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有理数的减法》文章发表:baybjfcu 发表日期:2005-03-11 阅读次数:198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2.能熟练进行整数减法的运算。〖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5节的内容,是在介绍了数轴和绝对值以及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以后出现的,是代数中的传统内容。教材以天气预报中最高温和最低温之差引入有理数的减法
,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温差,再通过一系列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结果的对比归纳出有理数减法的法则,最后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整数减法的运算。教材中只涉及整数的运算的目的是通过这节课理解法则,以免繁杂的运算冲淡该节课的重点,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状况分析〗 宜昌市六中是地处宜昌市城区中心的市级名牌初级中学,共有1500多学生。该班是学校对七年级所有学生在进行入学情况调查后,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兴趣特长以及性格特征平行分班组成的一个班级。该班有51名学生,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男生思维比较活跃,女生稳重踏实。〖课堂实录〗 (一)探索法则 师(站在学生中间):同学们好! 生(齐):老师好! 师:这段时间天气很凉爽,你们能感觉到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 生:(争先恐后,举着手抢着说)22℃,23℃,26℃等等。(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昨天刚好看了温度计是26℃。 师:好,真是有心人,在黑板上写下26℃后又问:现在还吃冰棍吗? 生(齐):吃! 师:怎么和我家小朋友一样(老师有一个刚满6岁的儿子),昨天他去冰箱拿冰棍时,我用温度计测了一下冷冻室的 温度是零下5℃,请问如何表示呢?(一生走上讲台写上-5℃) 师:请问,昨天的气温与冰箱冷冻室的室温的温差是多少? (大部分学生脱口而出):31
℃ 师(惊喜状):你们怎样得出这个结果的?来,说给我们听听。 生1(十多位学生举手):老师指了其中一位学生,说:我用26减去-5得到的。 师(转过身上讲台)写下26-(-5)=31。 (师面向学生走下讲台又来到学生中间)问:你怎样计算26-(-5)的呢。 生2:因为负负得正? 师:你能说具体点吗? 生2接着说:因为-(-5)=5。 (一学生举手示意,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发表意见):我们可以将-(-5)看成是-5的相反数,也就是5,而26+5=31。 (另两学生不同意见,站起来问):你怎么知道26-(-5)中间有加号呢? 前一学生(面带歉意地)
笑,小声嘀咕:我想的!(老师见状就将话锋一转)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让我们先听听其他同学是怎样计算26-(-5)的,好吗? 另一学生:我认为-5在数轴原点左边5个单位,26在原点右边26个单位,所以它们之间相距31。 师:她是借助…… 生(齐):数轴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师:(竖着大拇指)非常好!(还有几个学生高举的手未放下,老师微笑着示意其中的一位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3:我将被减数和减数都加+5。 (师生的第一反应是疑惑,还没有弄明白该生说的是什么?师示意学生将式子写在黑板上) 如下:(26+5)-(-5)+5。 师生恍然大悟(不禁):噢!真聪明! 师:但是你们能看出他写出的式子有没有小问题? (课堂停顿了几十秒钟,学生在观察,一女生很小心地举手,教师示意她发表意见。) 生4:应该有一个括号。 师:在哪儿?请你到黑板上来写一下! 生4将式子改为(26+5)-[(-5)+5]=31-0=31(并写出结果) 师:真棒!后一步我们将专门讨论添括号、去括号的法则,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二)归纳、验证法则 生5:我发现减去一个数就是加上相反数。 (师同时指点)黑板上已板书出来的式子26-(-5)=31,26+5=31。 师:让我们完成书中第53页的练习后,再讨论这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好吗? 学生在书上完成做一做后,自觉交换检查。 师:做完这些练习题后,你们能发现什么结论? 学生先分小组展开讨论后积极举手发表意见,其中第七小组三位男生没有协调好,三个人争着抢着说:减去一个数就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师用红色、黄色粉笔标示。26- (-5)=26 + 5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师将法则板书在黑板上。(三)运用法则(略)
……〖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减法并不难,但在教学过程中平铺直叙,很容易陷入枯燥乏味、学生厌学的状态。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法则并了解化归的思想方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法则,让学生成为探索问题的主体。事实证明:这节课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如一学生的算法是将被减数和减数各加上5,这是本节课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案例点评〗 这是宜昌市一节研究性的公开课,要研究的问题是:怎样在“数学法则”一类的教学中改变只重掌握结果和熟练计算的做法。 教师在课的开始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温差现象创设了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了探索问题的抓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从而经历了法则的形成过程;从有理数减法问题提出到归纳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整个教学过程表明:坚持新课程的理念,转换教师的角色,以引导者、参与者的形象介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改善课堂上对“间接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无疑可以养成学生主动探索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运算法则、规律的教学中也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是这节课给我们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