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及反思科目:小学语文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课时:第二课时提供者:戴金辉单位:开化县林山乡国芯希望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 记得自己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听老师把《少年闰土》中的主人公分析得那么透彻,以致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鲁迅”这个名字却模糊的很那!如今作为老师身份的我,听了一个年代又一个年代、包括现在的一些小学老师给学生上《少年闰土》也同样是这样!再加上编者为《少年闰土》开头一段还专门配上了一副精彩绝伦的彩色图像,少年闰土那“机智灵活勇敢”的人物形象就更让学生印记于心了! 试问,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一共安排的4篇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和《有的人》,目的到底是要我们引导学生认识鲁迅还是认识闰土?笔者认为:编者意图应该是让我们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各种角度去相识鲁迅,而不是“印象”闰土啊!闰土只不过是鲁迅《故乡》笔下的一个人物而已!少年闰土是那么的“机智灵活勇敢”、那么的“聪明伶俐知识丰富”,而到了30年后的中年闰土又怎么样呢?还不是落得个“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嘛!那么“机智灵活勇敢、聪明伶俐知识丰富”的闰土为什么在“我”的眼里会“忽地模糊,又非常悲哀”呢?显然少年闰土的形象仅仅是作为中年闰土形象的一个比照物而已!其目的是为了达到鲁迅揭露当时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衰败,农民在封建政权压迫剥削、愚弄、毒害下痛苦的生活和麻木的精神状态。 这是作为鲁迅笔下的《故乡》整篇小说的写作意图。作为编者选自《故乡》中一节的《少年闰土》,我们不妨可以这样理解:鲁迅刻画的少年闰土的那些人物形象是作为“作者鲁迅——‘我’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以及对农村少年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这一中心的反面衬托。这样,与整篇小说的创作意图就一点也不觉得矛盾了。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师生双边对课文内容的共同梳理,进一步巩固少年闰土的一些人物特点;2.通过师生双边对课文写作方法的共同讨论,进一步巩固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方法刻画人物的方法。能力目标: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主题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学会同一事物采取不同的记叙方法——直接描述与间接叙述(对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鲁迅这位大文豪、思想家、革命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学会欣赏他写的作品。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在布置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利用一些程度(口头语言表达以及语文知识功底)比较好的同学带动全体同学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学习,这是我惯用的教学方法。在难点处,教师稍稍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这个班的学生,我心里明白:优秀学生不多,但潜能生也没有几个,甚至差距不是太悬殊。而且优等生的自主性还是比较可以的。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学习同一种事物采取不同的记叙方法——直接描述与间接对话。六、教学过程
(一)介绍鲁迅,导入正题(5)1.让学生说自己对鲁迅的了解;2.指名一同学读单元学习指导中的第一段话,强调鲁迅“大文豪”。为什么说鲁迅是“大文豪”,让我们通过他写的文章来认识他。(出示课题)(二)理清文路,探求写法(15)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先写了“我”回忆中的闰土,接着写了“我”和闰土的相识、相处过程,最后写“我”和闰土相别。(师板书:回忆、相识、相处、相别)2.作者通过那些方法把这些事情表达清楚的?分别刻画了少年闰土哪些特点?3.师生共同探讨得出:通过外貌描写(划出文中两句话)刻画了少年闰土机灵勇敢、活泼可爱、朴实健康的形象;抓住人物语言的描写(有意让学生找出“看瓜刺猹”部分,指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进一步突出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等特点。4.从写作方法角度研读,同时又表现出哪些写作特点?(有详有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主题鲜明,有直接描述、也有间接叙述……)(三)巩固练习(10)小练笔:就闰土与作者讲述的“雪天捕鸟”“海边拾贝”其中的一件事,展开合理的想像,采取直接描述的方法进行改写。(四)总结延伸(10)鲁迅之所以被称之为大文豪除上述(文章写得好)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1.指名一同学读课后“资料袋”,强调五四文化革命运动的主要成果,之后,来一组语言鉴别;2.拿出文中含义深刻语句,讲解鲁迅写作更大意味——讽刺,并介绍《故乡》整篇小说真正用意。(《故乡》通过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以及杨二嫂等人的刻画,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衰败,农民在封建政权压迫剥削、愚弄、毒害下痛苦的生活和麻木的精神状态。)从而激发学生从课外找些鲁迅的作品好好研读,如:《故乡》《狂人日记》等。
七、教学评价设计评价内容学生姓名评价日期评价项目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优良中差优良中差优良中差课堂表现回答问题作业态度知识掌握综合评价寄语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17少年闰土节选自《故乡》作者:鲁迅内容人物特点刻画方法写作特点回忆 机智勇敢外貌描写相识 健康可爱外貌描写相处 知识丰富、聪明能干人物对话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相别九、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自己班里和开化县天地外国语学校六(4)班借班上了以后,我感到比较满意。主要表现在: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得以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体现到什么程度?不光整堂课只要学生能讲的都让学生讲,就连黑板上板书的每一个字也都让学生自己写。 第二,通过《少年闰土》一文的学习,学生的的确确对鲁迅产生了兴趣,通过课后资料袋的延伸,对鲁迅写的作品都有了真心想读的慾望。 第三,在天地外校,只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和认识,城里的孩子们居然对我这位乡巴佬老师都有上了好感:课后,向我打听起名字和学校地址来,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通过教学,结合课前对教材的研读,我感觉教材有三处——“删”“改”“加”得不是很妥当:第一,文下对课题的注释
解释不妥。鲁迅应该没有写过题为《少年闰土》的文章吧,注释应该为“本文节选自《故乡》,作者鲁迅,标题编者添加。”第二,删除了原文的开头的“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前半句和结尾的“我在朦胧中,眼前又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一段实为有些不该。本有着“总起”和“前后呼应”明显印迹的句子居然给删除了,对学生学习该文、掌握其一些写作方法反而造成了一些障碍。第三,笔者认为课文前的那副插图(甚至还是彩色的)完全是多余的!这简直是对已经就读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的想象力一种亵渎!我没有觉得“看瓜刺猹”那段精彩绝伦的语言有什么难理解字词啊?就此,鲁迅都用了两种方法加以描写和叙述了,为什么还配以图片来分散学生学习语言的注意力呢?这幅插图放在这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这就好比媒体铺天盖地的今天,滥用了媒体教学一样,笔者实在不敢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