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⑵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主要是整数的运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问题1:“我从学校出发沿某条路向东走米,再继续向东走米,那么两次我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这里都表示有理数,这显然是求两数之和的问题,于是引出要研究的有理数的加法问题.(二)、探索新知问题2:既然均是有理数,它们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或者零.同学思考一下:的符号可能有几种情况?(学生根据所学过的数的情况,容易想到有以下几种情况:同为正数、同为负数、一个正数一个负数、加数中有一个是0;)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几种情况下有理数的加法问题.在研究之前,首先提醒同学注意正确理解“向东走米”的含义.为了研究的方便起见,用数轴来帮助我们,并设向东为正.问题3:请你分别把a、b赋予不同情况的有理数,然后进行加法运算,你会有什么样的结论?你能发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吗?情况1.若同为正数:不妨设,用数轴表示如图:(有同学可能会说,这么简单不用数轴也能算出来.这时要告诉它,这里用数轴的目的并不是要结果,而是要体会过程,以便在其他的情况下为用数轴解决问题)显然一共走了35米,写出算式就是:(+20)+(+15)=+35
oBA201535情况2.若同为负数:不妨设,这时应怎样用数轴表示?(学生画数轴)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是:我向西走了20米后,再向西走了15米,我实际向东走了-35米.即:情况3.若一正一负:不妨设.请同学们用数轴表示出来,并解说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如图)(实际意义就是我向东走了20米以后,接着我又向西走了15米.我实际是向东走了5米)即:情况4.若呢?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怎样用数轴来表示?(同学操作)结果:情况5.若时,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结果:情况6.若时,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又是什么?结果:情况7.若时,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结果:情况8.若时,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结果:综合以上几种情况,得到8个式子,我们将这8个式子分成同号、异号、有零的三种情况统计如下:(1)同号的情况:;.(2)异号的情况:;;
;.(3)有零的情况:;.同学归纳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若归纳不完整,则有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直到法则完善化,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时:(1)若绝对值不相等,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2)若绝对值相等,和为0.也就是相反数的和为0;3、一个数与0的和仍得这个数.巩固练习:计算:(先口述运用法则的过程,然后说出计算结果)从计算的过程看,你有什么发现?(1);(2);(3);(4);(5);(6);(7);(8).归纳:进行加法运算时首先判断关系、其次确定符号、最后计算绝对值.(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问题4:计算下列各题:(1);(2);(3);(4);(5).(四)、小结与作业小结:1.加法法则(主要是异号两数相加);作业:习题1.4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