖四海。读书要读认真。师:革命目标是什么?懂吗?绝大部分同学还没有想清楚。生:是解放全中国。
师:讲对了,当时是抗日战争最紧要的关头,我们国家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着,所以共产党的最主要的任务是解放全中国,全民族,除此之外还什么?那就是为人民服务。当时的主要目标就是解放全中国,就是全民族的解放。所以党人民军队要团结人民一起奋斗。这里有个小知识点,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当时中国总人口多少?(四亿)有多少人口在革命的根据地上没有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只有四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形势严峻、残酷,因为有四分之三多的中国人民正被日本帝国主义压迫着,蹂躏着。所以毛主席说要不怕————————读。生读。师:一连用了三个要,如何读出气势来。再读。生读:我们的同志——师:你发现这样读体会到毛主席在演讲时是怎样的?生:一个比一个强烈。生;情绪比较激昂。师:演讲时就是要有激情,不能冷冰冰,再来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生读:我们的干部——师:这一句话也是一个排比句,是不是要很激情呢?注意这是毛主席在对战士人民群众作的演讲,这个演讲该怎样读,听老师来读,听好了谈一谈这个演讲给你什么体会。师读:毛主席当时可能就是这样演讲的。生:我觉得毛主席讲得很激昂很坚定。师;这段话同学们好好地读一读,要像老师这样作演讲。师:再读最后一节,讲的什么。生:读。师:最后一节讲的是我们要悼念死去的人,尤其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要开追悼会,以此来团结我们的人民。师:课文学到现在我们来看看黑板。这篇课文难吗/生:不难。师:难吗?生:——难。师:一开始很简单,但是要真正读懂是要认真的细细思考的,读书不能浮光掠影,浅尝则止,我们来看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毛主席提了观点发出了号召,他号召——读板书。根据板书总结:先讲了——然后讲了——接着讲了——最后讲了——师:每一层都围绕了一个中心,就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师:这是毛主席对我们党我们公务员提出的最高道德标准,但现在读起来仍然非常亲切。下面想象一下当一回毛主席,面对群众,面对人民,该如何演讲,同时用两只耳朵听一听你这个毛主席是怎样演讲的。这回读了,再谈感受和感觉。生读。师:请一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主席在这一段中用了哪些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一生读第二自然段) 生:用了列举名言,举例子,对比的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师:噢!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名言,怎么引用? 生:主席引用司马迁说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板书“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真奇怪,主席不是伟人吗,为什么还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知道司马迁吗,什么年代的人?
众生答:几百年,一千年,一千几百年,反正很遥远。 师:不,二千多年,干嘛要引用这么古老,这么久远的司马迁的话? 生1:司马迁是西汉年间很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是在毛主席之前的名人,所以引用他的话,也可以说是以理服人吧。 师:对啊!名人都这么说了。 生2:司马迁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说明,远在古代,人们就提倡这种精神。 师:从古至今,人们就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认识,你看,经典就是古老的智慧,永恒的真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它可以表达深刻的内涵,表达作者对死的看法。 师:那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课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一生读。) 师:读得真好,声情并茂。其实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会记得吗?(悲壮而豪迈的音乐响起,学生配乐吟诵。) 生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师:这是李清照的生死观,女英雄也可以豪情万丈啊! 生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生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生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5: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师:死又算得了什么,江山自有后来人。 生6: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师:这是谁说的?陶行知,这既是对教育的爱,也是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 生7: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这首诗大家刚刚学过,一起来一遍。 生(齐):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于谦也向天下人诉说他顶天立地的豪情壮志,同学们,这些都是关于生死的经典名言,它表达了一种英雄气概,民族气节,是那样可歌可泣,可敬可佩。所以名言带给我们的震撼是无限的,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引用名言(板书:引用) 师:接下来,主席又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观点? 生:应该是用对比的办法。 师:对比,怎么比?
