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得分《童趣》复习检测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月21日一、填空(错、漏字该空没有分,10分):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2、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怡然自得。二、重点词语解释(18分)1、能张目对日。张:对:2、明察秋毫。秋毫:3、故时有物外之趣故:物外之趣:4、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5、昂首观之。昂:6、果如鹤唳云端果:唳:7、以丛草为林以为:8、素帐素:9、项为之强强:10、凹者为壑壑:11、怡然自得怡然:12、方出神。方:13、鞭数十。鞭:14、驱之别院驱:15、或千或百或:三、解释每组句中相同的词义(11分)a:1、见藐小之物(之:)2、心之所向(之:)3、项为之强(之:)b、1、作青云白鹤观(观:)2、观沧海(观:)c、1、蹲其身(其:)2、神游其中(其:)d1、而二虫皆为所吞(为:)2、项为之强(为:)e、1、徐喷以烟(以:)2、以丛草为林(以:)说明:a、c两组中的词义如是代词均应指明指代的内容。四、写出本文中的5个成语,并解释其词义(10分)成语一:词义:成语二:词义:成语三:词义:成语四:词义:成语五:词义:五、课文理解(17分)1、(每空0.5分共8分)幼年的我经常有许多的奇思妙想;遨游于想像的王国中。当作者置身于墙边的时候,有四个奇特的想像:即把“”想像为“”;即把“”想像为“”;即把“”想像为“”;即把“”想像为“”。2、联系上下文理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到树而来”一句:
“庞然大物”是指这是相对而言的。“拔山到树”中的“山”是指“树”是指。“我”对癞蛤蟆一点也不害怕,从文中的三个动词、、可以看出来。这很符合儿童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性格。用一句俗语来概括这种性格特点(2分):3、作者回忆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作者幼时为什么会“时有物外之趣”?(9分)六、给括号前的字注音(10分)1、藐()小2、鹤唳()云端3、土砾()4、沟壑()5、怡( )6、庞()然大物7、癞()虾()蟆()8、项为之强( )七、阅读理解(24分)(一)课内阅读(14分)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这两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3分)2.在这两段中,作者写了哪些趣事,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3.作者为什么“怡然称快”,用原文回答。(3分)4.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二)课外阅读(9分)文征明习字【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6分)①书遂大进书:②平生于书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临:④或答人简札或:⑤日以十本为率日:率: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2分)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2分)答:
参考答案一、略。二、1、睁开。对着,直视。2、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非常细小的事物。1、所以。4、私下。私自;暗暗地。5、抬头。6、果真。7、把……当作……。8、白的;未染色的。9、通“僵”,僵硬。10、山沟。11、高兴、愉快。12、正。13、用鞭子打;鞭打。14、赶,驱逐。15、有的。三、a、的;用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以不翻译;它,代“昂首观之”这件事情。B、景象;看。C、自己(的);它,代指想像的境界。D、被;因为。E、用;把。四、略。五、1、丛草树林;虫蚊野兽;土砾凸者山丘;土砾凹者沟壑;2、癞蛤蟆小虫(“二虫”);凸的土石,杂草。捉鞭驱初生牛犊不怕虎。3、(1)观蚊之趣把丛草、虫蚊、土砾凸者、土砾凹者当作树林、野兽、山丘、沟壑之趣。观虫斗之趣。(或者: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2)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视力极佳。事事观察,善于观察。善于想像和联想。善于品味。六、略。七、(一)、1、《童趣》清代沈复。2;(1)观察惩治蚊子。(2)受到虾蟆惊吓反过来驱打它(观蚊之趣观虫斗之趣)。3、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4、因(1)它惊吓“我”,(2)破坏了“我”观虫斗的兴致。(3)强势动物欺负了弱小的动物。(二)、1、(1)书法。(2)写字。(3)摹写、临摹。(4)有时(5)、每天,每日;标准。2、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