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有理数的减法(1)广西区宾阳县洋桥初级中学 麻慧连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学目标:1.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通过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运算。2.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体会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转化思想,并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交流、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以及把减法正确地转化为加法。教学辅助手段: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PPT和实物投影)演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检查。教师提问,检查效果。【问题1】北京某天的气温是-3℃~3℃,那么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温馨提示:(1)-3℃~3℃是指最高气温为3℃,最低气温为-3℃.(2)温差是指最高温度减最低温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读题,独立思考,回答问题。在本环节中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对温差的理解;(2)学生能否准确地表示出3-(-3);(3)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通过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学习有理数的减法作铺垫.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减法模型的建模思想.二、观察猜想,探索新知【问题2】请同学们观察温度计,看一看3℃比-3℃高多少摄氏度?学生观察得出结果:3-(-3)=6.教师分层次提出问题:(1)怎样理解:3-(-3)=6?被减数-减数=差(2)想一想:3+___=6.通过学生观察温度计,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体会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3)观察(1),(2)两个等式得出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从结果中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4)思考:对于其他的数,这个猜想还成立吗?学生独立完成,尝试解决.教师适当点拨.在本环节中,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对两个等式的认识;(2)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利用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帮助学生理解3-(-3)=6.【问题3】将上式中的3换成0,-1,-5,用上面的方法考虑:0-(-3),(-1)-(-3),(-5)-(-3).思考: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在本环节中,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2)学生参与问题的研究如何.【问题4】减去一个正数,还等于加上这个正数的相反数吗?举例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在本环节中,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理解了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过程.【问题5】计算:9-8=____; 9+(-8)=_____15-7=____; 15+(-7)=_____从中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计算,思考问题,并进行归纳。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在本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对有理数的加法计算是否准确;(2)学生是否注意到有理数减法的特征;【问题6】你能用语言表述你的发现吗?【问题7】你能用字母把法则表示出来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得出结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在本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正确表达;(2)学生能否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加强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述减法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用字母表示减法法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一、基础训练,拓展应用例题:计算:(1)(-3)-(-5); (2)0-7;
(3)7.2-(-4.8); (4)教师讲解示范(1)(2),学生独立完成(3)(4).教师在讲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1)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2)减正数即加负数,减负数即加正数.思考:一般地,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差的符号是什么?练习:教科书第23页练习第1、2题.在本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熟练地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再利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且归纳运算中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的运算能力的提高.一、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问题8】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体会?还有什么疑惑?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作业:教科书第25页习题1.3第3、4题.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梳理,使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板书设计:1.3.2有理数的减法(1)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例: 练习① 解:(1)② (2)③ (3)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4)文字语言:符号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