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代馨香,德配天地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于丹《论语》心得
一群鲜活的学生一段经典的对话一个永恒的话题
俟,音sì莫,mù甫,音fǔ哂,音shěn相,音xiàng铿,音kēng沂,音yí喟,音kuì雩,音yú冠,音guàn正音
——志向孔子问志四子言志孔子评志思考:读课文,思考孔子及其弟子就何话题展开对话?总共描写了几位人物,那几位?五位。子路(由)、冉有(求)、公西华(赤)、曾晢(点)和孔子。整体感知
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由)(点)(求)(赤)陪长者闲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问志以:因为以:因为居:平常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如或知尔:如,如果;尔,你们何以:何为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些对话能体现出人物的何种性格?直爽,敢做敢为,其理想侧重于勇力四子言志率尔:轻率摄:夹乎:在之:它比及:等到方:义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因:叠加饥馑:饥荒前一“之”代“千乘之国”,后一“之”代“师旅”。(状语后置)
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态度谦逊,其理想侧重于经济生活如五六十:或求也为之:它(六七十之邦)可使足民:使动,使……足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等待这些对话能体现出人物的何种性格?
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谦虚谨慎,其理想侧重于礼乐教化之:治国之政看看这些对话能体现出人物的何种性格?端章甫:都名词作动词。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
弟子志向结果子路冉有公西华比较细读,进一步探究文本意义。自由诵读三子言志的文字,摘引原文完成下面的表格。千乘之国(内忧外患)有勇知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民足礼乐俟君子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小相冉有有什么志向?达到什么结果?
看看这些对话能体现出人物的何种性格?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洒脱高雅、卓尔不群。其理想侧重于无为而治,个人活得愉快潇洒鼓瑟希:鼓:名作动,弹瑟;希:通“稀”舍瑟而作:放下;站起来异乎三子者撰:于(和);状语后置莫春者:通“暮”浴乎沂,风乎舞雩:乎,在。风:名词作动词,吹风状语后置
探究一:曾皙是的“志”是什么?这幅“暮春同游图”,实际上就是委婉展现了曾点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曾点描绘了一种超然的“世外桃源”,无拘无束,自由快乐,即隐士的生活景象,表现了淡泊宁静的心态。
子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孔子评志为国以礼:状语后置其言不让:谦让则:就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司仪;大司仪政治主张:以礼治国
对四位弟子和他们的志向,孔子最欣赏谁?为什么?
探究二:为什么“孔子喟然与点”?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为国以礼”。曾点的志向突显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皙的这段话,表达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因此曾皙的话不仅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灵的折射。
沂水春风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一种至真至善的人生境界
1、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2、唯求则非邦也与?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1、子路率尔而对曰2、鼓瑟希,铿尔3、尔何如?赞同,同意句末语气助词,吗如果或者至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你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一词多义
三、词类活用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浴乎沂,风乎舞雩。端,章甫:都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鼓:名词作动词,弹奏。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风:名词作动词,吹风
四、指出下列句式结构1、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即何以应为“以何”状语后置,即以师旅加之。
作业1、重点章段默写一次。2、作业本P651----1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