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俊晓《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4.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怎样抓住重点词句来把握“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者分析:这是针对六年级学生设计的教学方案。学生探索欲比较强。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这都是多么新鲜有趣的事儿!对于整日“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的少年鲁迅,却又是遥不可及的梦境。而像这样稀奇好玩的事,来自海边的少年闰土知道的太多了。。。。。。读完课文,也许你也会像鲁迅那样羡慕他吧!1.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2.让学生找出不懂得词或者句子;
1.讲解重点词句;2.让学生逐段来读,并让其他同学找出其存在的错误并予以纠正。3.正确指导生字:“扭”、“胯”、“厨”、“套”、“猬、“畜”、“窜”。4.正确指导生词:“其间、“祭祀”、“值年”、“五行”、“许下心愿”、“装弶”、“竹匾”、“秕谷”、“潮汛”、“跳鱼儿”。5.正确指导多音字:畜(xu)(chu).第二课时: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的文章大意。认识了闰土这个少年,接下来让我们深入的进入这篇课文,探讨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及作者鲁迅先生对闰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1.让学生逐段读。找出每段当中不理解的地方,并总结每一自然段段意;2.分段。总结段落大意;3.让学生根据整篇课文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4.。找出自己印象比较深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解。5.总结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板书设计:1.第一段(1)记忆,瓜地少年闰土。2.第二段(2-3)相识,结识的原因。3.第三段(4-5)相见,闰土的外貌。4.第四段(6-16)相处,通过捕鸟、拾贝、次猹、观鱼对他钦佩。5.第五段(17)相别,不能见面难过。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初读研究环节,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碰壁,教师在关键处一点,学生便会对疑难豁然开窍,教学也实现由局部向整体推进。本堂课教师的点拨可谓点到了节骨眼上。“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正如一生所说,我有点懂,但说不明白,这正是学生学习中的“愤悱”状态,需要教师点拨。在让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引导:(1)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哪些?(2)“我”往常的朋友指谁?(3)“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学生联系语境,在解题中逐渐明白其中之意。再通过读的点拨:将“啊!”与后面“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联系起来想一想,结合上下文内容,整句朗读,反复诵读,深入体会。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尤其是一个“啊!”字,融少爷“我”的种种情感于一体,在赞叹中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领悟少爷们的心声,使学生真正感悟到了其中隐藏着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