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见课本P28.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我们仍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2、能力与过程目标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五、教学手段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六、教学方法注意创设问题情景,选择“情景---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七、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接下来就应该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出示蜗牛爬的动画幻灯片)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2、学生探索、归纳法则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活动,进行乘法法则的探索。(1)教师出示蜗牛在数轴上运动的问题,让学生理解。蜗牛现在的位置在点O,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向左的方向为负;现在时间后为正,现在时间前为负.a.+2×(+3)+2看作向右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后。结果:3分钟后的位置+2×(+3)=b.-2×(+3)-2看作向左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后。结果:3分钟后的位置-2×(+3)=c.+2×(-3)+2看作向右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前.结果:3分钟前的位置
+2×(-3)=d.(-2)×(-3)-2看作向左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前。结果:3分钟前的位置(-2)×(-3)=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仍在原处。思考:积的符号与两个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积的绝对值与两个因数的绝对值又有什么样的关系?(2)学生归纳法则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同号得(-)×(+)=()异号得(+)×(-)=()异号得(-)×(-)=()同号得b.积的绝对值等于。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出示幻灯片)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例1计算:(1)(-5)×(-3);(2)(-7)×4;(3)(-3)×9;(4)(-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2.见课本P30页4、分层练习,巩固提高。巩固练习(1)确定下列两个有理数积的符号:(2)计算(口答):①②③④⑤⑥⑦⑧(3).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是正数、负数还是0。(1)4X=-16(2)-3X=18(3)-9X=-36(4)-5X=05、小结(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2)如何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当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为零。6.作业布置课本P30页练习1,2,3.课后反思: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的乘法以及初中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及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基本运算,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又是以后学习有理数除法等数学知识的铺垫,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注重交流合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