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诫子书》练习

ID:1187721

大小:13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7-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诫子书》练习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诫子书》作者,字,时期的家,家。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非淡薄无以明志B、非宁静无以至远C、淫慢则不能厉精D、险躁则不能治性3、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4、用课文原句填空。(1),意与日去,,多不接世,悲守穷庐,!(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明心立志”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3)文章中有一句话表现了“躁”的危害,这句话是:“”。(4)全文围绕“”这句话展开议论的。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夫君子之行(  )   淫慢(  )遂成枯落(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学无以广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年与时驰(        )(6)意与日去(        )7、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非学/无以广才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淡泊/无以明志8、翻译下面的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练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诫子书 (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    )③年与时驰 (    )④非志无以成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12/12 译文: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二)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①,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②,辄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④仕,每⑤慷慨⑥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⑦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注释】 ①孤:幼年丧父。②昏怠:昏沉困倦。③沃:浇,引申为“洗”。④既:副词,不久,后来。⑤每:常常。⑥慷慨:形容慷慨激昂。⑦谪:贬谪,贬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啖粥而读(    )(2)辄以水沃面(    )(3)食不给(    )(4)乃至被谗受贬(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翻译是(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选文的层次已经用“∥”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4、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他发愤苦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的作用。12/12 《诫子书》小测一、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4分)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二、解释(24分)12/121、静2、淡泊3、致远4、险躁5、治性6、广才7、将复何及8、励精9、无以10、明志11、诫12、书12/12三、填空(4分)《诫子书》选自,作者是字他是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家。四、翻译下列句子(30分)1、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3、俭以养德4、非淡泊无以明志5、年与时驰6、淫慢不能励精五、阅读(38分)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阅读训练】1、本文作者就和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6分)答:2、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的力量;“俭以养德”是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的力量;诫子书只有字,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4分)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6分)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4分)答: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8分)6、请写出你读过课文后感悟。(6分)7、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条诸葛亮用过的计谋。12/12 【三】(16分)【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5.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     驰:___________(3)不逾矩     矩:___________(4)静以修身     以:___________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8.【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字,对比鲜明。(2分)19.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问题。(15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1)诫子书(         )  (2)非学无以广才(        )  (3)险躁则不能治性(      ) (4)遂成枯落(            ) 7、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8、下面对甲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9、乙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0、读了甲、乙两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分)12/12 《狼》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缀()窘()苫蔽()()奔倚()数刀毙之()()隧()入尻()尾chí()担持刀dāndān()()相向目似míng()意xiá()甚狼亦xiá()矣假miè()2、填空。(1)《狼》的作者,朝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名,“志异”的意思是。(3)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4)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惧狼→()→()3、试解释加点的字。①缀行甚远()②一狼仍从()③屠大窘()④顾野有麦场()⑤积薪其中()⑥苫蔽成丘()⑦目似暝()⑧又数刀毙之()⑨一狼洞其中()⑩止露尻尾()⑪乃悟前狼假寐()⑫狼亦黠矣()4、请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③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冥,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如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断其后,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一狼径去(     )   其一犬坐于前(    ) 一狼洞其中(      )盖以诱敌(      ) 意将隧如以攻其后也( )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久之,目似冥,意暇甚     B、又数刀毙之C、问之,鬼曰:“我是鬼”     D、恐其变化,唾之 (3)“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4)本段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 12/12 6、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注释]①欻(xū):忽然,突然。②蚤:通“早”。③昧爽:拂晓,黎明。④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⑤罹(lí)遭遇祸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有屠人货肉归()②瞰担上肉()③随屠尾行数里()④仰首细审()(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屠惧,示之以刃,少却。②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3)[甲][乙]两文中的两只狼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4)[甲][乙]两文中的两个屠户,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5)[甲][乙]两文的最后一段都是什么表达方式?都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6)[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甲]文:[乙]文:7、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问题。狼施威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莽莽撞撞地)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1)翻译文中加点字。果腹()长()竟()合()(2)翻译下列句子。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动辄言功:(3)选文中有一成语:,其在文中的含义是;与文中“果腹”一词有关的成语是:,其在文中的含义是(4)下列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D、尽扑杀而食之《狼》拓展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12/12 (一)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相去数十步()(2)意甚仓皇()(3)狼闻声四顾()(4)其一犬坐于前()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上轻,故如此故令嗥            B.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留蚊于素帐中C.久之不动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 乃舍此趋彼乃悟前狼假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分)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狼专题》选文中的屠户与文中的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4分)(二)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①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②。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注释:①顾:然而,可是。②豕:猪。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这里是活吹。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惟有小刀不盈寸()(2)方缚以带()(3)股直不能屈()⑷遂负之以归()6.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狼自苫中探爪入自三峡七百里中         B.奔入伏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遂割破爪下皮   遂不得履       D. 以吹豕之法吹之岁以大穰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2)人皆伏其精练。(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8.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分)(三)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12/12 ,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③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俟:等待。