生:“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师:(板书)“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替法西斯卖力,……,就……。” 师:(课件出示语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曾经为人民做过好事的,如果死了,就比泰山还重,但如果只为法西斯那些统治者,剥削阶级做事,比如汉奸,就比鸿毛还轻。 师:理解正确,还会举例子。 师:读完这段话,我发现,它其实就讲一个字,哪个字? 生(齐):死 师:(点击课件: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什么意思?能换个词解释它吗? 众生:牺牲、就义、献身、捐躯。 师:很好,同样是死,我们把刚才的解释放在这儿(点击课件: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同意吗? 生纷纷举手:不同意,这个死,得用“上西天、下地狱、见阎王、命丧黄泉,一命呜呼,呜呼哀哉……”解释。(期间,教师指导学生说出感情) 师:哎,同样一个字,为什么你却用完全不同的解释? 生:用的地方不同,意义也不同。 生:因为他们死的不同,有好死…… 师:有好死,有坏死,是吗?(全场笑) 生(纠正):这两个死,一个表达对法西斯的愤恨,蔑视,一个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崇敬、爱戴、钦佩。 师:说得多好啊,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啊!同样一个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感情。把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你们自己试试看该怎么读,这句话不好读,别看每个字你都懂,但要读好却不容易。(学生试读) 师:好,谁来读,像主席一样读出温度,读出感情,读出立场。 生1:(读) 师:你读得比较温柔。 生2:(读) 师:你读得很认真,但还没有表达出你的憎恨。我来试试看,你跟着读好不好?(师范读) 生2:(受到启发,饱含感情,读出强烈对比,全场热烈掌声。) 生3:(读出褒与贬,爱与恨,全场再次热烈掌声。)
师:你读出了看不起的态度,读出了憎恨的情感,是啊,主席早已把这些走狗看作一堆粪土。 师:很好,主席用了对比的办法,接下来,主席还用了什么办法论证? 生:用了举例的办法。 师:举谁的例子? 生:张思德。 师:(板书)举例:张思德。 师:刚才我们从资料上大概地了解了张思德同志,但是还不清晰,很模糊。为什么主席会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那张思德到底是怎么为人民服务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非常珍贵的镜头呢。(播放《张思德》电影剪辑镜头)张思德一生都在跑,风里跑、雨里跑,不停地向前跑,他到底跑去干什么?你看到了就喊出来。 生(喊):跑着送水、送信、送轮胎,他跑着跳进急流,为老乡追猪! 师:他傻,人家都叫他傻二娃子,想看看他怎么“傻”的?(一组做任何事情都尽全力的镜头) 生(喊):唱歌、种地、烧炭……(为张思德的纯朴可爱,学生边喊边笑。) 师:他从小是个孤儿,那他是不是没有亲人呢?这抱着的,是从不说话的孤儿,最后却叫他爸爸。这个哑巴老头,思想不通,哭、闹、绝食,可最终却把张思德当作最亲的儿子。(播放感人的“父子”情深的镜头,学生陷入沉思。) > 师:见到张思德了吗?你最喜欢哪个镜头?你觉得最感人的是哪个镜头? 生1:最喜欢跳下河去追猪的镜头(全场笑)。他跳下水,那是有生命危险的,可他为了老百姓的利益,毫不犹豫、奋不顾身。 生2:我喜欢抱孩子的镜头。 师:你喜欢他当未婚爸爸啊!(全场笑) 生2:不是,孤儿内心寂寞、孤独,但张思德却无微不至地关心他,温暖他孤独寂寞的心。 师:爱的力量使从不说话的孩子终于开口了、欢笑了! 生3:我喜欢他不停地奔跑的镜头,因为这一平平常常的动作,说明他一生都在不停地为人民服务。(全场掌声) 生4:我喜欢张思德帮助哑巴老头的镜头,有一个细节,是张思德为老人戴眼镜,从这一动作中,可以看出张思德饱含深情、细致周到,充满了对老人深深的爱。 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了解了张思德,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战士,这么可爱的战士,最后,他又是怎么离开大家的身边呢? 师:(播放张思德牺牲的镜头)炭窑坍塌了,张思德牺牲了,临死前,他还拼命地把战友推出窑洞。(生深深感动,饱含热泪。)
师:为什么他时刻想着别人,时刻把自己遗忘? (学生谈感受。) 编者按:转贴作品《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2010-03-2322:04:12阅读14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学生视角:“为人民服务”是我们都熟悉的一句话,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它究竟蕴含着什么深刻含义?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深刻的内容。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教师思考:本文是一篇演讲辞,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是对学生进行良好革命人生观教育的良好教材。但由于文章内容背景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为遥远,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与文章写作背景相关的信息资料,同时准确把握议论文在小语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特点,也是确保教学成功的关键。重点:1、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2、 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逐层论述的思路。设计特色:读、议、画、悟多种手段运用,理解课文的论述美。信息资料:1、 收集张思德及文章写作背景资料。2、 收集议论文写作的相关文学常识材料。教学要求:1、 自学本课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2、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3、 深入阅读理解,体会文章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4、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 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流程:一、发谈话,引出课题。你听过“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吗?对这句话你了解多少?(挖掘学生已知,自然引入,利于找准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学习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2、 再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进一步认识。(1) 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自由交流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初步理清文章的层次。(2) 交流收集到的议论文写作常识性材料,了解文章论述上的特点,通过读书,加深体会。(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所在,但读书活动不是机械的照本宣科或简单重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读书的目的性,在读书中理解,在读书中提高,在读书中体验。)3、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课堂练习1、 把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2、 填空,并体会这些句子的特点。