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风》新课改课堂实录河南省孙丽师:有一句话大家都熟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不能无“志”,志向、志趣、意志。那么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又有怎样的志向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沂水春风》师:本课还有另外一个标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那么,同学们,你认为哪一个好?生:《沂水春风》好,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师:说的很好。下面请同学们记住一个成语,沂水春风,比喻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分角色朗读课文)师:课文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如果说开头部分总结为“问志”,那么,下面怎么总结?生:述志、评志。师:很好。师: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深表赞同?生:曾皙所言句勾勒了一幅童子、冠者风咏而乐的图画。孔子的太平社会就是行仁复礼恢复西周以来君臣有序的等级制度,建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和谐社会。生:三子者言志,或言使有勇,或言使足民,或言为小相,都非常契合孔子实现理想的现实步骤,曾皙则用非常感性的图景表达了这一志向。
生:曾点的话,是太平社会的缩影。生:曾晳的说法体现了归隐的人生境界。生: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甚至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表示想要放弃追求去过一种清淡自适的生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此次谈话时孔子已经60多岁,孔子一生奔走列国,四处碰壁,最后只得回到鲁国讲学授徒著书立说。晚年的孔子对世道看得已经很清楚了,他决意不再求仕。而孔子之所以赞赏曾皙所言之“志”的关键就在于曾皙所说正合于“天下无道则隐”。曾晳的无意用世之言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共鸣。生:曾皙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礼乐交融的奇幻世界。生:曾皙的话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生:曾皙所描述的乃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祭祀之时,要有仪式,要有颂歌,要有酒食等祭品。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历来对这一问题都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师:孔子“哂”子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对此如何评价生:笑子路说大话。生: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失意的一生的嘲笑,颇有点自嘲的意味,子路的雄心壮志自己也有,可现实却是残酷的,因此,这一笑实际上是自已无奈的苦笑。生:笑子路不谦让。子路“率尔而对”
,不等老师点名就先站起来,不懂得谦让,因此老师不高兴。生:谦虚的确是一种美德,可难道仅仅是在别人面前凡事都说“我不行”、“我才能有限”吗?谦虚,应该是对自己正确的估计,有永不满足的进取心,我们可以设想:要是当年的毛遂说话也是那么“让”,也许赵国就会早几十年被灭掉,但毛遂并没有害怕被人斥为“不让”,而是大胆自荐。终于,使他的才能得到了发挥。生:在当今社会,竞争尤为激烈,人们就必须具有冲破旧框框的勇敢精神,要敢于像子路那样大胆地言志、献才。尤其是青年人,应该像子路那样,不怕别人“哂”,要敢于把自己的志向讲出来,让社会了解才能,挑选自己!师:朱熹说“盖许其能,特哂其不逊”。一句“率尔而对”让子路背上了“鲁莽草率”的名声。孔子提出了“中庸之道”,并且以“温良恭俭让”作为儒家行事的准则。由于后世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宣扬,这些理论就渐渐成了人们行事的信条,它既培养出了中国的“谦虚”美德,也造成了中国人的一大弱点——不敢提出创见,尤其使青年人“少年老成”,不敢直言大志,不敢直抒胸臆。因此同学们更应该有子路那样的气魄和胆量。
师:文章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刻画出了几个人不同的神情风貌、性格特,请根据课文内容加以分析。4位弟子个性鲜明,抱负满腔。我们在座的同学,一定有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一样个性思想的人。今天的你欣赏其中的那一个人?生:我欣赏子路,直率、大胆、敢作敢为。生:我欣赏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别人上课他奏乐,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还不紧不慢地做了一串结束弹奏的动作,然后才站起来。悠闲自得,从容不迫,如闲云野鹤,淡泊,潇洒等。生:我欣赏公西华和冉求,谦谦君子,不张扬,不冒进。师:同学们一定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果你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看十个人,一人一个缺点,加起来你就得到了十个缺点。相反,如果你经常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你会吸取更多优点。师:扩写曾皙所说的《沂水春风》图,100字以上,课下交流。师: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远大的理想即使短期内不能实现,也会产生极大的动力,尤其是在座的青少年更当志存高远。最后,送给大家很经典的一段文字,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教师现场背诵)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郁郁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