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反思

ID:1185461

大小:3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7-1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2.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渗透化归思想。3.熟练地进行两个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交流,发现运算规律,归纳运算法则。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条件,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教学难点  转化过程中符号的改变。课前准备计算:(1)4+(+3);       (2)(—3)+5           (3)0+(—7)(3)7.2+4.8         (4)(-3)+(-5);  (6) 7+(—3)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收看天气预报的同学都知道,今天,贺州的最低气温是15℃,最高气温是21℃;北京的最低气温是-3℃,最高气温是4℃,那么我市今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温差是多少?北京的呢?(—)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 活动一:                                                                                              (一)提出问题:由上面问题可知,计算北京这天的温差可列式为:4—(—3)如何计算:4—(—3)呢? 4—(—3)=??+(—3)=4因为 7+(—3)=4所以 4—(—3)=7                                    问题:我们每次进行的有理数的减法运算都要这么想吗?由上面练习知:4+(+3)=7       因此 4—(—3)=4+(+3)问题:观察上面等式从左到右发生了什么变化?问题:把—3换成—5,—9,—11看看你的发现还成立吗?减数是正数结论还成立吗?被减数是负数呢?把—3变成8,10,13;把4换成0,—1,—5试试结果如何?问题: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的结论吗?(二)归纳法则师生共同得出: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问题:用字母如何表示这一法则呢?     a—b=a+(—b)活动二:例题学习: 例1.计算 (1)(—3)—(—5);     (2)0—7(3)7.2—(—4。8);   (4)(—3)—(—5) 解:(1)(—3)—(—5)=(—3)+5=2(2)0—7=0+(—7)=—7(3)7.2—(—4。8)=7。2+4。8=12(4)(—3)—(—5)=(—3)+(—5)=—8。                                                 小结:由计算可知有理数的减法,被减数不变,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变为其相反数。练习:计算:(1)—1—2 ;      (2)(+4)—(—7);(3)(—5)—(—8);(4)0—(—5)(5)(—2。5)—5。9(6)1。9—(—0。6)例2: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4米,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为—155米,珠穆朗峰顶部比吐鲁番盆地底部高多少米?解:       8848—(—155)=8999(米)                        答:珠穆朗峰顶部比吐鲁番盆地底部高8999米?轻松一刻:8848米有多高?你能用你身边的具体事物比较吗?练习:1、计算:(1)比2℃低8℃的温度;     (2)比—3℃低6℃的温度2、某河流的水位第一天上升8cm,第二天下降7cm,第三天又下降了9cm,则第三天水位比刚开始的水位高多少厘米?本课小结1.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困惑吗?布置作业 P25 3;教学反馈 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实例计算,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又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发现,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形归纳运算法则,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本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本课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存在差异,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但还有些学生在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总弄不清该减去哪个数的相反数,有的甚至把被减数也改变符号,特别是减去一个正数时,往往又再加上该正数,如误解——=—+。因此,教学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完善。 本次学习,内容丰富,有专家对新课程的专题分析讲座;对课例的讲解;也有课堂实录,通过学习,收获不少,受益多多。现将学习感受总结如下:一、新课程理念更符合时代的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改变过去如何讲授结论,如何发现定理,公式,法则使学生理解,记忆,然后运用的教学方式,过去也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学习方法,但这只是教师的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被老师牵着走,跟着老师学会,新的教学方式是要使学生会学。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按预设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而是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组织学生探索问题,在小组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合作伙伴。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二、教学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有意义的学习能诱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因此为了使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首先学习材料必须是有意义的,也就是使学生感到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对生活实际和数迷的发展都是有用的,另外,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要具有适当、可以与新知识进行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知识,从另一角度来说就是新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难度适当,新知识对学生既有智力的挑战,又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赢得挑战,新知识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识处于最近发展时,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成功一半。三、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尽量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相研究。学生通过在小组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大胆发表见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在日常的教学中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有个性的过程。四.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从重功能。首先,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但如果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就会受到挑战,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被空前地重视起来。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于是,促使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再次,改变了教师支教学能力的认识。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转移,将促使教师重新反思一堂“好”课要求教师具备的教学能力是什么。也许一个板书并不漂亮、口语表达并不是很利落的教师也能上出一堂好课来。因为“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更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的板书和口语表达能力已不再是一堂好课的必要条件了。只要这位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可见,教师需要对“教学能力”进行新的思考和认识: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已不够了,自主实践将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此外,更具挑战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五、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在转变观念和方式的同时,重建制度,这同样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就学校教育内部而言,观念更方式转变的最大阻力来自落后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怎么可能让教师生发出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呢?对于本次课程和教学改革,教师反映最强烈的也就是教学管理和评价问题。他们盼望、呼吁与新课程、新教学相适应的新管理、新评价。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具有核心性的意义,它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观念和行为问题。当然,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本身需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完善起来,也可以说,它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是互动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总之,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为此,需要教师全身心的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