(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四、师生共同回顾,交流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影响。2、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认识课文是怎样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展开论述的。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阅读理解的能力。4、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流程:一、回顾上节内容,确定阅读方向。1、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2、 作者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组织了哪些内容?二、自主研读,合作交流,提高认识。1、 自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深入理解,并说出自己的感受。2、 结合学生的合作学习,教者可以适当提示研讨的问题。如: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结合现实生活的事例,谈谈你发现的“为人民服务“的人和事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合作交流,既利于创造性地理解课文,又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三、深读背诵,升华理解。1、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背诵。2、 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体会。四、课堂练习:1、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录在积累本上。2、 选择恰当的词语,并仿写一句话。()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五、实践活动收集一些简短的议论文,阅读体会并尝试动笔写写看。板书: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完全……彻底…… (提出论点) 不怕牺牲,像张思德那样为人民服务就要 不怕批评,只要……就…… (逐层论述) 不怕困难,团结互助 开追悼会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发出号召)《为人民服务》说课设计说课设计2010-03-2322:02:01阅读25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一、说教材《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选编这篇文章,有几方面的意义:一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二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难点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 ⑴ 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⑵ 理解“彻底。鸿毛、兴旺、寄托、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⑶ 理解文中含义深的语句,如: ①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②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能力训练点: ⑴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⑵ 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3、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美育渗透点: 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本文的语言之美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美。三、说重难点1、重点: ⑴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⑵ 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2、难点: 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3、解决办法: 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子,可让学生画出关联词语,反复读,然后依据表达的意思逐层加以分析,从而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四、说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
简介张思德: (可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及搜集的资料先说一说对张思德的了解,教师适当作一下补充。)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 本文以什么命题?(中心)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检查初读情况。 (可指名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三、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1、探究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⑴ 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⑵ 勾画句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学生大都会勾画出“完全”和“彻底”两个词语。“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到目的决不休止。只有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⑶ 教师小结: 这段话点明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 ⑷ 齐读。 2、探讨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⑴ 读课文,勾画这段的中心句。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⑵ 教师引导: 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句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作论据,然后具体讲了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了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⑶ 理解司马迁的话。 (可在理解句子含义之前,抓住“固”、“或”和“于”几个词语来理解。“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
⑷ 谈一谈生活当中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 (可让学生先组内交流一下,然后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例在班内交流。如董存瑞、雷锋、孔繁森、赖宁……) ⑸ 教师小结: 这段话主要讲了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及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观。四、布置作业 1、熟读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