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减法》的教学反思教者:庞春明2008.9.29 本节课是北师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5节,本节课从实际问题(温度差)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由小学学段的“被减数-减数=差”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4-(-3)=7(1)4+(+3)=7(2)4-(-3)=4+(+3)(3)通过对比三个式子使学生思考减法计算,引导学生自己举出几个例子来验证下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计算中发现,总结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本课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存在差异,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但还有些学生在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总弄不清该减去哪个数的相反数,有的甚至把被减数也改变符号,特别是减去一个正数时,往往又再加上该正数,如误解——=—+。因此,给学生总结了a-(+b)=a+(-b)指导学生观察式子,发现在有理数减法的计算中,要把减法变成加法,需要改变的符号有两个,首先把减号变成加号(变加法),然后要把减数变成其相反数。在课后,数学教研组的同事们亲切指导和点评,使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以下问题:1.讲解稍微有点多,在本节课上,重在学生练习,应该讲本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尽量缩短,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即可;2.在本节课上,板书稍微有点混乱,且对于例题的处理方式也不是很好。在上述问题中,板书是我一直以来的弱项,我将不断改善,在讲课方面,我以后将多听老教师的课,在每节课前,先听老教师是怎么上的这个节课,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以便在自己上课时,能够准确把握每课时的重点。
《教育储蓄》的教学反思教者:庞春明2008.11.20本节课是北师版七年级(上)第五章第8节,在组织学生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时,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一、是在年利率有关问题中,要分清是几年期的利率,总利息的计算方式为:利息=利率×期数×本金;本息和=本金+利率×期数×本金;二、是要分清储蓄种类,教育储蓄和国库券不收利息税,其它储蓄征收20%的利息税,即在计算利息时何时要乘以80%,何时不乘以80%,要把握好;三、是银行存款不计复息,即第一年的存款利息,不能作为第二年本金的一部分,如小明参加教育储蓄1000元,利息2.7%,存三年期,到期计息正确方法为:1000×2.7%×3=81元;四是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不论是设未知数还是找等量关系,都要在题目中找到依据。我们在教学中就增加了一些现实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使学生愿意并且有机会去参与实际的工作。例如在课前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资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对于现实生活的作用。本节课的设计中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和教学过程中新增加的素材,学生的课后作业都体现了这一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带着迫切求知的心态,去积极的学习知识并及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来,这就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教育价值。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既要体现热爱和追求知识,更要体现热爱和追求生活。因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成智慧,是文明沉淀成人格。
《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教学反思教者:庞春明2009.3.9本节课是北师版七年级(下)第一章第3节,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现总结如下:1.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情绪饱满,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较好地做到共同参与、独立探究、合作交流、良性竞争。2.在知识呈现的各个环节,按照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了有效的梯度设计,学生能够按照一个科学的思路,有条理地进行探索。班上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也能够积极思考,“逐步攀登”,到达目标。“过关”阶段,在保证完成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学生自主选择任务,进行挑战,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3.真正做到以人(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来说,学习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体验,他们要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推理等不同的思维过程,也会经历好奇、紧张、疑惑、困难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我做到积极鼓励、小心呵护、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教学反思教者:庞春明2009.6.15《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是北师版七年级(下)第七章第3节,按照我们的集体备课时间,授课方式采用分组教学,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后先要学生在小组内动手交流并整理所获得的信息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组内成果,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授课中贯穿了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探索过程,“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落实比较好。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主要内容是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轴对称,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它的判定方法,进一步学习等边三角形。本章,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重点,要注意让学生掌握。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里,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给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素材,在教学中我们注意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引入概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本章内容较多,教学时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机的整合。在内容处理上,书中含有大量的思考、探究、归纳等,然学生多活动,探索发现几何,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发现的基础上,再经过推理证明这些结论,使得推理证明成为学生观察、试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是图形的认识与证明有机的整合。例如:对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的性质的得出,通过设置“探究”“思考”,让学生剪出等腰三角形,并进一步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思考其中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进而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接着,通过做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证明。这样,让学生经历观察、试验、探究、归纳、推理、证明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