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1《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探讨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1《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探讨

ID:1186280

大小: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7-1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有理数乘法法则教学探讨由于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难点所在,就是运算的因式含有了负数,如何自然地由原来正数的乘法过渡到带有“负数”的乘法,如何体现这些运算法则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困扰很多教师的问题.特别地,对“负负得正”的理解,是关键所在.下面提供一个教学设计,并做简要的评析,来探讨这一问题.一、教学内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过程与方法: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概括过程,学习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的解决问题方法;3.情感与态度:体验有理数乘法法则源于实际的需要,初步理解法则的实际意义.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难点是规则“两数相乘,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则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的概括,以及“负负得正”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路线,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若小虫向西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2分钟,那么结果有何变化?(二)探索规则两数相乘,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则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如果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1)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列出式子:3+3=6.根据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同样可以得到:3×2=6.即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6米处.设小虫原来在原点位置,用数轴表示这个过程为:(2)对于第二个问题,根据有理数相加的法则,可以列出算式为:(-3)+(—3)=-6.和(1)比较,同样可以得到另一算式:(-3)×2,那么怎样求它的结果?【分小组讨论】求出算式(-3)×2的积.3×2是2个3相加结果为6.通过类比,很容易得到,(-3)×2的意义是两个-3相加,其结果为—6.这是用两种不同的运算来求解的过程.我们就此求得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6米处.设小虫原来在原点位置,用数轴表示这个过程为:【试一试】求下列算式的积1)3×33×45×7 2)(-3)×3(-3)×4(-5)×73)3×(-3)3×(-4)5×(-7)分析:对于1)和2),通过以上的学习过程很容易得出结果.而对于3)这一类,可以通过乘法交换律的推广转化为2)进行处理.我们知道3×2与2×3的结果相等,3×4与4×3的结果也相等.根据是正数相乘的乘法交换律.其实,这条规律对于含有负数的乘法也成立.也就是说,3×(-2)=(-2)×3=-6,3×(-4)=(-4)×3=-12.这样,就得到了上述三类问题的答案:1)3×3=93×4=125×7=35;2)(-3)×3=-9(-3)×4=-12(-5)×7=-35;3)3×(-3)=-93×(-4)=-125×(-7)=-35.【比较】请同学对比观察上面三组算式,有什么发现?提示:分别从因数和结果的异同的角度去思考.【归纳】请和小组成员交流,写出发现的结论:两数相乘,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则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三)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概括与应用【想一想】求下列算式的积(-3)×(-2)=(-3)×(-4)=(-3)×(-5)=(-5)×(-7)=提示:运用发现的规律,对比前面的2)、3)组算式来思考.分析:这里引导学生进行纵向思考,(-3)×(-2)可以看作是(-3)×2或3×(-2)改变一个因式的符号得到,进而可看作是3×2先后两次改变一个因式的符号得到,根据归纳的运算律,就可得出结果.再试一试计算:3×0=?(-3)×0=?0×(-5)=?【概括】综合以上各种情况,我们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巩固提高】例:计算:(1)0×(2)(3)(4)(5)(6)注意突出的要点:按乘法法则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分数与分数相乘,带分数应先化为假分数,小数应化为分数;在连乘运算中“有零快写零,无零先定号”;一个数与(-1)相乘,积与这个数互为相反数,一个数与1相乘,积与这个数相同.练习: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写T,错的写F.(1)同号两数相乘,符号不变.()(2)异号两数相乘,取绝对值较大的因数的符号.()(3)两数相乘,如果积为正数,那么这两个因数都为正数.()(4)两数相乘,如果积为负数,那么这两个因数异号.()(5)两数相乘,如果积为0,那么这两个数全为0.()(6)两个数相乘,积比每一个因数都大.() (1)若,且,则.()(2)若,则.()(3)若,则,中至少有一个为0.()(四)“负负得正”的现实意义对于两个负数相乘的意义的理解,可以通过实际背景,如路程,温度,水位等去帮助理解,还可以运用数轴进行操作帮助理解.例如,水池的水位每小时下降2米,已知现在的水位是0,问:(1)2小时后,3小时后的水位分别是多少?(2)2小时前,3小时前的水位分别是多少?分析:我们把水位上升记为正,下降记为负,那么下降2米的水位就为-2米,所以对问题(1),2小时后的水位容易计算,(-2)×2=-4米,同样3小时后的水位为(-2)×3=-6米.在掌握了负数的基础上,这是容易理解的.对于(2),我们记现在以后为正,现在以前为负,那么自然地,2小时前,3小时前的水位就分别为(-2)×(-2)=4米,(-2)×(-3)=6米.现在的水位,也就是0时刻的水位可以计算为(-2)×0=0米.通过类似这样的客观模型,可以帮助说明含负数相乘法则的现实意义.从上面还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事实,要求几小时后的水位,就用“几”乘以-2,而每增加1小时,水位就随着减少2米,那么,每减少1小时,水位就随着增加了2米.所以,符号“-”的实质可以看作是相反的量或相反的操作.两个负数相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理解.例如(-2)×(-3)就是把(-2)相反的操作3次,(-2)相反就是(+2),操作3次就是把(+2)连加3次,得(+6).从而也可以得出乘法的符号法则.(五)小结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回顾法则的发现过程,熟记法则.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实质上是符号法则,符号确定后,其余的绝对值相乘与小学乘法运算完全相同.五、几点思考1.前面的部分,从正整数的乘法过渡到“正负相乘”.正整数相乘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运算,从这一基本定义出发,通过类比,在问题设计中,自然得出了“正负相乘”的相似定义,并且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出一个重要事实——两数相乘,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则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2.后面的部分,由“正负相乘”过渡到“负负相乘”,这对于教学进程又是一个飞跃,通过上面得到的改变一个因式的符号就改变结果的事实,得到了两个负数运算的计算法则,这是在原来的抽象基础上再一次抽象提高,再经过不完全的归纳,就得出有理数相乘的一般法则.3.在扩展部分,通过水位现实的模型说明“负负得正”的现实意义,这是非常必要的.负数的学习中,是通过方向问题,上下问题,盈亏问题等单一的实际模型引入的,而这里同时涉及到了水位变化,时间进程的一个“二维”变量问题,这既有和前面的对比,又是前面的再度提高.通过现实模型来说明学习对象,是将抽象和具体结合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加深学生对学习对象理解的深刻度,也培养了学生结合具体抽象的思维能力.4.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涉及了类比和不完全归纳两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利用类比,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的事物进行比较,对学习和研究新事物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将两个毫不相关的事物进行类比,通过旧事物的某一特征来研究新问题,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另外,通过不完全归纳,可以得出一些容易得到而缺乏证明的事实.如“负负得正”,这在形式上是不能够证明的,这样,用不完全归纳去发现这一结果就非常的有意义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