②信:确实。③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有“隐藏”之意。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与家犬杂畜()(2)将寐()(3)将啮其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犬又如前其一犬坐于前B.乃伪睡以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乃杀而取其革默而识之D.犬阻之其虫旧曾有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2.选文写出了狼的什么特征?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12/12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诸葛亮;孔明;三国时期;政治;军事。2、D3、C4、(1)年与时驰;遂成枯落;将复何及。(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险躁则不能治性。(4)静以修身。5、fú yín suì 6、(1)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3)使……广博,增长 (4)放纵 (5)疾行,指迅速逝去 (6)岁月 7、A8、(1)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二、阅读理解(一)1、①告诫 ②振奋,振作 ③消失,逝去 ④立志2、①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②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3、D 4、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5、(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二)1、(1)吃 (2)往往,总是 (3)供应 (4)说别人的坏话 2、B 3、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降职;③刻苦自励且心忧天下。 4、二岁而孤 家贫无依 或夜昏怠 辄以水沃面 食不给 啖粥而读 5、揭示主题参考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努力读书,有时候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慷慨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做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诫子书》小测班级姓名小组一、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4分)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二、解释(24分)1、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2、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12/12 3、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4、险躁:轻薄浮躁。5、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6、广才:增长才干。7、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8、励精:振奋精神。9、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10、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11、诫:告诫、劝勉。12、书:书信。三、填空(4分)《诫子书》选自《诸葛亮》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他是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四、翻译下列句子(30分)1、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果)不能排除杂念使心意专一,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2、静以修身:要用排除杂念使心意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养。(或: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3、俭以养德: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用简朴来培养自己的品德)4、非淡泊无以明志: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5、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离去。6、淫慢不能励精: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五、阅读(38分)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阅读训练】1、本文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6分)答: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需要安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躁”字,把“静”与“躁”字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2、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宁静的力量;“俭以养德”是节俭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超脱的力量;诫子书只有86字,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4分)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6分)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4分)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8分)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6、请写出你读过课文后感悟。(6分)例学习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读书时要沉静,将身心全放在所读材料上,才能有所感悟,有所理解。7、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条诸葛亮用过的计谋。(4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杜甫)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12/12 答案:15.(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各1分,多划不给分)16.(1)坚定(2)疾行,指迅速逝去(3)法度 (4)用来,表行为的目的(各1分)17.(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成就。(每句2分)18.静  躁(每空1分)19.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4分,言之有理即可)答案:6、(1)告诫 (2)使……广博,增长 (3)修养 (4)于是 (4分)7、(1)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2)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4分)8、D(2分)9、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2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10、(示例):志向,好学,惜时。(3分,答对三点,意思相近即可))参考答案1、zhuìjiǒngshànbìyibìsuìkāo弛眈眈瞑暇黠寐2、(1)蒲松龄清《聊斋志异》(2)书斋记述奇异的事(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4)遇狼御狼杀狼3、①紧跟着走②跟从③困窘④回头看⑤柴⑥覆盖⑦闭眼⑧杀死⑨打洞⑩屁股⑪假装睡觉⑫狡猾4、①骨头已经扔光了,但两狼像以前一样一齐追赶。②狼不敢前进,瞪着眼朝着屠户。③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的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前面。④想钻洞进入来攻屠户的后部。⑤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5、(1)离开像狗一样打洞表原因,“原来是”指从柴草堆中打洞(2)A(提示B、C、D三项中的“之”的用法都是代词,而A项中的之的用法是助词) (3)B(提示:古文中句子的停顿,一般按照意义停顿。) (4)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动作描写。②目似冥,意暇甚。神态描写。③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如以攻其后。动作描写。6、(1)①卖。②窥视。③紧跟着走。④仔细观看。(2)①屠户很害怕,拿出刀来吓狼,狼稍微退后了几步。②不如把肉挂在树上到第二天早上来取。(3)相同点:贪婪。不同点:[甲]文中的狼狡猾阴险;[乙]文中的狼愚蠢。(4)示例:喜欢[甲]文中的。因为[甲]文中的屠户具有勇敢、机智、顽强的斗争精神。他通过自己的拼搏与奋斗夺得了最终的胜利,其精神给人以教益。而[乙]文中的屠户虽然也获利了,但只是坐享其成,其教育意义远没有[甲]文那么积极而深刻。(5)议论;总结全文,点明中心。(6)[甲]文: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一定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乙]文:不能过分贪婪,不能为了某种利益而不计后果。7、(1)果腹(吃饱肚子)长(长处,优点)竟(结束)合(配)(2)你是这么愚蠢的一种动物,哪里能比得上我?动不动就夸口有功。12/12 (3)突如其来突然的来到。食不果腹吃不饱。(4)D《狼》专题课外文言拓展阅读参考答案1.距离神情转头看,看见像狗似的2.B3.(1)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2)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3)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4.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附译文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让它哀号;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奔跑边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于是得到了两只小狼。5.满才大腿背6.B7.(1)用劲吹,过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太动了,这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2)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3)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实在趣味无穷。8.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附译文一屠夫傍晚行走,被狼追得无路可逃。路边有晚上种田的人在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窝棚,跑进去躲藏在那里。狼的爪子从窝棚的篱笆墙外伸人。屠夫用力拽住它,使它无法离去。可是屠夫没有办法打死它。屠夫身边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子,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用劲吹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动了,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出来一看,那狼大得像牛,大腿直不能弯曲,口张开不能合上。于是屠夫背上狼回家。除了屠夫谁能想出这个办法来?9.(1)畜(圈养、饲养)(2)寐(睡觉)(3)啮(咬)(4)患(祸患)10.B11.(1)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2)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3)(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12.阴险、狡猾、奸诈。(1分)狼本性是不会改变,不能被狼的表象蒙蔽;(1分)人们对像狼这样的人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心存幻想;要奋起斗争,除恶务尽。(1分)附《狼子野心》译文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  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他)就说:“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12/12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