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ID:1186282

大小:87.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7-1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7.2《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兰州市第六十二中学张秦芹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中第七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本课时的基本内容是通过计算、比较,探讨、验证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将小学已经学过乘法运算律推广到有理数范围内。教学时可适当的引导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律。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使之计算简便。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运算律,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发现并验证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也成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乘法运算律来简化运算,让学生体会有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拓展思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合作和交流能力,能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四则运算的五条运算律,并初步体验到了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具备了对非负有理数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技能。在本章的第四节的第二课时,学生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活动过程中,已经有了切身的体验,积累了经验,并体会到了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的简化作用,为本节课在探索方法上提供了经验和兴趣基础。四、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课标要求:能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五、教学方法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本节教学中,应当先从学生已知的乘法运算律入手,提出当引入负数后运算律还适不适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运用所学知识点自主探究、计算,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探究,并归纳得出。 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引入问题1:之前我们讲了有理数可以进行加法运算,减法运算以及加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上节课我们又讲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还记得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吗?7×8=(-7)×8=7×(-8)=(-7)×(-8)=学生回答: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问题2:小学时候还学过乘法具有哪些运算律?请观察下面的式子:7×8是否等于8×7(相等,满足交换律)(4×6)×5是否等于4×(6×5)(相等,满足结合律)  2×(3+)是否等于2×3+2×(相等,满足分配律)(板书)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问题3: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我们有没有学过负数?那时候我们学习的都是正数和0,也就是说当我们现在学习了负数之后,当出现负数相乘时这些运算律还适不适用?本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进一步探究有理数乘法的这些运算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算式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习的乘法运算律,学生口答问题,教师进而提出在有理数范围内,乘法的运算律是否同样适用的问题,由熟悉的情境出发,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探究一:首先看乘法的交换律,直接就以这些式子为例,把它们的因数位置交换一下,看看得到什么结果?7×8=568×7=56(-7)×8=-568×(-7)=-567×(-8)=-56(-8)×7=-56(-7)×(-8)=56(-8)×(-7)=56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可得出相关结论:引入负数后,乘法交换律仍然成立。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举例验证在有理数运算中,乘法的交换律成立。验证后由学生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如果用a,b表示任一有理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表示为:a×b=b×a(板书)探究二:探究有理数乘法结合律,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比较两个运算结果。  请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相等吗:(2)[2×()]×(-5)=2×[()×(-5)]=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可得出相关结论:引入负数后,乘法结合律仍然成立。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举例验证在有理数运算中,乘法的结合律成立。验证后由学生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如果用a,b,c表示任一有理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表示为:(a×b)×c=a×(b×c)(板书)应用:例2:计算体会运用运算律的简便性(引导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应考虑能约分的、凑整的、互为倒数的数要尽可能地结合在一起,使运算简便)探究三:探究有理数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比较两个运算结果。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1)2×[(-3)+()]=2×(-3)+2×()=(2)5×[(-7)+()]= 5×(-7)+5×()=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可得出相关结论:引入负数后,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仍然成立。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举例验证在有理数运算中,分配律成立。验证后由学生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如果用a,b,c表示任一有理数,那么乘法对加法的交换律表示为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板书)应用: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体会运用运算律的简便性设计意图:通过探讨、举例验证,让学生体会感知并验证三种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成立。在验证运算律成立后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体会运算律简化计算的作用。第三环节:练习巩固  下列各式中用了哪条运算律?(-4)×8=8×(-4)(-8)×25×4×(-1.25)=[(-8)×(-1.25)]×(25×4)(-6)×(-+)=(-6)×()-(-6)×+(-6)×设计意图:计算题目进一步帮助学生熟悉掌握有理数运算中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感受灵活运用运算律可简化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知识归纳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1)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2)在运算过程中,你最容易犯哪些错误?设计意图:以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出现,使学生能够积极思维,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个整体的认识,达到知识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梳理本课所学的知识,同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改正。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延伸拓展(一)课本第54页知识技能1,联系拓广2、3。(二)你会简便计算下列算式吗? (-8)×+(-8)×+(-8)×1.25×(-8)+1.25×3+1.25×5 设计意图:由课堂上的探索转到课下的探究,培养学生课外也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有时将式进行适当变形,有时用逆向分配律,运用技巧解决复杂计算问题,也为下一章整式的加减中合并同类项奠定基础。七、板书设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交换律:a×b=b×a运算律结合律:(a×b)×c=a×(b×c)分配律:a×(b+c)=a×b+a×c八、教学反思1、要关注学生对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理解水平,本节课的设计不应单纯考查学生的记忆和具体计算,而应对把课堂重点放在学生对算理的探索、验证、理解上,以及学生能否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2、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每一个环节,不要代替学生回答问题,把探讨、验证的过程留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作用。3、本节课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生成问题很多,如书写的问题,符号的问题,结合律与交换律搞混的问题,逆用分配律的问题等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4、教师对最后的小组评价应该放在课堂上进行,不应放在课堂后进行。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